天天看點

本世紀最被低估的《守望者》劇集,超越紮導電影

作者:虹膜

文丨西帕克

今年三月,紮克·施奈德剪輯版《正義聯盟》在HBO MAX上橫空出世,迎來空前的大讨論,影評認為這是一部放大了施奈德優點和缺點的電影,在劇情上和當年的喬斯·韋登剪輯版幾乎沒有不同,鏡頭語言上則增加了大量施奈德标志性的慢鏡和特寫。

本世紀最被低估的《守望者》劇集,超越紮導電影

而另一邊,DC粉絲則繼續開始了自己的造神運動,他們借用施奈德的鏡頭,久久凝視這些健壯英雄的身體,喊着一個個在超長彩蛋中登場的漫畫人物的名字。畢竟,這是每個粉絲三年來在網際網路上呼喊所換來的結果,從這一點來說,是所有粉絲和施奈德一起,完成了這部四個小時的《正義聯盟》。也正是以,《正義聯盟》在豆瓣上,被刷到了8.9分,成為僅次于《黑暗騎士》的最高分超英電影。

本世紀最被低估的《守望者》劇集,超越紮導電影

回想起來,關于紮克·施奈德的造神,其實起源于2009年那部《守望者》。作為施奈德的第一部超英電影,《守望者》借着艾倫·摩爾和戴夫·吉布斯完美的文本,以及自己超強的視覺轉化能力,給出了一部長達215分鐘(終極剪輯版)的視聽盛宴。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都将施奈德版《守望者》視作超英改編作品的天花闆,它是如此華麗,又如此懷舊,将一切漫迷和影迷喜歡的元素嵌入一部電影中,創造出一場文化雜糅的奇觀。

本世紀最被低估的《守望者》劇集,超越紮導電影

《守望者》

這部電影,也是後來施奈德版DCEU宇宙的預演,超級英雄處于道德黑暗面,他們可以随意殺人,不受法律制約,但同時又肩負着極大的責任,必須時刻有着拯救蒼生的責任感,是神與普通人的結合體。

直到2019年,HBO與達蒙·林德洛夫聯手推出了劇集版《守望者》,我才突然意識到,施奈德的才華僅僅停留在視覺上,他的電影拍得再好,也隻能是原版漫畫的複制。而施奈德的保守,也讓他自己堵上了創造自己經典的路徑。

本世紀最被低估的《守望者》劇集,超越紮導電影

劇集版《守望者》

而林德洛夫的劇集,則真正吃透了漫畫,在保留漫畫原始設定和人物的基礎上,将自己幾乎完全原創的故事,植入到原版漫畫的世界中。在施奈德忙于以仰角和慢鏡造神時,林德洛夫卻選擇了将鏡頭放平,将故事收緊,以不那麼強的視覺風格,講述一段在《守望者》宇宙中,可能發生的新故事。

劇集設定在漫畫故事發生三十多年之後的2019年,劇情承接原版漫畫而非施奈德的電影版。三十年後,上一代守望者已絕迹于世界,不知去向,而新的世界則并不太平。由于羅夏日記被發現,導緻出現了一批極端人士,以羅夏為自己的信仰,組織起恐怖組織「第七騎兵團」。

本世紀最被低估的《守望者》劇集,超越紮導電影

他們奉行白人至上,發動了針對警察的「白夜」恐怖襲擊,殺死了大量警察。為了在伸張正義的同時,保護自己,美國通過蒙面法案,讓警察可以仿照超級英雄隐藏真實身份,佩戴面具執法。

沉寂多年後,第七騎兵團重制小鎮圖爾薩,小鎮警察局長則意外被殺。負責調查這一切的蒙面警察,是外号「暗夜修女」的蒙面警察安吉拉,在調查中,安吉拉發現,這一切似乎和發生在1912年的圖爾薩黑人大屠殺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

本世紀最被低估的《守望者》劇集,超越紮導電影

為了不讓過于強勢的漫畫原著帶偏劇集風格,林德洛夫版在處理時,特意采取了與原著間離手法。以新的人物建構故事,讓觀衆不會一下子進入熟悉的摩爾「守望者宇宙」,而是跟過的強調三十年時間跨度世界所發生的改變,再慢慢發現守望者原著中殘留的熟悉元素。

這樣做的弊端在于,最初一兩集與觀衆的預期相去較大,導緻劇集在最開始時遭遇大量差評,且被不少沒有耐心的觀衆一集棄。但随着劇情的深入,林德洛夫所埋藏的劇情點一一顯現,每個人物都被深刻挖掘,我們才驚歎,這真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神劇!

本世紀最被低估的《守望者》劇集,超越紮導電影

現在回看,林德洛夫的選擇,無疑是一種豪賭。他所改編的《守望者》既是粉絲向,亦是個人向,承擔了冒犯所有觀衆的風險。首先,林德洛夫對摩爾的原著幾乎是抱着虔誠的尊重在改編。劇中所有事件都嚴格遵循漫畫中已發生的細節,連施奈德如此照搬漫畫的電影,都改掉了「外星章魚」略重口味的結尾部分,林德洛夫則照單全收,甚至依然将其作為大結局時的關鍵點放出。

本世紀最被低估的《守望者》劇集,超越紮導電影

但同時,林德洛夫的改編又是極其任性和個人化的。開場便在沒有任何解釋的基礎上,把所有觀衆丢到了守望者後三十年的陌生世界,不管是粉絲還是非粉絲,都會一臉懵逼。在這個世界裡,漫畫中的末日時鐘,冷戰美蘇對立,全球核威脅,甚至超級英雄倫理的主題都不再存在,或不是重點。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更現實也更複雜的真實世界。

對于非粉絲觀衆來說,從一開始這部劇集就是不友善的,其中沒有前因後果登場了大量人物,幾乎沒有觀衆可以立即辨認并記得每個角色。而對于粉絲來說,這無疑也不是他們想看到的《守望者》。

去除了高風格化的英雄人物,我們看到是一個更加粗粝甚至簡陋的現實。不少粉絲更在網上發帖,說劇集版以種族歧視問題作為2019年守望者世界的主要沖突,完全沒有了原著冷戰背景的宏大與壯闊。

本世紀最被低估的《守望者》劇集,超越紮導電影

這樣的選擇,讓林德洛夫遭遇了不大不小的反噬,《守望者》收視率不達預期,第一季便草草結束,并未續訂第二季。雖然林德洛夫對外宣稱自己本就隻想拍一季,但介于第一季結束大量故事線其實并未終結,漫畫中的人物也并未完全登場,筆者傾向于林德洛夫其實不排斥第二季的計劃,但最終由于收視率而選擇放棄。好在,本劇在一年後,獲得了應有的認可,成功拿下了艾美獎最佳迷你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和最佳編劇大獎,成為當年的大赢家。

本世紀最被低估的《守望者》劇集,超越紮導電影

事實上,劇版《守望者》隻面對了一小部分觀衆,即原著漫畫粉絲中較為開明,願意從更廣更友善的角度去看待劇集的人;以及求知欲旺盛,願意在看了劇集之後,立即去補課原著漫畫的人。也隻有在過了這個門檻之後,觀衆才能真正領悟林德洛夫版《守望者》的魅力。

林德洛夫的《守望者》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改編,而是一個借用了守望者外殼,并注入了大量個人野心和風格後,所産出的同人作品。而這部同人的深度,甚至不輸于原著。

本世紀最被低估的《守望者》劇集,超越紮導電影

2019年棄劇的漫畫粉,怒斥林德洛夫将種族歧視作為劇集主線格局太小。但到了2021年,我們再次回看,卻不禁發現林德洛夫對于社會問題的觀察和預判竟如此準确。在過去的一年裡,「黑人的命也是命」(BLM)運動愈演愈烈,席卷整個歐美。也讓長久以來輕視或拒絕承認這一問題的群眾,不得不承認,反種族歧視在當下依然是最重要的議題,甚至可能沒有之一。

在冷戰之後,世界格局已不再以二進制對立為主,那麼同一個國家内部的不平等和歧視,則自然成為了沖突的中心。

本世紀最被低估的《守望者》劇集,超越紮導電影

在劇集中,林德洛夫将守望者中第一代民兵團的起源,往前推進至1921年,在這一年裡,真實的美國發生了臭名昭著的針對黑人的圖爾薩大屠殺。因為一條「黑鬼攻擊白人女孩」的謠言登上了當地報紙的頭版,大量白人走上街頭殺戮黑人,最終造成了300人死亡,8000人受傷,1200棟房子被燒毀的慘劇。由于黑人話語權的缺失,這樣一場慘劇,卻在影視劇中鮮被展現。

直到這部《守望者》才第一次讓主流觀衆注意到了美國由來已久的種族問題。在本劇之後,圖爾薩大屠殺也被作為一條關鍵故事線,在HBO的又一部熱門劇《惡魔之鄉》中呈現。

本世紀最被低估的《守望者》劇集,超越紮導電影

林德洛夫巧妙的将守望者宇宙中第一位蒙面超級英雄「兜帽判官」設定為大屠殺的幸存者,可謂是對漫畫原著的巧妙延展。在漫畫中,從未明确說出兜帽判官的真實身份(僅僅暗示了他可能是一個德國大力士,并未确認),在所有民兵和守望者都在直呼對方的姓名時,隻有兜帽判官從未說出自己的名字。在經過反複推敲之後,林德洛夫認為,在美國的三四十年代,是什麼驅使一個英雄不透露自己的身份,那隻能是因為他是個黑人。

本世紀最被低估的《守望者》劇集,超越紮導電影

可以說林德洛夫幾乎抓住了摩爾漫畫中唯一可以延伸的點,做出了一篇大文章。在劇集第六集《非凡的存在》中,我們借着暗夜修女的視角,探尋她爺爺的過往,在一段段黑白蒙太奇中,兩代黑人警察/超級英雄互為對照,可謂是一場上天入地的曆史溯源。在類似于《美國恐怖故事》的劇中劇《美國英雄故事》中,兜帽判官被描繪成帥氣的同志白人英雄,而這個人物作為黑人所遭受的苦難,則永遠被遺忘在曆史長河之中。

而關于曼哈頓博士的改編,則是林德洛夫又一大點睛之筆,他不僅極其自然的将這個經典角色變成了黑人,甚至非常完美的诠釋了他的超能力,而這一點則完全超越了施奈德的版本。

本世紀最被低估的《守望者》劇集,超越紮導電影

曼哈頓博士可能是美漫中能力最強大也最複雜的角色。作為一個接近神的存在。曼哈頓博士可以随意修改萬物(包括他自己)的分子構成,掌控宇宙所有力量。同時,他也是個超脫俗世的存在,時間對于他來說并沒有意義,所有事情在他的感覺下,都是同時發生,沒有任何因果邏輯,過去和未來對于他來說都是當下。他在任何時候都知道任何事情,原因和結果都不重要,這也讓他早已不再試圖做任何改變。

在漫畫和施奈德電影版中,都是使用一段介紹曼哈頓博士過去的蒙太奇段落展現他的超能力,用曼哈頓博士的旁白解釋一切,但其實并沒有關于這一能力的實際運用。到了劇集版中,林德洛夫無疑深入研究了曼哈頓博士的心理,借着他的能力安插了大量的戲劇沖突。

本世紀最被低估的《守望者》劇集,超越紮導電影

劇集第八集《一個上帝走進了酒吧》中,曼哈頓博士「首次登場」,在越南的酒吧中搭讪了暗夜修女。告訴她自己的身份,并表示在接下來的十年中,二人會相愛相守,最後以悲劇收場。曼哈頓博士被展現的浪漫而又有說服力,他說「所有愛情最終都會以悲劇收場」。而真正吸引他的,則是二人相處這十年的未知所形成的「愛的隧道」。

他知道如何開始,也知道如何結束,但不知為何這十年的過程卻模糊不清。曼哈頓博士知曉一切,而正是這一點點的未知,讓他願意放棄自己的超能力和身份隐姓埋名,躲在小鎮圖爾薩,過一個普通黑人中産的生活。并在已知自己在十年後會死去的前提下,依然義無反顧。

本世紀最被低估的《守望者》劇集,超越紮導電影

神為了感受愛情,而成為凡人,這便是隻屬于曼哈頓博士的浪漫。畢竟,在漫畫中,曼哈頓博士便是一個相信每個人類都是奇迹的角色。而到了劇集中,為了愛放棄這些他并不看重的責任和能力,顯然也符合他的人設。

在劇集最後一集中,曼哈頓博士在千鈞一發的危險關頭,說出了一句台詞「就是這個時刻」。暗夜修女反問「什麼時刻」,曼哈頓回答道「你曾經問我哪個時刻愛上了你。就是這個時刻」。我們才恍然大悟,曼哈頓博士其實是因為十年後的這個時刻才選擇了在十年前與暗夜修女相愛。這難道不是關于曼哈頓超能力最浪漫的解讀嗎?因為一場還未發生的愛,便可以讓他奉獻一切。

本世紀最被低估的《守望者》劇集,超越紮導電影

大結局中,暗夜修女更是借着曼哈頓博士同時存在于過去和現在的超能力,借曼哈頓之口,傳遞了資訊,最終導緻了第一集中的種種事件,完成了一個圓環。

然而,曼哈頓外型被變成了黑人,讓不少粉絲無法接受。筆者則隻能說,曼哈頓博士看問題的角度早已高于凡人,肉體凡胎的膚色顯然并不會對他有一絲一毫的困擾。而借用一個黑版曼哈頓,林德洛夫則在合理的情境下,達成了自己的大膽革新和探索。這其實是一個真正強大的平權宣言,膚色的差異隻有在你在意時才會存在,而對于曼哈頓博士和林德洛夫來說,無論外貌如何,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本世紀最被低估的《守望者》劇集,超越紮導電影

除了這些主要人物之外,林德洛夫也将所有漫畫中出現或完全原創的角色打磨至極緻。舊的角色,如法老王,更加自負,更加殘忍,甚至已褪去了漫畫中為所有他害死的人哀悼的僞善,變成一個更純粹的「惡人」式反英雄。新的角色如暗夜修女和鏡面人,則都面對着漫畫中的曆史事件給自己帶來的巨大傷痛,在恐懼中繼續活着,試圖尋找新的出路。

美國赢得越戰,把越南變成了一個州,羅伯特·雷德福當了三十年美國總統,這些和我們的曆史有所出入的新曆史設定。則和漫畫中,尼克松無限連任的平行宇宙美國異曲同工。

本世紀最被低估的《守望者》劇集,超越紮導電影

其實,施奈德的電影版是一出80年代的懷舊大戲,是導演對自己童年所愛的緻敬,是漫畫迷對自己已耳熟能詳故事的重溫,所要即所得,幾乎沒有任何現實指涉。而林德洛夫版則在做着和80年代艾倫·摩爾一模一樣的嘗試,試圖用當代語境寫出一個真正現實的超級英雄史詩。他也最終做到了,創造出一個與我們的世界殊途同歸,雖然細節不同,但一樣糟糕的平行現實。

超級英雄的出現,并不會讓現實變得更好,人們依然是空虛的,這不是任何英雄或神靈能改變的。現實社會的問題,龐大而不倒,權力、歧視、暴力、混亂充斥。在漫畫中,法老王借着一個謊言終結了冷戰,但并沒有創造一個烏托邦。在劇集裡,曼哈頓博士試圖創造烏托邦,最終隻是一個屍體遍地的巨大監獄。曼哈頓博士犧牲了自己,拯救一個他所愛的人,這就是現實環境下一個英雄所能做的全部了吧。

對英雄的幻滅,才是漫畫原著和劇集所共享的主題。而這一點,善于仰拍和慢鏡展現肉體和神性的施奈德,可能永遠不會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