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在情感關系中獲得幸福感?付出也分等級,看看你在哪個等級層次一:隻做關系中的犧牲者層次二:學會有條件的愛層次三:愛己及人,願意負起照顧的責任

如何在情感關系中獲得幸福感?付出也分等級,看看你在哪個等級層次一:隻做關系中的犧牲者層次二:學會有條件的愛層次三:愛己及人,願意負起照顧的責任

今天,跟一個全職媽媽聊天,她說感覺自己背着老公偷偷借錢學習很對不住他。

尤其當孩子出現叛逆問題時,她會很自責,覺得自己很糟糕,既沒有做到一個好妻子又沒有做到一個好母親。

是什麼讓她即使為這個家付出了所有依舊感受不到價值呢?

原因很簡單,她隻顧着照顧别人,而忘記了照顧自己。

在《影響你生命的十二原型》裡提到照顧着的三個成長階段,其實照顧人也是分層次的,低層次的照顧不僅付出所有還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中層次的照顧既可以做到照顧好别人又能不傷害自己,高層次的照顧就像生命之樹般,持續不斷的給他人以支援和力量。

<h1 class="pgc-h-arrow-right">層次一:隻做關系中的犧牲者</h1>

昨晚看到一部叫《他為我褪去皮膚》電影的梗概,講的是女主希望男主可以坦誠相待褪去自己的皮膚,男主為了證明自己對女主的愛,毫不遲疑的褪去了自己的皮膚。

如何在情感關系中獲得幸福感?付出也分等級,看看你在哪個等級層次一:隻做關系中的犧牲者層次二:學會有條件的愛層次三:愛己及人,願意負起照顧的責任

最開始女主很歡喜,即使每天都要擦去屋裡的血迹以及清除屋内的血腥味,但女主并不在意。

可随着時間的推移,男主工作上的受挫,朋友對男主的排斥,以及日複一日的清理,讓女主感到厭煩,即使這樣她依舊不願意讓男主穿上皮膚……

這部劇雖然有些血腥,但很有象征意義,對于毫無保留付出所有的你,是否會有同感呢?

“我為你付出了所有,你為什麼不可以多愛我一些!”(親密關系上)

“為了照顧你,我工作都不要了,你怎麼還不好好學習?”(親子關系上)

“我為這個家盡心盡力,你卻總出去鬼混,你對得起我嗎?”(夫妻關系上)

在關系中,總有一方是付出比較多的,如果這種付出和回報保持在一個比較平衡的狀态下,其實這段關系還是挺和諧的,及時偶爾有争執但不會傷及根本。

反而是有一方總無所保留的付出,卻會使關系很糟糕。

凡事都需要有個度,付出也是。

這個度在于是否有界限。

像劇中的男主,愛到沒有界限,丢掉了自我,隻會成為關系中的犧牲者。

<h1 class="pgc-h-arrow-right">層次二:學會有條件的愛</h1>

如何在情感關系中獲得幸福感?付出也分等級,看看你在哪個等級層次一:隻做關系中的犧牲者層次二:學會有條件的愛層次三:愛己及人,願意負起照顧的責任

這裡的條件就是敢于去拒絕不合理的要求,既可以照顧好自己,也可以照顧好他人,而照顧自己是第一位的。

也就是心中有自我的人。

很多關系中的沖突都在于你覺得你的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這時我們需要問下自己:

在這段關系裡,你付出了什麼,對方付出了什麼,你付出的是對方想要的嗎?

為什麼對方的回應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自己還樂此不疲的付出呢?

在這段關系中,你愛自己了嗎?

通過這樣的問題想讓你看到你是否存在“自嗨”式的付出,以及你付出的動因在哪兒。

比如在親密關系中,有的男生平時對女生的照顧很周到,但不能容忍自己的女朋友擁有異性朋友,女朋友一旦沒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做,就會撤退、不悅甚至威脅分手;女生也是一樣的,對方去哪兒做了什麼都要一一彙報,如果對方沒有按照她的要求照顧她,整個人就會很崩潰……

其實這些,都是期待對方能夠填補自己情感上的空缺,但諷刺的是,這種負面的照顧,不但吞噬他人,也吞噬自己,對方再怎麼付出也無法達到自己的标準,反而把自己放在犧牲者的位置上利用對方的罪惡感來得到自己想要的。

是以,我們隻有先照顧好了自己,也有能力去照顧他人,才能厘清哪些需求是需要自己滿足的,哪些是需要他人滿足的,而不是把本屬于自己的需求也強加給被人。

這樣不僅自己會失望,對方也會覺得累。

<h1 class="pgc-h-arrow-right">層次三:愛己及人,願意負起照顧的責任</h1>

如何在情感關系中獲得幸福感?付出也分等級,看看你在哪個等級層次一:隻做關系中的犧牲者層次二:學會有條件的愛層次三:愛己及人,願意負起照顧的責任

最底層的照顧是隻有他人沒有自己,再高一點的隻有自己有他人,這基本就可以了,最高層次的照顧是有自己,有他人,還有整個世界萬物。

“四書”中的《大學》曾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觀點,其實就這樣,我們隻有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更多的愛去給别人以及社會,才能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如果隻是為了照顧而照顧,隻是為了回應對方的需求而不考慮自己的感受,就會讓自己很累且沒有存在的價值;

如果我們能夠照顧到自己的需求,就會知道自己的能力範圍和個人的優先順序,可以有能力去拒絕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保持好自己與他人的界限,以免讓自己堕入抱怨者或者犧牲者;

如果我們想付出更多的愛,想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那我們也将走的更遠,生命的寬度也會越寬。

是以,在指責對方沒有照顧自己時,先問下自己,自己是否照顧好自己了呢?自己是否把握住了界限呢?自己的付出是否是心甘情願的呢?

如果你正處在最底層的位置,那就讓自己往上走一層吧!

我是阿丹,關注我,帶你探索更真實的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