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屆全國殘運會暨第八屆特奧會比賽如火如荼,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北京市殘聯獲悉,在乒乓球比賽中,實力強勁的北京代表團大放異彩。10月25日,獲得2金3銀的好戰績。10月26日再接再厲,又拿下3金1銅。其中北京女隊薛娟和楊中慧的組合獲得女子TT2-TT3級團體冠軍。拿下這枚金牌後,輪椅乒乓球選手薛娟也彌補了自己沒有獲得殘運會團體金牌的缺憾,實作個人“大滿貫”。26日比賽中,薛娟又赢下一枚女子TT3級單打金牌。
賽後回想團體比賽奪金的過程,薛娟仍有些激動。“算是險勝吧,3比2赢下對手一局。”薛娟說,今年9月5日結束東京殘奧會的征程後,回國先進行隔離,10月初開始練習了半個月,就到西安參加殘運會比賽了。她認為自己并沒有完全恢複東京殘奧會時的狀态,在當日的比賽中隻發揮出60%到70%的水準。“能赢下比賽還是很高興,因為我隻差一個全運會團體冠軍了。”據了解,薛娟先後在全國錦标賽、全國殘運會、國際公開賽、亞錦賽、世錦賽、亞殘運會和殘奧會等大賽的輪椅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個人和團體冠軍,隻有在殘運會上沒拿過團體冠軍,這回算是實作了個人的“大滿貫”。
薛娟是個外表陽光俏麗的女孩兒,1989年出生在江蘇徐州。不到1歲的時候,因罹患小兒麻痹症,落下終身殘疾。薛娟18歲才開始打球,起步比較晚,她心裡清楚,隻有刻苦努力,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才能彌補差距。當時隊裡條件不好,隻有兩張球台,薛娟作為新人,隻能等到晚上甚至夜裡才能訓練,練到後半夜是常事,有時甚至睡在球館裡。正是這一點一滴的積累,讓她從“零基礎”逐漸成了隊中的佼佼者。
參加乒乓球運動以來,薛娟覺得自己最大改變是自信心增強了。“打球以前是個很自卑的人,平時很少出門,也不願意和陌生人講話。自從參加乒乓球運動以後,接觸的人多了,又到處參加比賽,自信心明顯提升了。” 薛娟說。
薛娟能夠取得今天這樣優異的成績,離不開教練員白剛多年的指導和幫助。據白剛介紹,殘障人士乒乓球分為10個級别,TT1到TT5是輪椅級别,TT6到TT10是站立級别。TT1是輪椅級别殘疾最重的,TT6是站立級别殘疾最重的。坐在輪椅上打乒乓球,不像健全人那樣靈活。雖然都說輪椅是運動員的雙腿,但畢竟有很大局限性。在運動中,右手打球,左手要轉動輪椅,多年堅持下來,很多運動員左手的老繭比右手還要厚。
白剛自己也曾經是一名輪椅乒乓球運動員,曾代表陝西隊參加比賽,從全國最後一名,一直打到世界冠軍。這些年從當運動員到做教練員,白剛常年在外打比賽,隻有春節的時候才有幾天假期可以回家探望,虧欠了家人很多,但看着薛娟和其他隊員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冠軍,不僅赢得了榮譽,也為推廣殘障人士體育運動做出了貢獻,他又覺得這些付出是值得的。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薇
編輯/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