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10月26日,北京人藝經典劇目《李白》再度在首都劇場上演。從1991年首演,到1993年第三屆文華獎上一舉摘得劇本獎、導演獎、舞美設計獎、表演獎和演出獎五項大獎,再到如今每次上演一票難求,用30年時間成就了一部舞台經典。據悉,北京人藝經典劇目《李白》将演出至11月7日。

《李白》舞台上的月亮呼應了人生的陰晴圓缺。攝影:李春光
雖然是講觀衆熟悉的李白,但這部戲的角度又與觀衆一貫所熟知的詩人有所不同。作者郭啟宏恰恰放棄了李白飛揚恣意的一面,選擇了他人生的晚年階段,講述他一腔報國情卻深陷權謀後的無奈,以及對于“出世”與“入世”的兩難抉擇。“這部戲我們在舞台上給觀衆看的像一幅中國畫。”導演唐烨介紹道,所有的舞台呈現,都要有詩意,就如同每一幕都升起的月亮,用留白的舞台、代表性的意象表現出景與人的關系,呼應了人生的陰晴圓缺。“簡潔、大氣、空靈的舞台感是詩意;古詩詞一樣的台詞和意境更是詩意。編劇郭啟宏老師用《李白》告訴我們好的台詞聽起來要美。”
這部話劇選擇了李白人生的晚年階段來講述。攝影:李春光
演出三十年,《李白》劇組既有濮存昕、龔麗君這樣從第一場演到現在的“元老”,也有進入劇組十餘年一直演出至今的鄒健、張萬昆、米鐵增、吳珊珊等一代一代人藝演員,在導演唐烨看來,他們每個人都在完成着對經典的傳承。“濮哥和龔姐姐是和呂奇老師、童弟老師、嚴敏求老師一起同過台的,現在他們又在和很多年輕人一起,而我也是從蘇民老師手中接過這個戲。我們一起把老藝術家留給我們的經典和對待經典的創作态度一起傳下去。”
《李白》劇照。攝影:李春光
伴随《李白》三十年,濮存昕和龔麗君也成就了一段舞台紀錄。搭檔三十年,演出三十年,在他們看來,《李白》伴随了自己的藝術和人生之路,直到今天,這部作品仍然是常演常新。“演了三十年,從開始演他的滿腔悲憤,到現在演他的返璞歸真,是我對于人生和藝術有了新的體悟。”飾演李白的濮存昕,已經與人物分不開,在他看來,對生命和自我的探索,對藝術發自本真的熱愛,讓自己每一次上台,都能是新鮮和刺激的。“我對李白的了解是一片赤誠,這也是我對創作的态度。”劇中李白妻子宗琰的扮演者龔麗君認為,飾演這樣一位豁達、智慧,充滿愛的女性三十年,完全是與觀衆的共同創造,“這部戲的劇本寫得太好了,為我們提供了很大空間去創作,也為觀衆提供很大空間去欣賞。有的觀衆看了很多遍,有的從專業角度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龔麗君說道,“我們和觀衆是在一起進步的”。
新京報記者 劉臻
編輯 徐美琳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