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方評書根兒在京津,為啥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都來自東北?

作者:天津往事

清末到民國,北方評書以京津為中心,而在80年代以後,出現了叫響全國的“評書四大家”,這四位卻都來自東北——營口的袁闊成,鞍山的劉蘭芳、單田芳,本溪的田連元。為什麼東北評書會崛起?這得從東北評書的曆史說起。

沈陽是清代陪都盛京,荟萃大批文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刊行的劉世英著《陪都紀略》和清光緒四年(1878)缪東麟所著《陪都雜述》中,都有關于評書的記述。遼甯省博物館清理館藏舊拓片時,發現光緒四年沈陽小東關老君堂所立“江湖行”碑拓片兩張,記載了包括評書藝人牛瑞泉、戴德順在内的十三位江湖人的名字。

北方評書根兒在京津,為啥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都來自東北?

書場

戴德順是北京人,牛瑞泉的弟子,屬王鴻興第六代傳人。光緒初年他從天津到沈陽另立門戶,按“悅慶桐浩”四字排輩,收徒陳悅賢、馬悅卿、李慶魁、金慶岚、宋桐斌、固桐晟、陳浩智、劉浩鵬等。

清宣統二年(1910),北京評書藝人郭傑川到蔔奎,也就是今天的齊齊哈爾等地說演《太平天國》。又有北京、天津、沈陽的評書藝人到哈爾濱的北市場和齊齊哈爾的茶社演出。

由天津到東北的北京評書藝人福坪安,常演書目有《隋唐》《水浒》《明英烈》《包公案》《五女七貞》《永慶升平》,都是北京評書的“書路兒”,他經常往返演出于京津與遼甯,後來久居營口,在評書界德高望重。

北方評書根兒在京津,為啥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都來自東北?

單田芳

固桐晟原名固松年,生于北京,祖母是愛新覺羅宗室。辛亥革命後,滿族“錢糧”停發,沒法生活了,他流落到東北,結識許多清代遺老,積累了大量清廷典章知識,後習說評書,1932年他在沈陽拜評書名家李慶魁為師下海從藝。又被陳士和收為義子,學說《聊齋》,多年在天津、沈陽、長春演出,後定居長春。他根據族内見聞創作的《清宮秘史》頗受歡迎。

30年代北京評書名家霍正榮、張青山、天津的索存壽、沈陽的盧醒笙等到長春從藝,這幾位他們都是演《水浒》的名家,張青山曾編《水浒拾遺》在《盛京時報》連載,後出單行本二十四冊。随後又有曹樞林到長春說《三俠劍》《包公案》。

40年代沈陽出現了“四大說家”——盧醒笙、宋桐斌、丁正洪、施星夔。随着佳木斯、鶴崗、雞西、阿城等煤礦的開發,大量煤礦勞工雲集,這些地方陸續建起茶社,大批說書藝人到那裡駐足演出。

北方評書根兒在京津,為啥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都來自東北?

袁闊成

北京評書在東北遍地開花,還有許多鼓書藝人,以演唱西河大鼓為多,棄唱改說,也成為評書演員。如沈陽書壇“三杆大旗”趙玉峰、程福田、黃福才,原來都是天津的西河大鼓藝人,在書館常年說唱長篇鼓書,到東北後都改說評書。“評書四大家”就是在這樣的藝術土壤上誕生的。

袁闊成生在天津,長在北京,出身評書世家,伯父袁傑亭、袁傑英和父親袁傑武号稱“袁氏三傑”,擅說《五女七貞》。他自幼習藝,拜金傑立為師,并得到陳士和的指點,在唐山、天津、哈爾濱、營口、北京等地獻藝,18歲以《十二金錢镖》《施公案》出名。

從50年代到80年代,袁闊成在營口市定居。營口有處小平康裡,街上有七八家茶館,最早袁闊成在紅星茶社表演《火燒紅蓮寺》。他在1958年加入營口市曲藝團,表演《舌戰小爐匠》《許雲峰赴宴》等新書,被譽為“說新書的帶頭人”。1985年評書《三國演義》播出,調至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文藝部工作,這才離開東北。

北方評書根兒在京津,為啥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都來自東北?
北方評書根兒在京津,為啥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都來自東北?

單田芳在鞍山待了四十年。最早他在營口大石橋演出時被鞍山茶社的經理看中,來到鞍山。那時鞍鋼有四十萬産業勞工,整座城市朝氣蓬勃,遍地書館小劇場,每家都是滿座。單田芳登台亮相,表演《明英烈》《童林傳》《三俠五義》,每天說三個小時,能賺十六塊錢,而那時勞工平均月收入在五十塊錢左右。

1958年單田芳成為鞍山市曲藝團正式演員,表演了《平原槍聲》《紅岩》《草原烽火》《紅色保險箱》等新書,還把國外的偵探小說搬到書場。70年代末,他擔任鞍山市曲藝團書曲隊隊長,在鞍山電台錄制評書《瓦崗英雄》,到各個電台交換播放,自此走出東北,在全國揚名立萬。

北方評書根兒在京津,為啥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都來自東北?
北方評書根兒在京津,為啥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都來自東北?

劉蘭芳是遼陽人,六歲學藝,先唱東北大鼓後學評書,十五歲考入鞍山市曲藝團,在鞍山電台播講《海島女民兵》《閃閃的紅星》等新書。1979年她與丈夫王印權在十平方米的家裡,曆時七個月,合作整理出評書《嶽飛傳》。

《嶽飛傳》将嶽飛精忠報國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在鞍山電台首播時,每天中午十一點半、晚上六點半評書播出時間,鞍山鋼鐵廠各廠區的大喇叭底下都會站着一幫人。《嶽飛傳》在各地電台播出後引起轟動,成為80年代的一種文化現象,劉蘭芳也成了當時文藝界知名度最高的人。而後她又演播了《楊家将》《呼家将》《嶽雲》《嶽雷掃北》等評書,她的聲音刻在幾代中國人的心裡,什麼時候聽到,什麼時候都能把人拉回過去。

田連元生于吉林長春,兒時定居天津鹹水沽,學過西河大鼓,十八歲加入本溪市曲藝團,在彩屯礦區書場演出長書《大隋唐》,60年代在遼甯台錄制《歐陽海之歌》。他的代表作是《楊家将》《隋唐》等,1990年曾到天津中國北方曲校任教。以這四位為代表的東北評書藝術家們,反過來影響全國,這種反哺成為一種有意思的現象。(文:何玉新)

北方評書根兒在京津,為啥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都來自東北?

劉蘭芳

北方評書根兒在京津,為啥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都來自東北?

田連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