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音樂鬼才——陳奂仁

作者:天天有好貨

陳奂仁,1976年1月27日出生于新加坡,新加坡詞作家、作曲家及歌手。

音樂鬼才——陳奂仁

陳奂仁,香港樂壇的感性科學家 。陳奂仁是個大詩人,現代版的才子。他不但用詞藻的華麗和文采的獨特将音樂做出了一種詩的味道,而且讓詩不再隻是死的文學,而是活的人生,有詩也有歌的史前音樂 。

陳奂仁是一位有着很強的吉他背景的musician,擁有深厚的爵士素養和行雲流水的vocal,特别是他偏向Acoustic guitar folk的Funkyand soul style 的音樂,清新、怡然、溫暖的vocal and guitar 。

在新加坡受教育,國小,曾被班主任認為沒有好聲音,但從未丢失對音樂夢想的堅持。在會考取得9A2B優異成績,語言天分高(國語、英語、日語、廣東話、少量福建話、一點海南話),并考到七級鋼琴,亦精通演奏吉他。曾是合唱團、遊泳隊和國家榄球隊成員,也喜歡玩滑闆。1996年,19歲的陳奂仁迷上了流行音樂,在新加坡當兵時派了去拆彈組。服完兵役後,升讀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系。畢業後決定去做音樂。

音樂鬼才——陳奂仁

1999年為香港巨星張學友譜曲,進而出道。

自2000年開始,陳奂仁在香港多位歌手(李玟、鄭秀文、陳奕迅、容祖兒等)的作品中擔任填詞、作曲、編曲或監制,他也曾在農夫、陳冠希等Hip Hop歌手的作品中唱國語的部分。

2004年,陳奂仁成立了一個音樂制作團隊“TheInvisible Man”。2007年下旬,為Christina Aguilera及南韓偶像歌手Rain監制百事可樂的廣告歌曲。

2009年3月20日,陳奂仁推出了首張個人爵士樂專輯《Raw Jazz》。

2010年6月4日,陳奂仁與歐陽靖舉行MOOV Live 演唱會,兩人合作的唱片《Buy 1 Get 1 Free》于7月13日推出。同年6月6日,陳奂仁受邀擔任《超級巨聲2》評判。

2011年4月17日,陳奂仁憑借電影《李小龍》獲得第三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新演員獎。

2011年8月28日,陳奂仁會推出首張個人國語專輯 《誰是陳奂仁》。

2012年5月28日,陳奂仁加盟太陽娛樂。

陳奂仁被稱為新加坡的“音樂鬼才”,集作曲作詞演唱和制作人于一身,在陳奕迅、容祖兒、鄭秀文等一線香港流行歌手的作品中都擔任過詞曲創作,在他們專輯的封面或者内頁留下過自己的名字。他寫的第一首歌《和好不如初》就給了天王張學友,出道之路似乎是一片坦途。雖然在香港樂界發展,但新加坡的童年和青春才是開啟他音樂理想最關鍵的時間點。

陳奂仁出生在新加坡的普通工薪階層,父母收入都不高,但仍然執意供養他上名校。“中學時期才有了第一雙adidas,還是爸爸在大減價時候買到的。”除了家庭經濟的困難以外,陳奂仁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自己身體的缺陷——他患有扁平足、遺傳性痛風和尿酸過高。而困擾最大的,則是聽力的障礙。

本土的媒展現在常稱陳奂仁為“姓陳的貝多芬”,寓意他的聽力問題和音樂理想的努力與貝多芬不相上下。12歲的時候,陳奂仁發現自己聽力有很大問題,檢查後發現,他的右耳隻有常人50%的聽力,而左耳則是75%。耳朵的問題一直伴随到了他成年,甚至在成為職業音樂人之後也沒有太大的改善。

有扁平足、痛風的陳奂仁選擇用跑步、遊泳和打橄榄球的方法來反向克服身體上的病痛。他生性非常樂觀,面對耳疾亦是如此。“聽得不好,我就多聽嘛。我可以跟别人講,我聽力不好,你多講幾遍!”

但是聽力的障礙無論如何确實都給陳奂仁的音樂事業造成了比較大的困擾。比如在混音的時候,因為左右耳收到的聲音頻率既低于常人,互相之間也不太平衡,控制得不好的話很容易影響整首歌聲道的變化。面對這個問題,陳奂仁自己“開發”出來一套“洗腦+想象”的聽力訓練方法——“一首正常的歌,人聲會在中間位置,我聽的時候卻靠左。我就嘗試盡量多聽,并且告訴自己人聲在中間,之後再講聽到的人聲Tune到中間的位置。”雖然說得很容易,但實際操作起來的難度可想而知。在演唱和制作歌曲的時候,他比普通的歌手或者制作人都要花多幾倍的時間來盡量杜絕這些問題。他創作錄制的超過300多首歌,全部都是在這種條件下完成的。

音樂鬼才——陳奂仁

“聽覺不好的人不應該做音樂嘛。做綜藝,做表演都可以。可我偏偏就是喜歡做音樂。”

賣出去的第一首歌就是給張學友唱,第一次擔任制作人就是陳奕迅的專輯,陳奂仁編曲、演唱、RAP,甚至還會口技。他寫歌,做音樂,做演出,都是靠心血來潮,随性去做,他的歌詞很直白,完全取決于寫詞當天的心情,也正是這樣,你能很輕易的了解他想要表達的東西。

聽陳奂仁的演唱,并沒有什麼技巧,但是他的聲音帶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能夠釋放出歌曲要帶給聽者的那種感情。和陳奂仁聊天,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溫和,帶有磁性的男中音,始終面帶微笑,再配上他的身材,和彌勒佛如出一轍,而他的心态也是那麼随性,時刻抱着一個感恩的态度來面對周圍發生的事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