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宣德五年,昆山知縣接到縣民李二的報案,稱鄰居李銘用芭蕉葉毒殺了自己的妻子和兒子。
李二的訴狀裡稱,自己居住在玉峰山下,鄰居是一位獨居的男子,叫做李銘。李銘酷愛種芭蕉幾近癡迷。
這天,李二的兒子犯了暑熱,李二的妻子找到李銘,向他讨幾片芭蕉葉回去熬湯給兒子去除暑熱。李銘摘了幾片葉子給她。傍晚時,李二的老婆熬好湯,給兒子喝了,剩下的又自己喝了。沒想到,等晚上李二回到家時,看到妻子和兒子均已吐血而亡,竈頭上還放着一個碗,碗裡還有殘存的藥湯。
李二懷疑是李銘的芭蕉葉有毒,是以一紙訴狀将他告到了官府,要求官府立即捉拿李銘,為妻兒報仇雪冤。
事關人命,昆山知縣不敢怠慢,當即帶着衙役和仵作去往了事發現場。
仵作用銀針刺了死者的喉嚨,銀針頓時變黑,确認二人是砒霜中毒而死;再測驗殘餘的藥湯,銀針也變黑,顯然藥湯中有毒。
李二還稱,幾天前兒子曾折斷過李銘家的芭蕉樹,愛芭蕉入魔的李銘當時就痛罵了這個孩子。李二老婆護短,是以與李銘起了争執。想必是李銘對此懷恨在心,借機用毒芭蕉葉害死母子二人。
昆山知縣派人将李銘拘拿到案。
李銘承認自己罵過李二兒子,也與李二老婆争吵過,但絕沒有下毒害人。
昆山知縣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根據這一點,裁定李銘因報複下毒殺人,判處李銘死刑,而他所有财産、家宅由官府出賣,所得收入全數賠償給李二。
芭蕉殺人案的卷宗呈遞到蘇州知府況鐘手裡,他仔細閱讀了案卷,發現了不少的疑點:
李二家裡一直有人,李銘潛進李家下毒的可能性不大,那他是如何在芭蕉葉上下的毒呢?
案發當天午後,玉峰山附近開始下雨,直到午夜,雨才停歇。李銘自述,這段時間自己一直在家畫畫,直到被抓;況鐘也看了李銘當時所畫的芭蕉圖,筆觸自然輕松,沒有絲毫的緊張和不安;畫意連綿不絕,說明李銘作畫過程中并沒有停頓或是離開過;
再看同時間李二的供詞,卻是漏洞百出,最大的漏洞就是李二稱妻子熬藥時,自己并不在家,而是在田裡忙農活。雨天下地,顯然不符合常理。
況鐘心裡起了懷疑,他通知昆山知縣,說自己三天後将親自到昆山重審此案。
說是三天,其實況鐘隔天就先自行出發了,讓随行的衙役們按規定時間去往昆山會合。
況鐘喬裝成一位算命先生,來到玉峰山附近四處走訪。
他先去了李銘家。李銘家隻有三間茅草屋,屋前是一片淤泥地,裡面種滿了芭蕉。芭蕉枝葉繁茂,被四周的籬笆牆包圍住。
李二家在李銘隔壁,同樣是幾間茅草房,一看也是窮苦人家。
況鐘又在村裡轉了幾圈,發現當地人都在議論芭蕉殺人案。從村民嘴裡得知,李二素來吃喝玩樂,從不勞作。還有鄰居提到,案發前李二曾回家過,後又匆匆離去;
而衆人嘴裡的李銘卻是截然不同,樂善好施,從不與人為仇。當聽說重審此案的況鐘是位清官時,大家都希望他能為李銘解除這不白之冤。
況鐘正聽得津津有味時,衆人突然閉了嘴,況鐘擡頭一看,遠去走來一個男人,尖嘴猴腮,形容猥瑣,相貌不善。這人不是别人,正是李二。
李二見到算命先生,就走過來,笑嘻嘻地說:“先生,你能給我算一卦嗎?算得準的話,我多給錢!”
況鐘來了興趣,問道李二:“你想算哪方面?”
李二回道:“算姻緣。”李二妻子剛死,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再娶一個新妻子了,想算算找一個姓什麼的好。
況鐘不由得歎了口氣,結發妻子剛去世,就想着再娶,想必對死去的妻子也沒什麼感情,可見此人品德之低劣。于是随便應承了李二幾句。
李二卻被哄得很開心,從懷裡掏出一兩銀子賞給況鐘。況鐘嘴上忙着感謝,心裡又在反複思量:窮苦不堪的李二如今出手如此寬綽,一定是得了什麼不義之财。
走訪完後,況鐘回到昆山縣衙與大隊人馬會合,當晚又去了牢獄裡詢問李銘。
李銘見到官員,直呼冤枉。
況鐘已經知道李銘素來與人無仇怨,如今被人陷害到牢裡,不是為仇就是為利,但利又從何來呢?
況鐘問到李銘:“家裡可曾顯露過什麼貴重之物?”
李銘搖了搖頭說:“我家徒四壁,哪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啊!”
況鐘又問他:“家裡可有什麼出奇的東西?”
李銘低頭想了許久,眼前一亮,說一個月前,他曾清理過淤泥池,從裡面挖出了幾塊三尺高、奇形怪狀的石頭。除了體型大外,外觀與其他石頭并無二緻,是以等他清理完後,又都扔了回去。
況鐘詢問了石頭的形狀、特色,突然想起當地盛産的一個東西來。
昆山玉峰山盛産一種石頭,俗稱昆石。其色雪白,晶瑩似玉,與太湖石、雨花石一起,并稱為江蘇三大名石。昆石由于産量稀少,是以更加彌足珍貴。
昆山當地有錢人都愛收藏昆石,可玉峰山被開采得差不多了,已經無石可采,導緻昆石的價格越來越昂貴。而李銘挖出來的幾塊石頭,依其描述,很可能就是昆石原石。
因為李銘鐘愛芭蕉,對俗事一竅不通,也認不得這樣的寶物,反而當成體型異常的普通石頭對待。
況鐘記得,淤泥地四周是用一米高的籬笆牆圍起來的,稀稀疏疏,外面經過人的一眼就能看到裡面的人在做什麼。想必當時李銘清理淤泥地、挖出昆石原石時,正好被途經之人看見了。
況鐘又問:“以後有沒有人想買過你家宅院呢?”
李銘回道:“很早就有人想要買,但被我拒絕了。我早說過絕不出賣這處宅院,四鄉八裡的人都知道。”
況鐘點了點頭,囑咐李銘,今晚二人的談話内容絕不能向第三個人提起,特别是明天上堂時,更是一個字都不能說,隻有這樣,才能讓他脫罪。
離開牢獄,況鐘對此案已經心裡有數了:下毒的人是李二無疑。但李二沒财力買宅院、挖石,是以他背後一定另有主使。
第二天,況鐘升堂,重新審理芭蕉殺人案。
大堂前人山人海,況鐘先後審問了李二、李銘,又派人取來了李銘家淤泥地裡的水,找來雞鴨喂下。不多時,這些雞鴨全身抽搐、吐血而死;又讓人取來芭蕉葉喂雞鴨,同樣的症狀死亡。
仵作查驗後回禀道:“均是砒霜中毒的迹象。”
于是判定,淤泥地裡自身就有毒,導緻芭蕉吸收毒素,所生莖葉也都自帶毒性。
況鐘宣判:泥地自身毒物,芭蕉亦有罪,将李銘所種的芭蕉樹全部砍燒,淤泥地填平。李銘誤種毒芭蕉緻人死亡,屬無意殺人,不追究刑事責任,當堂釋放。但害人妻兒性命,不能不賠,判處李銘賠償李二200兩銀子!
況鐘草草結案,李銘雖心生不滿,但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活了下來,也不敢說話,李二卻也沒再申訴。堂下百姓卻是議論紛紛:李銘種植芭蕉多年,每逢果實成熟,都摘下來分送鄰裡,芭蕉葉也曾送人喂豬,這麼多年以來,從沒有出過有人中毒死亡的事故,想必又是一個昏官斷了一個冤案。
總而言之,百姓們對況鐘的裁斷心生不服。但況鐘對這些說法卻是一概裝作沒聽見,轉天就回了蘇州。
釋放回家的李銘雖然還是覺得有點冤,但保命要緊,也就覺得僥幸了;可是回家看到滿地淩亂不堪的芭蕉和已經填平的淤泥地,心裡仍是萬分難受;再想到還有200兩的賠償金要付,自己平時又沒有什麼積蓄,是以動了變賣家宅的心思。于是在門前貼出了一張拍賣家宅的通告,地點就定在自家門口。
拍賣當天來了很多人,看熱鬧的也不少。
李銘的宅子地點偏僻,且隻有三間茅草房,房前還有一個有毒的淤泥地,是以經過三輪競價,就沒人再加碼了,本地的劉财主暫時以250兩拔得頭籌。
正當劉财主志在必得時,突然一位操着蘇州口音的客商站了出來,叫價300兩,劉财主也不遑多讓,馬上加到400兩,蘇州客商又出價500兩。就這樣,兩人一來一去,競相加價,最後劉财主加到了1000兩,拿下了李銘的宅院。
圍觀的人驚呆了:1000兩可以在蘇州買下一座大宅子了,到底是什麼人才會用這等高價拍下這處爛宅院呢?
交割完成,劉财主第二天就找來工匠,說要拆掉宅子重建立造新宅院。三間茅草屋都沒拆,就先蓋好了一圈兩丈高的磚牆,将淤泥地一并圈在裡面。
當晚有人發現圍牆裡露出微微的燈光,還不時有敲鎬挖掘的聲音傳出來。
轉天一大早,十輛推車進了院子,黃昏時,裝滿了濕土,從院子裡推了出來。土車沒有推到荒地,卻是徑直轉向了官道。
誰料,剛上官道,就被縣衙捕快給攔住了,領頭的正是那位蘇州客商,自稱是蘇州衙門的總捕頭。
總捕頭拿刀撥開車上的浮土,露出下面埋藏的昆石,再檢視其餘車輛,均有一塊或幾塊大小不等的昆石。最大的有三尺高,總價值數萬兩白銀!
總捕頭忙将這一發現報告了況鐘,況鐘随即下令抓捕劉财主和李二,轉天又來到了昆山縣衙,三審此案。
大堂上,況鐘這才揭開謎底。
通過裡查外調,況鐘斷定有人盯上了李銘家淤泥地裡的昆石,可是李銘有言在先,絕不出賣宅院,于是兇手收買李二,毒死妻兒,嫁禍李銘,以便趁機占有他的宅子。
于是況鐘将計就計,讓仵作從中作假,讓人覺得池水有毒,又裁斷李銘付給李二高額賠償,逼李銘不得不高價賣出宅院,吸引兇手自投羅網。
面對人證俱獲,劉财主和李二也不得不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劉财主偶然經過李銘家外,看見李銘清理池塘,也看見他挖出的幾塊石頭。劉财主一眼就認出了這是昆石,于是有了據為己有之心。但李銘有言在先,劉财主不得不動了其他的念頭。
他找到李二,給了他500兩銀子,讓他陷害李銘。
李二想到妻子曾與李銘有過争執,便想利用這個契機将李銘打倒。
那天正好李二的兒子中暑,李二妻子說起要找芭蕉葉給兒子熬水喝。趁李二妻子出門時,李二将砒霜抹在藥罐内,李二妻子熬藥時,毒性随之滲入到藥裡,最後導緻二人吐血而亡。
昆山知縣盲目斷案,判了李銘死刑,沒想到,後來的況鐘也是一個“糊塗官”,雖釋放了李銘,卻讓他給付高額的賠償。
劉财主拿下宅院,以為自己做得萬無一失、沒人發現,卻不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況鐘派的總捕頭的監視之下。
況鐘最後宣判:劉财主貪财,雇兇殺人,嫁禍他人;李二貪财,殺妻滅子,陷害他人,兩經皆處以斬刑;李二妻兒由劉家花錢安葬。
随後,況鐘向李銘道歉,為破案毀了他鐘愛的芭蕉,是以将繳獲的昆石和宅院退還給他。
李銘取得昆石,全部賣掉,将所有錢财用于幫助鄉裡,自己繼續過着悠閑自得的日子。
讀後感:
君子愛财,取之有道。愛财之人劉财主和李二,均是違背了取之有道的原則,終是咎由自取。
錢财對每個人都具有無比的誘惑,取得錢财卻是考驗着一個人品性。正道的得、仁義的得,還是爾虞我詐的得,展現的是一個人操守和原則性。
其實不論古今,為錢财而害人的不在少數,又有幾個得到善終呢?大多是錢有了、人沒了、黃粱一夢的悲劇。
在法律制度更加完善的今天,兢兢業業、踏實上進、努力進取,才是我們應該唯一推崇的道。
來源:天使飛翔11111
聲明:本文已注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