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朝奇案:男子为500两银子杀妻儿 官员三审 罪魁祸首竟是几块石头

明朝奇案:男子为500两银子杀妻儿 官员三审 罪魁祸首竟是几块石头

明宣德五年,昆山知县接到县民李二的报案,称邻居李铭用芭蕉叶毒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

李二的诉状里称,自己居住在玉峰山下,邻居是一位独居的男子,叫做李铭。李铭酷爱种芭蕉几近痴迷。

这天,李二的儿子犯了暑热,李二的妻子找到李铭,向他讨几片芭蕉叶回去熬汤给儿子去除暑热。李铭摘了几片叶子给她。傍晚时,李二的老婆熬好汤,给儿子喝了,剩下的又自己喝了。没想到,等晚上李二回到家时,看到妻子和儿子均已吐血而亡,灶头上还放着一个碗,碗里还有残存的药汤。

李二怀疑是李铭的芭蕉叶有毒,所以一纸诉状将他告到了官府,要求官府立即捉拿李铭,为妻儿报仇雪冤。

事关人命,昆山知县不敢怠慢,当即带着衙役和仵作去往了事发现场。

仵作用银针刺了死者的喉咙,银针顿时变黑,确认二人是砒霜中毒而死;再测验残余的药汤,银针也变黑,显然药汤中有毒。

李二还称,几天前儿子曾折断过李铭家的芭蕉树,爱芭蕉入魔的李铭当时就痛骂了这个孩子。李二老婆护短,因此与李铭起了争执。想必是李铭对此怀恨在心,借机用毒芭蕉叶害死母子二人。

昆山知县派人将李铭拘拿到案。

李铭承认自己骂过李二儿子,也与李二老婆争吵过,但绝没有下毒害人。

昆山知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根据这一点,裁定李铭因报复下毒杀人,判处李铭死刑,而他所有财产、家宅由官府出卖,所得收入全数赔偿给李二。

明朝奇案:男子为500两银子杀妻儿 官员三审 罪魁祸首竟是几块石头

芭蕉杀人案的卷宗呈递到苏州知府况钟手里,他仔细阅读了案卷,发现了不少的疑点:

李二家里一直有人,李铭潜进李家下毒的可能性不大,那他是如何在芭蕉叶上下的毒呢?

案发当天午后,玉峰山附近开始下雨,直到午夜,雨才停歇。李铭自述,这段时间自己一直在家画画,直到被抓;况钟也看了李铭当时所画的芭蕉图,笔触自然轻松,没有丝毫的紧张和不安;画意连绵不绝,说明李铭作画过程中并没有停顿或是离开过;

再看同时间李二的供词,却是漏洞百出,最大的漏洞就是李二称妻子熬药时,自己并不在家,而是在田里忙农活。雨天下地,显然不符合常理。

况钟心里起了怀疑,他通知昆山知县,说自己三天后将亲自到昆山重审此案。

说是三天,其实况钟隔天就先自行出发了,让随行的衙役们按规定时间去往昆山会合。

况钟乔装成一位算命先生,来到玉峰山附近四处走访。

他先去了李铭家。李铭家只有三间茅草屋,屋前是一片淤泥地,里面种满了芭蕉。芭蕉枝叶繁茂,被四周的篱笆墙包围住。

李二家在李铭隔壁,同样是几间茅草房,一看也是穷苦人家。

况钟又在村里转了几圈,发现当地人都在议论芭蕉杀人案。从村民嘴里得知,李二素来吃喝玩乐,从不劳作。还有邻居提到,案发前李二曾回家过,后又匆匆离去;

而众人嘴里的李铭却是截然不同,乐善好施,从不与人为仇。当听说重审此案的况钟是位清官时,大家都希望他能为李铭解除这不白之冤。

明朝奇案:男子为500两银子杀妻儿 官员三审 罪魁祸首竟是几块石头

况钟正听得津津有味时,众人突然闭了嘴,况钟抬头一看,远去走来一个男人,尖嘴猴腮,形容猥琐,相貌不善。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李二。

李二见到算命先生,就走过来,笑嘻嘻地说:“先生,你能给我算一卦吗?算得准的话,我多给钱!”

况钟来了兴趣,问道李二:“你想算哪方面?”

李二回道:“算姻缘。”李二妻子刚死,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再娶一个新妻子了,想算算找一个姓什么的好。

况钟不由得叹了口气,结发妻子刚去世,就想着再娶,想必对死去的妻子也没什么感情,可见此人品德之低劣。于是随便应承了李二几句。

李二却被哄得很开心,从怀里掏出一两银子赏给况钟。况钟嘴上忙着感谢,心里又在反复思量:穷苦不堪的李二如今出手如此宽绰,一定是得了什么不义之财。

走访完后,况钟回到昆山县衙与大队人马会合,当晚又去了牢狱里询问李铭。

明朝奇案:男子为500两银子杀妻儿 官员三审 罪魁祸首竟是几块石头

李铭见到官员,直呼冤枉。

况钟已经知道李铭素来与人无仇怨,如今被人陷害到牢里,不是为仇就是为利,但利又从何来呢?

况钟问到李铭:“家里可曾显露过什么贵重之物?”

李铭摇了摇头说:“我家徒四壁,哪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啊!”

况钟又问他:“家里可有什么出奇的东西?”

李铭低头想了许久,眼前一亮,说一个月前,他曾清理过淤泥池,从里面挖出了几块三尺高、奇形怪状的石头。除了体型大外,外观与其他石头并无二致,所以等他清理完后,又都扔了回去。

况钟询问了石头的形状、特色,突然想起当地盛产的一个东西来。

昆山玉峰山盛产一种石头,俗称昆石。其色雪白,晶莹似玉,与太湖石、雨花石一起,并称为江苏三大名石。昆石由于产量稀少,所以更加弥足珍贵。

昆山当地有钱人都爱收藏昆石,可玉峰山被开采得差不多了,已经无石可采,导致昆石的价格越来越昂贵。而李铭挖出来的几块石头,依其描述,很可能就是昆石原石。

因为李铭钟爱芭蕉,对俗事一窍不通,也认不得这样的宝物,反而当成体型异常的普通石头对待。

况钟记得,淤泥地四周是用一米高的篱笆墙围起来的,稀稀疏疏,外面经过人的一眼就能看到里面的人在做什么。想必当时李铭清理淤泥地、挖出昆石原石时,正好被途经之人看见了。

况钟又问:“以后有没有人想买过你家宅院呢?”

李铭回道:“很早就有人想要买,但被我拒绝了。我早说过绝不出卖这处宅院,四乡八里的人都知道。”

况钟点了点头,嘱咐李铭,今晚二人的谈话内容绝不能向第三个人提起,特别是明天上堂时,更是一个字都不能说,只有这样,才能让他脱罪。

离开牢狱,况钟对此案已经心里有数了:下毒的人是李二无疑。但李二没财力买宅院、挖石,所以他背后一定另有主使。

明朝奇案:男子为500两银子杀妻儿 官员三审 罪魁祸首竟是几块石头

第二天,况钟升堂,重新审理芭蕉杀人案。

大堂前人山人海,况钟先后审问了李二、李铭,又派人取来了李铭家淤泥地里的水,找来鸡鸭喂下。不多时,这些鸡鸭全身抽搐、吐血而死;又让人取来芭蕉叶喂鸡鸭,同样的症状死亡。

仵作查验后回禀道:“均是砒霜中毒的迹象。”

于是判定,淤泥地里自身就有毒,导致芭蕉吸收毒素,所生茎叶也都自带毒性。

况钟宣判:泥地自身毒物,芭蕉亦有罪,将李铭所种的芭蕉树全部砍烧,淤泥地填平。李铭误种毒芭蕉致人死亡,属无意杀人,不追究刑事责任,当堂释放。但害人妻儿性命,不能不赔,判处李铭赔偿李二200两银子!

况钟草草结案,李铭虽心生不满,但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活了下来,也不敢说话,李二却也没再申诉。堂下百姓却是议论纷纷:李铭种植芭蕉多年,每逢果实成熟,都摘下来分送邻里,芭蕉叶也曾送人喂猪,这么多年以来,从没有出过有人中毒死亡的事故,想必又是一个昏官断了一个冤案。

总而言之,百姓们对况钟的裁断心生不服。但况钟对这些说法却是一概装作没听见,转天就回了苏州。

明朝奇案:男子为500两银子杀妻儿 官员三审 罪魁祸首竟是几块石头

释放回家的李铭虽然还是觉得有点冤,但保命要紧,也就觉得侥幸了;可是回家看到满地凌乱不堪的芭蕉和已经填平的淤泥地,心里仍是万分难受;再想到还有200两的赔偿金要付,自己平时又没有什么积蓄,所以动了变卖家宅的心思。于是在门前贴出了一张拍卖家宅的通告,地点就定在自家门口。

拍卖当天来了很多人,看热闹的也不少。

李铭的宅子地点偏僻,且只有三间茅草房,房前还有一个有毒的淤泥地,所以经过三轮竞价,就没人再加码了,本地的刘财主暂时以250两拔得头筹。

正当刘财主志在必得时,突然一位操着苏州口音的客商站了出来,叫价300两,刘财主也不遑多让,马上加到400两,苏州客商又出价500两。就这样,两人一来一去,竞相加价,最后刘财主加到了1000两,拿下了李铭的宅院。

围观的人惊呆了:1000两可以在苏州买下一座大宅子了,到底是什么人才会用这等高价拍下这处烂宅院呢?

交割完成,刘财主第二天就找来工匠,说要拆掉宅子重新建造新宅院。三间茅草屋都没拆,就先盖好了一圈两丈高的砖墙,将淤泥地一并圈在里面。

当晚有人发现围墙里露出微微的灯光,还不时有敲镐挖掘的声音传出来。

转天一大早,十辆推车进了院子,黄昏时,装满了湿土,从院子里推了出来。土车没有推到荒地,却是径直转向了官道。

谁料,刚上官道,就被县衙捕快给拦住了,领头的正是那位苏州客商,自称是苏州衙门的总捕头。

总捕头拿刀拨开车上的浮土,露出下面埋藏的昆石,再查看其余车辆,均有一块或几块大小不等的昆石。最大的有三尺高,总价值数万两白银!

总捕头忙将这一发现报告了况钟,况钟随即下令抓捕刘财主和李二,转天又来到了昆山县衙,三审此案。

明朝奇案:男子为500两银子杀妻儿 官员三审 罪魁祸首竟是几块石头

大堂上,况钟这才揭开谜底。

通过里查外调,况钟断定有人盯上了李铭家淤泥地里的昆石,可是李铭有言在先,绝不出卖宅院,于是凶手收买李二,毒死妻儿,嫁祸李铭,以便趁机占有他的宅子。

于是况钟将计就计,让仵作从中作假,让人觉得池水有毒,又裁断李铭付给李二高额赔偿,逼李铭不得不高价卖出宅院,吸引凶手自投罗网。

面对人证俱获,刘财主和李二也不得不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刘财主偶然经过李铭家外,看见李铭清理池塘,也看见他挖出的几块石头。刘财主一眼就认出了这是昆石,于是有了据为己有之心。但李铭有言在先,刘财主不得不动了其他的念头。

他找到李二,给了他500两银子,让他陷害李铭。

李二想到妻子曾与李铭有过争执,便想利用这个契机将李铭打倒。

那天正好李二的儿子中暑,李二妻子说起要找芭蕉叶给儿子熬水喝。趁李二妻子出门时,李二将砒霜抹在药罐内,李二妻子熬药时,毒性随之渗入到药里,最后导致二人吐血而亡。

昆山知县盲目断案,判了李铭死刑,没想到,后来的况钟也是一个“糊涂官”,虽释放了李铭,却让他给付高额的赔偿。

刘财主拿下宅院,以为自己做得万无一失、没人发现,却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况钟派的总捕头的监视之下。

况钟最后宣判:刘财主贪财,雇凶杀人,嫁祸他人;李二贪财,杀妻灭子,陷害他人,两经皆处以斩刑;李二妻儿由刘家花钱安葬。

随后,况钟向李铭道歉,为破案毁了他钟爱的芭蕉,所以将缴获的昆石和宅院退还给他。

李铭取得昆石,全部卖掉,将所有钱财用于帮助乡里,自己继续过着悠闲自得的日子。

明朝奇案:男子为500两银子杀妻儿 官员三审 罪魁祸首竟是几块石头

读后感: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爱财之人刘财主和李二,均是违背了取之有道的原则,终是咎由自取。

钱财对每个人都具有无比的诱惑,取得钱财却是考验着一个人品性。正道的得、仁义的得,还是尔虞我诈的得,体现的是一个人操守和原则性。

其实不论古今,为钱财而害人的不在少数,又有几个得到善终呢?大多是钱有了、人没了、黄粱一梦的悲剧。

在法律制度更加完善的今天,兢兢业业、踏实上进、努力进取,才是我们应该唯一推崇的道。

来源:天使飞翔11111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