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卡夫卡的中篇小說:《饑餓藝術家》《變形記》

作者:愛讀詩的卡夫卡

我最喜歡卡夫卡的中篇小說是:《饑餓藝術家》《變形記》。

卡夫卡的中篇小說:《饑餓藝術家》《變形記》

尤其是饑餓藝術家讓我深思良久,饑餓表演是一種别人看上去毫無意義,自己受到強烈痛苦的表演。還被冠名以為藝術家。藝術的核心就是:表達。在故事中他的表達很明顯不被了解。人們抱以懷疑、同情,他也因為遭受誤解而痛苦不堪。人們對他的懷疑(懷疑它會偷吃東西)而讓藝術家敏感的自尊受到傷害。在過去,人們沒有消遣娛樂的方式,會來欣賞饑餓藝術家的表演。在這裡,人們的欣賞多帶有一種獵奇,而非真正的了解。後來人們都玩樂多了,饑餓藝術家也沒有表演的機會了。巡回演出也取消了,他找了一個馬戲團。想的是:人們來看豹子的時候,會留意一下饑餓藝術家的表演。可是在過道中前面的人群要是停下,後面的人就會自然地推搡。是以藝術家的表演根本就無人欣賞。他一個人對于自己的高度要求(不吃東西超過40天),最終把自己餓死了。起初沒有人在意他,直到有人注意到籠子裡有一塊稻草。在奄奄一息中,他告訴保安:我之是以不吃東西,是因為找不到合适胃口的食物。我看完以後覺得富有思想。我們很大程度上選擇自己的職業(小說家、編劇、哲學家),并不是我們熱愛,也不是擅長的。而是我們不得不做。我的思慮讓我變得貧乏和病态,我對于這個世界總有自己的想法 ,我對于世界的東西有一種感性的感受力。我天生情感沸騰、思緒旺盛。就像是卡夫卡,就像是藝術家,同樣的痛苦對于他們而言,會放大更多倍。而不斷的思緒又在不斷地刺激着他的神經。生活對藝術家而言,平庸而瑣碎。要用文藝才能抵擋。

卡夫卡的中篇小說:《饑餓藝術家》《變形記》

變形記我更關注的是他的表現手法。卡夫卡把一個現實中不存在的人,發生了不存在的事寫得就像真的一樣。故事中充斥着細節,情感擊打點。尤其是最後妹妹對格裡高爾表示:如果甲蟲還是格力高爾,那麼他會因為我們,而願意被掃地出門的。如果甲蟲不是格力高爾,那麼就應該被掃地出門。我覺得變形記像真實發生的,很大程度上他就是記載了一個房間裡發生的事。這也算我們熟悉的場景。作為甲蟲的獨特視角,作為人的孤獨,集合在格力高爾身上。我印象最深的事,他變成甲蟲死了以後,家人們放松一天。又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試想一下,你像格裡高爾一樣。被動的、突如其來的、遭到了令人嫌棄的巨變,比如說捐血的時候染上艾滋病。那麼你的家人還會願意嗎?但是染上疾病,還可以交流,有溝通成功的可能。如果你又失語了呢?就像是植物人,過去的經驗證明:一開始大家會細心照料,但是久病床前無孝子。久久地盼望你解脫,因為你解脫了,家人也解脫了。突如其來的變化,展現出來人的有限理性和和世界複雜所産生的沖突。人被抛在世上,不知道命運何時把我取走?

歡迎大家自己買來讀一下,感受這位天才作家用荒誕的故事講述大時代下的人性。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點一下關注。謝謝。我還會更新更多關于哲學,文學,心理學的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