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十八把面發”,說說膠東過年的大饽饽

作者:半支蓮6

饽饽[ bō bo ]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

〈方〉 1.糕點。2.饅頭或其他面食,也指用雜糧面制成的塊狀食物:棒子面兒饽饽;貼饽饽。

看到這個解釋我不自覺地笑了,隻能說編詞典的人沒來過膠東,更沒吃過膠東的大饽饽。先上個圖,讓大家有個感性認識。

“二十八把面發”,說說膠東過年的大饽饽

“二十八把面發”,今天是往昔家家戶戶發面蒸饽饽的日子。現在城裡很少有人家自己蒸大饽饽,一般提前到廠家定做或市場購買。但農村裡大多數還會親自做,一家人圍在一起揉面,整形,饧發,再放大鍋裡蒸。

當熱氣騰騰的大饽饽出鍋的時候,那甜香的味道熨帖了身上的每一個細胞,舒坦而又陶醉。趁着記憶閘門的打開,就說說好久都沒吃過了的家鄉的大饽饽。

制作大饽饽的面粉一定是一等一的

以前老家吃的面粉都是村裡磨坊自己磨的,一袋小麥送到磨坊,要用四個袋子去裝,頭po(音)面、二po面、黑面、麸子。

二po面用來擀面條,包包子,炸面魚;黑面是靠近麸皮,口感差,可以烙餅、包菜角子;麸子就是雞飼料了。

頭po面就是現在所說的麥芯粉,是專門留下來做過年的大饽饽和其他精美面食的。《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的饽饽是“雜糧面制成的塊狀食物”,其材料與形狀都有很大出入。

制作大饽饽的關鍵工序是“搜面”

“二十八把面發”,說說膠東過年的大饽饽

搜面就是揉面。大饽饽,顧名思義就是大個頭的饽饽,一般二斤左右一個,為了大小一緻,做的時候是要秤一下的。

大饽饽的第二個特點是硬,硬面饽饽口感好,也是為了蒸出來不變形,面要發得硬一些。要蒸出品相好的大饽饽必須要有過硬的搜面功夫。

有一年,我回老家正趕上嫂子蒸饽饽,有兩個鄰居嫂子在幫忙。她們是“互助組”,今天這家,明天那家,人多力量大。我和我先生也加入到搜面行列,我先生受到了誇獎。嫂子說,搜面手要熱、會用力,掌心盡量垂直。人家搜出來的面是細膩的柔軟的,我搜出來的差很多,面硬,不光滑。

大饽饽也叫大棗饽饽,要在饽饽上插上紅棗,紅棗洗淨,用剪刀去核,剪成兩半。面胚搜好,團成正圓形,正中間用兩個小手指挑出一個洞放上一片棗,周圍同等距離放四個棗。也有四個方向各放兩個的、三個的。

“二十八把面發”,說說膠東過年的大饽饽

開花饽饽是面粉中加了白糖的自然開裂,口感好,而且有“笑口常開”的寓意,是以也都會做一些。

花色大饽饽有着繪畫與雕塑的藝術美感

膠東也是面塑之鄉,小孩過“百歲(日)”、年輕人結婚、老人慶壽等都有各色的花色面塑增添喜慶氣氛。

“二十八把面發”,說說膠東過年的大饽饽

過春節的時候也會做一些花色饽饽作為串親戚的随手禮。

“二十八把面發”,說說膠東過年的大饽饽

過春節的時候,按照傳統民俗,要挂家譜,擺供案,祭品中也有花饽饽。

“二十八把面發”,說說膠東過年的大饽饽

我老家的供案上還供着一尊面塑的“剩蟲”,紅冠子,口中含着硬币,黑色的大眼睛,紅嘴巴, 身上有鱗,是坐在蓮花座上的盤龍。我在這就不展示了,怕系統說會給人帶來不适。

“剩蟲”寓意會帶來新一年的好年景,糧食有剩餘。也叫“聖蟲”,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遠處傳來了鞭炮聲,年慢慢地迫近了。仿佛又聞到了大饽饽的香甜的味道,熨帖了身上的每一個細胞,舒坦而又陶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