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茶調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原方主治"丈夫、婦人諸風上攻,頭目昏重,偏正頭痛,鼻塞聲重;傷風壯熱,肢體煩疼,肌肉蠕動,膈熱痰盛;婦人血風攻注,太陽穴疼,但是感風氣,悉皆治之。"
川芎茶調散,臨床上主要治療,因為風邪引起的各種頭痛。
風邪的特性是流動不居,善行而數變,有升發向上、向外促使腠理(肌膚)疏洩張開、易襲陽位等特性。容易引起頭面部的症狀。
風邪引起的頭痛,因為風邪的特性,主要表現為頭頂部,或者颠頂頭痛,有時部位不固定。患者臨床表現為,頭痛、惡風、脈浮等症狀。川芎茶調散可以對風邪引起的頭痛,起到一個很好的治療作用。

川芎茶調散,藥物組成:川芎 荊芥 白芷 羌活 甘草 細辛 防風 薄荷
川芎、白芷、羌活共為君藥。
川芎為活血止痛藥。性"走而不守"。"上行頭目,下調經水,中開郁結"。活血止痛而能祛散外風,尤善于于止頭痛,是治療少陽、厥陰頭痛(頭頂或兩側頭頂)的主要藥物。
白芷,散風除濕、通竅止痛。對治療陽明經的頭痛效果較好。陽明經循行部位是子前額骨、眉棱骨。這2個部位的疼痛就是陽明經頭痛。
羌活,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治療太陽經頭痛效果好。太陽經循行部位是後頭痛和項部,這個部位的頭痛就是太陽經頭痛。
川芎、白芷、羌活3藥合用,治療的部位從前到後,包含整個頭部,可以治療不同部位的頭痛。
臨床上治療時,哪個部位的疼痛嚴重,則主治哪個部位的藥物,藥量要大于其他的君藥。比如治療少陽、厥陰頭痛(頭頂或兩側頭頂)時要以川芎為主。其他部位的頭痛,也是如此。
細辛、防風、薄荷、荊芥俱為臣藥。
細辛,解表散寒,祛風止痛。對少陰頭痛(頭痛連齒)效果好。可以宣通肺氣,以通鼻竅。
薄荷,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薄荷芳香辛散,善于上行。既可以清除頭部之熱,又有調和藥物陰陽之意。在溫燥之中加以清涼之藥,可以減少溫燥之藥對身體的損害,加強藥物的治療作用。
一般中藥應用,都是寒涼或者溫燥的比較少。中醫認為,陰陽是一個對立的統一,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治病和用藥也是如此。
荊芥,解表散風,用來表散頭部之風。
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表散頭部之風之時,還有治頭疼之效果。
用茶調服,取茶葉苦寒之性。既能上清頭部之風,又能牽制諸藥過于溫燥升散,使升降有序,為佐藥。
甘草和中益氣,調和諸藥,避免溫燥之藥過于耗氣,為使藥。
諸藥一起應用,通過疏散頭部的風邪,來達到治療頭痛的作用。這個方劑現在主要治療,沒有嚴重器質性病變的頭痛。
臨床上常用來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鼻炎、鼻窦炎、感冒、腦外傷後遺症等5種疾病引起的頭痛。辨證屬于風邪引起的疾病。
現在這個方劑有中成藥,治療疾病時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或者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辨證加入一些藥物進行治療。
這個方劑對風寒治療效果較好,也可以根據辨證加入一些藥物,治療風熱引起的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