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風寒頭痛難以忍受?試試川芎茶調散

頭痛在《内經》稱為“腦風”、“首風”,認為其病因乃外在風邪寒氣犯于頭腦而緻。明·《古今醫統大全·頭痛大法分内外之因》對頭痛病進行總結說:“頭痛自内而緻者,氣血痰飲、五髒氣郁之病,東垣論氣虛、血虛、痰厥頭痛之類是也;自外而緻者,風寒暑濕之病,仲景傷寒、東垣六經之類是也。”

其中風寒頭痛屬于外感頭痛的一種,主要有頭痛、有拘急收緊感、惡風畏寒、遇風更甚的特點,這種疾病多是由于秋冬兩季,疏于保暖,導緻風邪夾雜一些寒邪侵入人體而緻的。此類情況可以稱為“不通則痛”。

其中包含的症狀是:頭痛起病較急,其痛如破,痛連項背,惡風畏寒,口不渴,苔薄白,脈浮緊。

頭痛的治療須分内外虛實,外感導緻的屬于實,治療當以祛邪活絡為主,外感以風為主,是以強調風藥的使用,是以治法就應該疏風散寒,可以選用川芎茶調散。

川芎茶調散方子是川芎、荊芥、白芷、羌活、甘草、細辛、防風、薄荷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清茶調下,常服清頭目。

現代用法一般是共為細末,每服六克,每日兩次,清茶調下。

功效是疏風止痛,主治外感風邪頭痛,偏正頭痛或者巅頂作痛,惡寒發熱,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脈浮的。

川芎茶調散這個方子沒什麼太特殊的地方,主要就是用川芎來治療風寒所傷的頭痛,是以用川芎為名。配伍了很多散風的藥,除了甘草都是散風的,川芎、白芷、防風、細辛、薄荷。而且入各經的都有了,羌活是入太陽經;川芎入少陽經、厥陰經;細辛歸少陰經;白芷歸陽明經,是以說基本都有了。

那麼為什麼以川芎為呢?主要是根據李東垣講的一句話:“川芎為頭痛必用之藥”。因為川芎辛溫香竄,可以上至癫頂,下行血海,為血中之氣藥,它是活血的,是行氣的,是以用它為主藥。

另一個特點是這裡的薄荷質輕但用量特别大,因為其他都是辛溫的藥,而且是香燥的藥,是以在用甘草的同時,用一個辛涼的薄荷,它的特點是散風熱,清風、散熱、消腫,這是它的特點,是以用它來制衡方中諸藥的溫燥之性。但是這個方子總的來說還是溫的、散的。

其他的川芎、羌活、白芷、細辛負責發散風寒,通絡止痛;薄荷、荊芥、防風上行升散,助芎、羌、芷、辛疏風止痛;茶水調服,用茶的苦寒之性,協調諸風藥溫燥之性,共成疏風散寒,通絡止痛之功。

這裡所謂的偏頭痛,首先要考慮是由于風邪所傷,這個痛是由于外感引起的,而且還有肯會有鼻塞,時間不長還可以小有寒熱。為什麼這麼說呢?是要和肝陽上亢的頭痛相差別,如果是肝陽上亢的頭痛,絕對不能用這個方子來升散。另外這個方子還得用清茶調下,清茶就是綠茶,是涼性清火的,跟薄荷的用意是相同的。

風寒頭痛難以忍受?試試川芎茶調散

今天給大家講的川芎茶調散是有中成藥的,大家了解到什麼症狀應該用什麼方法緩解,比如說外感風寒,受風了導緻頭疼難忍,流清鼻涕,我們可以去買一盒川芎茶調顆粒來服用。如果不是風寒導緻的頭痛則不能用川芎茶調散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