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餐飲特别擅長做面食,各地光是面條的種類就有數百種,不僅在愛吃面食的北方面條種類繁多,鐘愛米飯的南方也有很多特色的面條,好吃程度絲毫不遜色于北方的面條,其中有”15種面條在我國非常有名,而且幾乎南北平分秋色,看看有你家鄉的特色面條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6">排名15:【杭州片兒川】</h1>
片兒川是杭州的道地特色美食,已經有100多年的曆史,由雪菜、筍片、瘦肉片等做成的澆頭,與面條拌在一起,吃起來面滑湯濃、鮮美可口,吃完後讓人回味無窮,在杭州當地還流傳一句俗語“來到杭州不吃片兒川,等于沒有遊過杭州”,可見杭州人對片兒川的鐘愛。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2">排名14:【上海(揚州)陽春面】</h1>
陽春面又被稱為光面、清湯面等,正宗的陽春面則是白湯中,加入豬油、蔥花、香菜、胡椒粉、鹽、白糖,不添加任何澆頭和鹵汁,溫潤的豬油慢慢的溶于白湯中,看起來湯清亮,吃起來味鮮美,在江滬地區頗受歡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1">排名13:【新疆拌面】</h1>
新疆拌面就是人們常說的新疆拉條子,在制作時不用擀、壓手法,而是面團和好後直接用手拉,面條筋道有嚼勁。俗話說“新疆主食有三寶,烤馕抓飯拉條子”,其中烤馕樸實,抓飯厚實,而拉條子則風情萬種,既可以搭配碎肉、野蘑菇,又可與小炒菜、大盤雞相搭,真是無所不包,不過最道地還是要屬過油肉拌面,那吃着真叫一個過瘾。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3">排名12:【鎮江鍋蓋面】</h1>
鍋蓋面所用的面條制作方法比較特别,名叫“跳面”,跳面需要用固定在案闆上的竹杠,一人坐在另一端,像壓跷跷闆似的一上一下,似舞蹈又像雜技,面團經過反複的碾壓成一張薄面皮,然後用刀切成面條。相傳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時,在一家面館吃面時,由于店家準備不充分,做面的場面比較慌亂,煮面時不小心将小鍋蓋扣進了大鍋裡,但這樣煮出來的面卻被乾隆連連誇贊,于是鍋蓋面便漸漸傳開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4">排名11:【昆山奧竈面】</h1>
奧竈面色澤清亮,在琥珀色湯中彙集了多種食材,鹹鮮中帶有一絲甜,細細的面條被浸入湯中,微微向外隆起,猶如浮出水面的魚兒,甚是誘人。對于外地來的朋友來說,最吸引人的便是這澆頭,大排和焖肉料足又厚實,牛肉鮮香吃起來有韌勁,鳝絲重油略帶甜,讓人吃過一次後便再也忘不掉。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5">排名10:【安徽正宗牛肉闆面】</h1>
安徽正宗牛肉闆面雖冠以“安徽”二字,卻是河北石家莊市的特色小吃,其原因可能歸咎于兩點,一是安徽正宗牛肉闆面起源于安徽太和縣,引進河北之後加以改善,又寬又大的面條加上炸好的辣椒,很符合河北人的口味,二是河北在之前面條品種不多,安徽闆面引進後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久而久之便成了河北的特色。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6">排名9:【延吉冷面】</h1>
延吉冷面是我國北韓族的傳統美食,原料是用荞麥粉、小麥面粉與澱粉三合一制成的,有時也會用到玉米面、高粱面等,口感與小麥面制成的面條相差很大,而且正宗的延吉冷面在做好之後,面條上會覆寫上牛肉、辣醬、泡菜等,再舀上一大勺冰涼的湯料,夏天吃最為過瘾。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1">排名第8:【四川擔擔面】</h1>
過去擔擔面是由小販挑着一頭挂着煤球爐,一頭挑着水桶的扁擔搖搖晃晃地在沿街叫賣而得名,現在雖已經很少見走街串巷的擔擔面,但很多店鋪裡的擔擔面口感和味道依舊保留原本的特色,集麻辣、鮮香于一身,吃起來非常過瘾。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4">排名第7:【陝西臊子面】</h1>
臊子面是陝西漢族的特色小吃,集薄、筋、光、酸、辣于一身,面條細長、薄厚适中,臊子吃起來鮮香,面條口感柔韌爽滑,吃上一口便令人回味。相傳周文王幼年喪父母,一直由哥嫂撫養成人,有一次出征時淋雨後染得傷寒,服藥無數也沒有好轉,卧床數日,嫂子得知情況後,便下廚為他做了一碗熱騰騰的面,周文王吃完後不久精神煥發,後來周文王為了紀念嫂子,就将這種面條取名為“嫂子面”,而“臊子面”可能與“嫂子面”諧音,大家逐漸便叫成了臊子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7">排名第6:【山西刀削面】</h1>
山西作為“世界面食之根”的省份,有據可查的面條就有280多種,烹饪手法更是多樣,如蒸、煎、燴、烤、爛、貼、拌、攤等讓人目不暇接,尤其是刀削面揚名海内外。顧名思義,刀削面是用刀削出中間厚兩邊薄的面片,形與柳葉相似,吃起來滑爽筋道、越嚼越香,不管是澆上番茄鹵、羊肉湯還是木耳雞蛋鹵,鮮美的滋味都讓人回味無窮。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0">排名第5:【北京炸醬面】</h1>
人們在說北京炸醬面時通常會加上一個“老”字,這樣才顯得面有曆史更正宗,這碗由面條、蔬菜和炸醬組成的面,必須使用六必居的黃醬搭配五花肉制作的炸醬,那才叫一個香,與面、蔬菜拌勻後吃起來入口爽滑、筋道還不膩口。炸醬面中所用的蔬菜,也會根據時節的變化而有所調整,豆芽、黃瓜、蘿蔔、青菜等都是常用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1">排名第4:【河南燴面】</h1>
河南美食知名度最高的就是河南燴面了,燴面湯頭極鮮,老話說“唱戲的腔,燴面的湯”,燴面的湯頭需要用羊骨、羊肉久熬制成,燴面片筋道彈牙,一碗下肚頗為解饞,且經濟實惠、友善快捷,鄭州的滋補燴面更是河南燴面的代表,輔料繁多,善用中草藥,喜歡吃燴面的人真不在少數。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2">排名第3:【武漢熱幹面】</h1>
武漢熱幹面算是兩極分化,喜歡吃的人每天不吃一碗熱幹面總感覺缺點什麼,不愛吃的人對這種幹巴巴的面條很難下咽。據說熱幹面吃法也是有講究的,隻聽名字就知道這種面條與“熱”和“幹”脫不了幹系,熱幹面要趁熱拌勻之後,在在6分鐘左右的時間将其吃完,如果冷卻後再吃面就會坨掉,變得索然無味,而且不添加湯汁直接用麻醬,加上酸豆角、榨菜等制成拌面,這就形成了幹且熱的特色。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3">排名第2:【廣東雲吞面】</h1>
廣州雲吞面吃過的人其實并不多,但名氣很大,且隻要吃過的都會惦記着這碗好吃解饞的面條,廣東人雖不以面為主食,但卻對雲吞面情有獨鐘。一碗上乘的雲吞面是有講究的,面必須用竹升打出的銀絲面,雲吞使用三分肥肉七分瘦肉,再用雞蛋黃鎖住餡料的肉味制作而成,而湯汁則是用大地魚與豬骨一起熬成的濃湯,将這三種食材混合後,湯鮮味美、面條爽滑。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4">排名第1:【蘭州牛肉面】</h1>
蘭州牛肉面是享譽全國的面條品種,沒有哪一種面比它的普及率更高,無論那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蘭州牛肉面的身影,蘭州牛肉面以“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著稱,其中一清指的是湯清,二白指的是蘿蔔白,三紅就是辣椒油紅,四綠則就是香菜、蒜苗綠,最後的五黃就是面條要黃亮,不同面館的蘭州牛肉面口感差别比較大,如果有幸去蘭州,一定要嘗一嘗真正的蘭州牛肉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5">——老井說——</h1>
其實中國好吃的面條絕不止這15種,如重慶小面,揚州餃面、蟹黃面,陝西油潑面,連江魚面、廈門沙茶面,河南焖面,凱裡酸湯面,無論南北,好吃的面條種類實在太多了,幾乎每個地方都能找出來幾樣拿得出手的面條做法,食無定味,适口者珍,排名也僅做參考,你還喜歡吃什麼面條種類,歡迎在評論區讨論。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緻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單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