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半山是紅花會的三當家,外号叫做千臂如來,意思是說他打暗器的速度密密麻麻好似有一千隻手一般,而如來則是說他面和心慈。趙半山是雖然擅長暗器,但是暗器上卻從不用毒,他認為,暗器本來也是一門正派的武學,與拳腳、器械同為武學三大門之一,隻是給無恥小人一喂毒,這才讓人瞧得低了。
除了暗器之外,趙半山的太極拳、太極劍更是與其暗器功夫并稱三絕,而在飛狐外傳中,原文更是給了他的太極拳修為以武學最高境界的評價。本文就來說說書劍和飛狐兩書不同時期趙半山的武功水準。

趙半山
<h1 class="pgc-h-arrow-right">書劍時期</h1>
如果不算虐菜,趙半山首戰便是對上火手判官張召重這個硬茬子,當時張召重造成了紅花會的車輪戰,在仰仗着凝碧劍削斷了無塵的長劍後,趙半山接上,一瞬間就發出了大量的暗器,鐵蓮子、菩提子、金錢镖、飛蝗石、鋼镖、袖箭等等全部一瞬間襲向張召重,而張召重也的确了得,雖然手忙腳亂,但還是不曾受傷,甚至還能接住部分暗器,反打回去。
然而就在此時,趙半山發射出了他别出心裁的“回龍壁”與“飛燕銀梭”,回龍壁其實就是回旋镖,跟飛燕銀梭配合使用,當張召重去接回龍壁卻因為這回旋镖自行折返進而吃驚時,銀梭從左右分襲,而銀梭上面另有機關,在張召重跳躍閃避之際,向上激射,成功擊傷了張召重的小腿。
随後趙半山劍随身上,打得張召重暗暗心驚。
張召重
嚴格來說,此戰趙半山雖然極其出彩,但并不能認為他比張召重強,因為這一戰并不公平,張召重連戰陳家洛、無塵兩個一流高手,到趙半山這裡已經是第三戰了,而對戰無塵時,由于無塵的武功在他之上,張召重打得是十分吃力的,最後是依賴凝碧劍的鋒利才勉強擊退無塵,最後還被無塵踢了一腳。
這種狀态的張召重,趙半山雖然上風了,但并不能是以将他擡得過高。
第二場關乎趙半山定位的是在六和塔的一戰,六和塔一共十三層,紅花會從弱到強,依次向上,每一層安排一名高手,越往上的高手實力越高,而趙半山被安排在了第九層,他的上面第十層是周仲英,第十一層則是綿裡針陸菲青,這裡看來,周仲英、陸菲青的定位似乎都在趙半山之上。
那老婦聽了,不再和衆人纏戰,飛身縱起,左手在第七層塔角上一扳,借勢又翻上了第八層。這一層上已無人阻擋,仍以此法翻向第九層上。她從下面打上來時,【知道每層守禦之人武功一層高過一層】,雖避開了周仲英一膽兩刀,但已知他是少林高手,平地拼鬥,不弱于己。
而另一處評價來說,在趙半山看來,陸菲青是在他之上的。
陸菲青
趙半山衣袖中劍,不再戀戰,心想:“陸菲青大哥守在十一層上,一别十餘年,想他武功必然精進,【定可制住這老婦】。衆兄弟均佩服他雲天高義,卻未見識過他的超妙劍術。”他任由老婦上去,意在讓好友陸菲青露臉揚名,否則劃破袖口,盡可再戰,也未必會輸。
趙半山認為自己與關明梅相鬥再打下去未必會輸,然而他卻認為換成陸菲青則定能制住關明梅。而趙半山跟關明梅的戰鬥,确實是表現差了些,他跟關明梅戰了一百多回合,想要發射暗器結果關明梅的劍法太快,他竟然緩不出手,在要取暗器之時被關明梅将衣袖劃破。
如果認可六和塔的排位和此處的評價,那麼書劍時趙半山的武功當比之陸菲青略有不及,而已知陸菲青自認為及不上張召重,那麼這麼來看,書劍時代趙半山的真實武功,是不如張召重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飛狐外傳時期</h1>
飛狐外傳時期,趙半山的武功則主要是在商家堡中教導胡斐時展現的。
趙半山與胡斐
趙半山見胡斐聰明伶俐,是天生的武學奇才,隻是明顯沒有名師教導,于是借着收拾陳禹的功夫,将自己領悟的太極拳功夫教導胡斐。此處趙半山将深奧的太極武學理論講得深入淺出,人人都懂。
他一面說,一面比畫各項圈環的形狀,又道:“我以環形之力,推得敵人進我無形圈内,那時欲其左則左,欲其右則右。然後以四兩微力,撥動敵方千斤。務須以我豎力,擊敵橫側。太極拳勝負之數,在于找對發點,擊準落點。”【他所說的拳理明白淺顯,人人能解】,但其中實含至理。廳上衆人均為武學好手,聽他口中講述,手腳比拟,無不出神。能聽到這樣一位武學名家講述拳理精義,實是一生之中可遇而不可求的良機。胡斐凝神傾聽,心花怒放,正是如聞天樂。
這裡可以對比張三豐講解太極給俞岱岩,結果是俞岱岩似懂非懂,隻能明白三四成。隻能說在趙半山的時代,由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經過了數百年的發展,以太極修為而論,趙半山尤在張三豐之上,也未可知。
俞岱岩一言不發地傾聽,心知時勢緊迫,無暇發問,雖中間不明白之處極多,但隻有硬生生地記住,倘若師父有甚不測,這些口訣招式總是由自己傳了下去,日後再由聰明才智之士去推究其中精奧。
張三豐
而原文更是直接表示,趙半山的太極拳修為,已經到了要從不由自主之中而得自由自在的武學最高境界。
按常理一人給對手舉起,已處于必敗之地,但趙半山知對方功力與自己相差太遠,故行險着,要将平生所悟到最精奧的借力打力拳理,指點胡斐,雙足離地,身子淩空,其行動之不能自如,已到極處,所有招數勁力,純須順應對手,要從不由自主之中而得自由自在,可說是武學的最高境界,而胡斐之所不明者,也正在此。
可以認為,在飛狐外傳時代,趙半山通過精研太極拳,武功更進了一步,近乎脫胎換骨,已然不是書劍時期那個不及陸菲青的趙半山了。
另外,趙半山還為太極這門功夫洗去了一個很大的污點,在笑傲江湖中令狐沖曾經評價說,恒山劍法的守禦水準僅次于太極劍,然而恒山劍在防守中忽出攻招卻又在太極劍之上。因為這個評價,太極劍法被視作跟恒山劍法各有所長。
令狐沖
然而趙半山卻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武學理論,那就是高明武功必然是攻中有守,守中有攻,若是攻守有别那就不是上乘武功了。
再說到‘閃進’二字,當閃避敵方進擊之時,也須同時反攻,這是守中有攻;而自己攻擊之時,也須同時閃避敵方進招,這是攻中有守,此所謂‘逢閃必進,逢進必閃’。拳訣中言道:‘何謂打?何謂顧?打即顧,顧即打,發手便是。何謂閃?何謂進?進即閃,閃即進,不必遠求。’【倘若攻守有别,那便不是上乘武功】。
對照笑傲江湖,令狐沖和任我行比劍,雙方的一招一式都是攻守兼備,而令狐沖與沖虛比劍,沖虛則将數十招的守招合而為一化為攻勢,都展現了上乘武功攻守兼具的道理。
相應的恒山劍法若是以此為标準檢驗,以防守為主,然後忽出攻招,本質是攻守有别,其實是落了下乘了。
沖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