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帝乙歸妹”與商周聯姻有關系嗎?背後真實故事

作者:拾點國學

在《周易》中,有《歸妹》卦,辭曰“歸妹:征兇,無攸利”。下兌上震相疊,“有婚姻之動,有嫁女之象,故稱歸妹”。

實際上,這一卦是取象于商王帝乙(封王之父)下嫁其妹給周文王做娣這一史實的,這樁親事還一時傳為美談,史稱“帝乙歸妹”。

“帝乙歸妹”與商周聯姻有關系嗎?背後真實故事

原來,商王朝後期,國力逐漸衰微,就在此時,西方岐山下一個姬姓部族--周,卻開始興起。據《史記•周本紀》載,周族祖先是古公亶父,他有三子:太伯、虞仲,以及少子季曆,季曆之子便為後來周文王姬昌。

相傳姬昌出生時有祥瑞,古公亶父認為他将來必成大器,于是有意傳位于其父親季曆。太伯和虞仲明白父親的心思,就前往荊蠻之地,并按照當地風俗,将頭發剪短,在身上刺花紋,表明自己要讓位于弟弟季曆。後來,太伯和虞仲在太湖地區建立吳國。

“帝乙歸妹”與商周聯姻有關系嗎?背後真實故事

古公亶父去世後,季曆繼位,稱公季。果然,季曆不但繼承其父的治世政策,還實施仁義,大力發展農業,周部族快速崛起。

當時,商朝的國君是文丁,面對日益強大的周族,隻能采取懷柔之策,封季曆為牧師,即地方伯長。而季曆也不敢胡來,也繼續加強與商的各種聯系。

此時四方的戎狄部落,看見商王朝國勢衰落,就不斷襲擾邊境,但商已無力應戰,隻能一忍再忍。

“帝乙歸妹”與商周聯姻有關系嗎?背後真實故事

見文丁不反擊,季曆立即對這些戎狄部落進行反擊。他先後征伐餘吾戎、始呼戎、翳徒戎等,俘虜了衆多人口,搶回大量戰利品,但是季曆都将這些獻給了商王文丁,文丁十分高興,将守邊疆的重任交給季曆。

于是,許多諸侯都歸順周,周的軍事實力越來越強大。為了防止季曆“叛變”,商王文丁突然下令将其處死。

季曆死後,其子姬昌繼位,即周文王。文王立志要為父之仇,他一邊繼續實施祖父、父親時期的政策,積極發展農業生産,一邊廣招賢才,重用有真才實學的人,同時他還暗中招兵買馬,擴充軍事實力。

文丁去世後,帝乙即位,即商朝第三十任國君。趁帝乙即位之初,姬昌積極地積聚兵力,準備為父報仇。

“帝乙歸妹”與商周聯姻有關系嗎?背後真實故事

此時,商王朝又面臨夷方、孟方、林方等部落叛亂,形勢嚴峻,帝乙為避免東西兩方同時受敵,也為了修好因其父殺季曆而緊張的商周間的臣服關系,決定采用和親的辦法來緩和商周沖突,穩定全局,希望唇齒相依的商周兩大國之間彼此不記前嫌,和好如初。

姬昌也算個精明的上司者,他審時度勢,認為滅商時機并未成熟,一方面為了穩住商王,同時也為了争取足夠的時間,同意與商聯姻。

周人自稱“小邦周”,稱商為“大邑商”,而如今能與商王朝聯姻,覺得真是“天作之合”,史稱“帝乙歸妹”,一時傳為美談,商、周皆大歡喜,重歸于好。

帝乙親自去占蔔,標明婚嫁日期,置辦豐厚的嫁妝,命姬昌繼續擔任西伯,統率西方諸侯。婚禮當天,為表示鄭重,西伯親自前往渭水北岸迎親。

“帝乙歸妹”與商周聯姻有關系嗎?背後真實故事

當時的情景被後人描寫入《詩經•大明》中: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難忱斯,不易為王。天位殷适,使不挾四方。摯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維德之行。太任有身,生此文王。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天監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于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維莘。長子維行,笃生武王。保佑命爾,燮伐大商。殷商之旅,其會如林。矢于牧野,維予侯興。上帝臨女,無貳爾心。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驷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帝乙歸妹”與商周聯姻有關系嗎?背後真實故事

從詩中可以看出,文王的元配是“俔天之妹”,即“帝乙歸妹”之“妹”。

穩住周後,帝乙集中精力對付東南夷族,很快得勝班師回朝。

帝乙和文王幾乎同時繼位,按照甲骨文裡載,帝乙在位三十年左右,而文王卻在位五十年左右,崩于在位三十年的帝辛(纣王)後期。

帝乙在位三十餘年間,商、周間不曾兵戎相見。可見,帝乙歸妹确實促進和平,起到息兵的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