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昭:做一個新時代的職業農民

劉立新 王天潤

趙昭:做一個新時代的職業農民

趙昭在河南省許昌市食用菌出口基地調研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

最特寫

趙昭,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南陽市雅民農牧有限公司職工。

紮着馬尾,不施粉黛,清秀俊麗的外表卻掩飾不住淳樸敦厚的性格。這就是趙昭,一個80後女子給人的第一印象。

與别的80後女子相比,趙昭算是一個“另類”,她不戀城市繁華,不愛新潮服飾,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好容易才躍過龍門的她,卻在2008年作出了一個讓所有人匪夷所思的決定:放棄城市優越的工作,回到了農村老家心甘情願做了一名“牛倌兒”。

“當時我24歲,一沒有技術,二沒有資金,隻是帶着一顆不怕挫折的心回去的,不但外人沒有一個看好,就連父母和朋友也都堅決反對。”但趙昭很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周圍人的冷眼裡發出了期許的目光。最開始隻有四五十頭牛,她和丈夫自己設計二三百平方米的牛舍。不了解養殖和疾病防治知識,她就把圖書館關于養牛的書通通借回來,晚上自學。

當地農村有養牛的傳統,村裡有許多散養戶。2011年,趙昭萌生了成立合作社的想法。她從西安請來專家根據當地情況配飼料,村民可以以成本價購買。2015年,趙昭成立雅民農牧有限公司,當初的牛棚已變成6棟标準化牛舍,又流轉土地1200畝,托管了周邊農戶土地2000畝,年産值4000多萬元,利潤将近200萬元。

“村裡很多留守婦女、老人,在用工方面,我優先考慮他們,因為他們特别需要别人拉一把。”趙昭介紹,公司通過金融、産業幫扶,讓村民參與入股分紅,有技術能力的貧困戶一年能賺2萬多元。

“合作社雖然發展起來了,但缺少合作夥伴的智力支援,面臨貸款難題。”趙昭清楚地記得自己申請到第一筆貸款時喜極而泣的情景。“目前合作社乃至農業貸款難是普遍問題。”據此,她呼籲農民身份職業化,建議出台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地方可根據實際情況再制定細則。職業農民身份可細化為經營管理型、技術能人型、經紀人型,以作為貸款的有效憑證,促進貸款難問題的解決。“我們的公司是以叫‘雅民’,就是這個初衷。”趙昭說。

說到國家正大力實施的鄉村振興戰略,趙昭顯得格外興奮。“鄉村振興最重要的還是人。”從返鄉創業,創立公司,到當選全國人大代表,趙昭的視線一直放在農民身上,她也一直稱自己是一個職業農民。“我要轉變人們對農民的刻闆印象,過去人們對農民的印象是‘面朝黃土背朝天’,非常落後的樣子。現在農民‘手握方向盤,檢視儀表盤,北鬥開天眼,農機越雲端’。”是以,她呼籲更多有想法、有能力、有勇氣、有擔當的年輕人回鄉創業,投入到鄉村振興中。

談及具體建議,趙昭希望國家通過頂層設計,統一規劃,培育更多的新型職業農民。同時,督促基層貫徹落實。“要推進農民職業化,可以探索給農民定一個職業技術标準,就像醫生、教師一樣,有證書、有級别。”趙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