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吉岡精密沖刺精選層突然改了所屬行業,信披頻現沖突

作者:源碼

無錫吉岡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吉岡精密,證券代碼:836720.NQ)正在申請精選層挂牌。我們發現,吉岡精密在公開發行說明書中披露行業分類為“金屬制品業”,不屬于環保核查規定的高污染行業,但此前申請新三闆挂牌時以及挂牌期間年報披露的行業分類卻是“有色金屬冶煉與壓延加工業”,公司在本次發行申請變更行業分類卻沒有說明變更的原因。另外,吉岡精密公開發行說明書、财務報表、審查問詢回複披露的在建工程、固定資産金額頻現沖突。

吉岡精密沖刺精選層突然改了所屬行業,信披頻現沖突

來源:攝圖網

變更行業分類,或與高污染行業認定有關

吉岡精密成立于2002年,自2016年起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挂牌,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為周延、張玉霞。公司專業從事鋁合金、鋅合金精密部件的研發、生産和銷售,産品涵蓋電子電器零部件、汽車零部件等,主要應用于清潔電器、電動工具、通訊裝置、車身結構、動力系統等。公開發行說明書顯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吉岡精密分别實作營業收入19960.36萬元、20821.25萬元、26018.27萬元、17003.80萬元,實作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2402.23萬元、2713.41萬元、4347.72萬元、2872.97萬元,報告期内業績穩定增長。

吉岡精密稱,公司深耕精密金屬制造行業19年,高度重視自主研發能力,截至目前已獲得85項專利授權,其中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83項,憑借高标準、高品質、高成本效益的産品進入多家海内外知名品牌制造商的供應鍊體系,主要客戶包括牧田、科沃斯、佳能、A.O史密斯、博世、博格華納等。

但這樣一家穩健發展的吉岡精密,卻在沖刺精選層之際,突然更改了所屬行業分類。公開發行說明書顯示,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及《挂牌公司管理型行業分類指引》,公司所從事行業歸屬于“C33金屬制品業”,細分類别為“C3311金屬結構制造”;根據證監會頒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公司所屬行業為“C33金屬制品業”。

根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釋出的《關于對申請上市的企業和申請再融資的上市企業進行環境保護核查的規定》,重污染行業暫定為冶金、化工、石化、煤炭、火電、建材、造紙、釀造、制藥、發酵、紡織、制革和采礦業。根據環境保護部辦公廳釋出的《上市公司環保核查行業分類管理名錄》,重污染行業包括火電、鋼鐵、水泥、電解鋁、煤炭、冶金、建材、采礦、化工、石化、制藥、釀造、造紙、發酵、紡織、制革等16個行業。吉岡精密稱,公司所屬行業為金屬制品業,不屬于環保核查規定認定的重污染行業。

然而我們發現,吉岡精密申請新三闆挂牌時,公開轉讓說明書披露,根據證監會頒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公司所屬行業為“C32有色金屬冶煉與壓延加工業”;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公司所從事行業歸屬于“C32有色金屬冶煉與壓延加工業”,細分類别為“C3250有色金屬鑄造”;根據《挂牌公司管理型行業分類指引》,公司所從事行業隸屬于制造業中的“有色金屬冶煉與壓延加工業”之“有色金屬鑄造”。也就是說,根據各種行業分類指引,吉岡精密認定所屬行業是“有色金屬冶煉與壓延加工業”。這個行業分類一直延續到公司2020年度報告,直到2021年半年度報告才突然變更為“金屬制品業”,但期間公司主營業務、主要産品未發生重大變化。

如果按照吉岡精密此前的行業分類,“有色金屬冶煉與壓延加工業”就很可能屬于高污染行業中的冶金行業,那麼公司突然變更所屬行業是否與規避高污染行業認定有關?單純從資訊披露的角度,公司是否也應該充分說明變更行業分類的原因及合理性?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蘇州翔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翔樓新材”)接受創業闆上市委審議時也面臨類似問題。翔樓新材在招股書中披露其所屬行業為“C33金屬制品業”,上市委要求其結合生産技術、核心工藝、核心裝置與産品特征說明公司不屬于“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的理由。可見,是否正确劃分“有色金屬冶煉與壓延加工業”和“金屬制品業”對吉岡精密也同樣重要。

在建工程與固定資産資料披露頻現沖突

在建工程是吉岡精密審查問詢的一個重點内容,審查問詢要求公司說明在建工程-待安裝裝置金額較高的原因、是否存在機器裝置到達現場長期未安裝的情形、在建工程結轉固定資産的時間是否準确、是否存在推遲結轉固定資産的情形。根據問詢回複,2018年末至2021年6月末,公司在建工程中主要待安裝裝置金額分别為319.97萬元、498.40萬元、662.50萬元、325.31萬元。然而,财務報表顯示,2018年末至2021年6月末,公司在建工程(含工程物資)餘額分别為319.97萬元、792.74萬元、629.65萬元、346.86萬元。吉岡精密在問詢回複中披露的2020年末待安裝裝置金額662.50萬元竟然比在建工程整體餘額629.65萬元還高。

另外,審查問詢要求吉岡精密分析說明報告期内“購建固定資産、無形資産和其他長期資産所支付的現金”與對應的資産負債表科目之間的勾稽關系。根據問詢回複,2018年至2020年1-6月,固定資産原值增加分别為1202.93萬元、555.61萬元、462.25萬元、1882.40萬元。但固定資産明細顯示,2018年至2020年1-6月,固定資産原值增加分别為1202.93萬元、628.26萬元、1536.67萬元、1882.40萬元。問詢回複中2018年和2021年1-6月固定資産原值增加金額與固定資産明細相同,但2019年和2020年金額卻完全不同,不清楚問詢回複中的金額從何而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