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中山率軍北伐,設桂林大學營,陳炯明炮轟總統府,與孫中山決裂

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但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不僅如此,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軍閥竊取,國家陷入了分裂和戰亂,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

1921年5月5日,孫中山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非常任大總統,為了捍衛辛亥革命的成果,宣告讨伐北洋軍閥。

10月8日,廣州國會非常會議通過了孫中山的北伐議案,決定率領革命軍出師北伐,統一中國。

孫中山率軍北伐,設桂林大學營,陳炯明炮轟總統府,與孫中山決裂

孫中山

10月的一天,孫中山乘坐寶璧号炮艦從廣東溯江而上,10月17日下午抵達梧州,随行的人員還有胡漢民、廖仲恺、陳少白、鄧家彥及總統府參軍等20餘人。

孫中山在梧州調兵造将,他在梧州大校場面對數萬群衆,發表慷慨陳詞演說:“軍閥割據,内戰頻繁,國家分裂,民不聊生。為了鏟除萬惡的北洋軍閥,統一祖國,本大總統特率革命大軍,出師北伐。”

孫中山率領北伐軍船隊離開梧州後,沿着桂江而上。

11月15日,孫中山的北伐部隊兵分兩路,一路沿水路行進,另一路走陸路。在往桂林北上的過程中,有一艘運兵船在倒水鎮高穩村烏龍灘擱淺了,這艘船直到1998年才被文物考古工作者在9米深的水中打撈出來。

孫中山率軍北伐,設桂林大學營,陳炯明炮轟總統府,與孫中山決裂

北伐軍

11月27日,孫中山抵達平樂,下令各軍在桂林集中。兩天後,乘坐軍艦到達陽朔,在陽朔縣城作了題為“實行三民主義及開發陽朔富源泉方法”的演講。

在途經興坪趙氏漁村時,孫中山看見這裡山川非常雄偉,是一個很好的軍事要地,于是就在地方駐軍趙元傑的陪同之下,帶領随從登臨天水寨,并對漁村的美麗古樸大加贊賞。

12月4日,孫中山順利抵達桂林,把北伐軍的大學營設立在了桂林獨秀峰下的靖江王城,随後妻子宋慶齡率領紅十字會會員也趕到了這裡。

早在明朝朱元璋建立政權以後,就認為獨秀峰是一個潛龍之地,于是封他的侄孫為靖江王使,還把獨秀峰一帶作為靖江王城加以建設。

孫中山率軍北伐,設桂林大學營,陳炯明炮轟總統府,與孫中山決裂

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見證了北伐大學營所經曆的那些重大曆史事件。孫中山先後集中10個混成旅30多營約5萬人,将其整編為7個軍,督導訓練,準備分三批陸續出師北伐。

根據新中國開國元帥葉劍英在《孫中山先生的思想和大無畏精神》一文中回憶:

“孫中山根據過去幾十年革命的經驗,以及目前的情況,了解到要想革命,非有革命武裝不可,不能光靠暴動和運動舊軍隊倒戈的辦法,是以在桂林獨秀峰下開始了整軍。”

這是孫中山第一次親自參與軍隊的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的整軍,成立了陸海軍大元帥大學營及所屬機構,全軍統一供給訓練和作戰行動。

從桂林流向梧州的撫河,即漓江、桂江,這條河是北伐軍的主要運輸幹線。然而,一些軍官長期欺壓百姓,征用民船在這裡從事商業活動,從中謀取利益。

孫中山率軍北伐,設桂林大學營,陳炯明炮轟總統府,與孫中山決裂

1921年的葉劍英

北伐軍大學營在桂林建立之後,孫中山成立了撫河船務管理局,對撫河的船隻進行統一管理,并派兵保護運輸,葉劍英被任命為護航的第二營營長。

除此之外,孫中山還建立了供給局,設立兵站,以防止軍隊騷擾百姓。

葉劍英在後來回憶說:

“當時的整軍是采取兩種方式進行的,對團長以上的軍官,采用中山先生親自講課的辦法;對連排級軍官,則以軍官教導團的方式加以整。我也曾聽過幾堂課,如孫中山先生那時把革命稱為人民革命,要建立民治、民有、民享的國家,以及對智、仁、勇的解釋,都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在獨秀峰下,孫中山演講了《革命軍人精神教育》,這是桂林整軍的光輝文獻,其中指出:

“總括宇宙現象,不外物質與精神二者。精神雖為物質之對,然實相輔為用也......故在今日而言救國救民,必要革命,革命須有精神。”

孫中山率軍北伐,設桂林大學營,陳炯明炮轟總統府,與孫中山決裂

孫中山号召北伐軍的将士發揚智、仁、勇的軍人精神,肩負革命重任,完成救國救民的大業。

桂林整軍是孫中山第一次上司和親自參與軍隊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從組織上、政治思想上、軍事上教育和改造舊軍隊的具體實踐,不僅團結教育了各支北伐軍隊,而且将一批北伐軍中下軍官的熱血青年培養成為了革命骨幹力量。

當時在桂林的北伐軍中,彙集了一批民族的精華,他們在後來國共合作的北伐戰争中,做出了重大貢獻。其中的葉挺、葉劍英等人,就是最為傑出的代表人物。

通過這次桂林整軍,使得孫中山的建軍思想日漸趨向成熟。

孫中山率軍北伐,設桂林大學營,陳炯明炮轟總統府,與孫中山決裂

孫中山在桂林期間,還做了一件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活動,那就是會見共産國際代表馬林。

孫中山的革命鬥争幾經挫折,他深感中國革命必須改弦易幟,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他帶來了新的希望。他很想了解俄國革命成功的原因,并尋求蘇俄對中國國民革命的援助。

1921年6月初,共産國際代表馬林到達上海,他積極推動了中國共産黨的建立。同年12月,孫中山在桂林會見了馬林,兩人在9天時間裡數次長談。

馬林向孫中山建議說,要聯合各革命階級改組國民黨,建立革命軍隊等等。通過會談,孫中山對以俄為師和扶助農工的觀念日益明晰。

孫中山率軍北伐,設桂林大學營,陳炯明炮轟總統府,與孫中山決裂

馬林

會談結束之後,使孫中山對蘇俄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他立即寫信給廖仲恺等人,對這次會談表示非常滿意。他在信中明确指出:“美國、法國的共和是舊式的,而俄國的共和是新式的。”

桂林北伐大學營時期,孫中山的革命思想有了偉大轉變,他認識到要取得中國民主革命的勝利,就必須要建立一支革命黨所掌握的革命軍隊。國民黨也必須增添新鮮血液,以重獲新生。

與此同時,孫中山還曾到麗澤門外憑吊武昌起義的元勳蔣翊武,緬懷先烈的事迹。他接受桂林的一個老同盟會員的建議,在此立碑紀念,并親自題寫“開國元勳蔣翊武先生就義處”。

早在1913年7月,蔣翊武傳回湖南參加二次革命,失敗後遭到通緝。8月29日,南行至廣西全州府興安縣境内時,被駐軍統領秦步衢的部下所捕,随後押解至桂林。在袁世凱的授意下,蔣翊武被廣西都督陸榮廷槍殺。

孫中山率軍北伐,設桂林大學營,陳炯明炮轟總統府,與孫中山決裂

1922年2月27日,孫中山在桂林陸軍學院的演兵場舉行閱兵和授旗儀式,他率領全體官兵宣誓:“民國存亡,同胞禍福,革命成敗,自身憂樂,在此一舉。救國救民,為公為私,唯有奮鬥,萬衆一心,有進無退。”

北伐軍前鋒部隊由桂林進入湖南,湖南軍閥趙恒惕發出通電:“拒絕北伐軍入湘”。

就在此時,粵軍總司令陳炯明阻撓和破壞北伐,而支援北伐的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兼粵軍第一師師長鄧铿卻被暗殺。

3月26日,孫中山在桂林北伐大學營召開緊急軍事會議,認為陳炯明居心叵測,廣東後方不穩,決定變更北伐計劃。

于是,孫中山乘坐軍艦離開桂林,于4月16日抵達梧州。這是孫中山北伐期間第三次駐節梧州,他首先免除了陳炯明内務總長、廣東省長和粵軍總司令等職,以示對陳炯明阻撓北伐的懲戒,保留其陸軍部長一職,以促使他悔悟。

孫中山率軍北伐,設桂林大學營,陳炯明炮轟總統府,與孫中山決裂

徐世昌

孫中山下令北伐軍由桂林回師傳回廣東,北伐軍大學營移至廣東韶關。

此前,孫中山對中國社會各界聲明:“隻要北京的非法總統徐世昌辭職下野,恢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我孫文也立即辭職下野。”

徐世昌被逼下台後,直系軍閥曹锟恢複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于是社會各界開始呼籲孫中山下野,其中也包括民間呼籲者胡适、蔡元培等一些社會知名人士。

然而,孫中山并沒有理會這一批知識分子的呼籲,拒絕辭職下野。一時間,一些媒體嘩聲大起,孫中山也陷入了被動的境地。

孫中山率軍北伐,設桂林大學營,陳炯明炮轟總統府,與孫中山決裂

孫中山拒絕下野之後,他的追随者陳炯明,逐漸對自己的領袖産生了不滿。陳炯明對孫中山表示異議,他說:“我們之是以一直鬧革命,試圖武力颠覆北洋政府,無非是因為北洋軍閥廢掉了《臨時約法》,蹂躏了民主憲政。現在,既然《臨時約法》已經恢複了,我們自然也就不必造反了,應該先在廣東搞好“民主憲政”,逐漸走向全國的和平統一。

孫中山不同意陳炯明的主張,堅持認為:“必須要武力北伐,打倒北洋政府。”

這樣一來,陳炯明與孫中山兩人的沖突越來越深。

直到1922年6月12日,孫中山終于向陳炯明攤牌說:“你的部隊(粵軍)必須撤出廣州周邊三十裡地之外。”

孫中山率軍北伐,設桂林大學營,陳炯明炮轟總統府,與孫中山決裂

陳炯明

6月14日,陳炯明發表了《粵軍全體官兵請孫中山下野電》的通電,呼籲孫中山辭職下野,但

孫中山依然不予理會。

6月16日

淩晨3點鐘

,陳炯明的部下葉舉、洪兆麟公然率軍炮轟越秀樓的總統府,孫中山被迫逃到永豐艦上避難。

這一次的北伐戰争雖然失敗了,但孫中山在桂林建立北伐大學營的活動,卻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一座高聳入雲的裡程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