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蟲是距今5.6億年前的寒武紀就出現的最有代表性的遠古動物,是節肢動物的一種,全身明顯分為頭、胸、尾三部分,背甲堅硬,背甲為兩條背溝縱向分為大緻相等的三片——一個軸葉和兩個肋葉,是以名為三葉蟲。

三葉蟲化石
三葉蟲在5億~4.3億年前發展到高峰,至2.4億年前的二疊紀完全滅絕,前後在地球上生存了3.2億多年,可見這是一類生命力極強的生物。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它們演化出繁多的種類,有的長達70厘米,有的隻有2毫米
在動物分類學上,三葉蟲屬于節肢動物門、三葉蟲綱。它們生活在遠古的海洋中,主要出現在寒武紀,到寒武紀晚期時發展到頂點。此後,三葉蟲從極盛的高峰走向衰退,延續到二疊紀末期時絕滅,沒有進入中生代。三葉蟲在整個古生代3億多年的漫長地質曆程中生生不息,繁衍出了衆多的類群和巨大的數量,三葉蟲綱可以分為10目 :球接子目、萊得利基蟲目、聳棒頭蟲目、褶頰蟲目、鏡眼蟲目、裂肋蟲目、栉蟲目、鐮蟲目、砑頭蟲目及齒肋蟲目。 [2] 總計有1500多個屬,1萬多個種,其中發現于我國的有大約500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