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人迷李德钖因何被暴打趕出北京

作者:宋二掰開講
萬人迷李德钖因何被暴打趕出北京

相聲八德活躍的年代是相聲的鼎盛時期,已經是官方和民間的共識了,無數的經典傳統相聲段子在那時産生,精簡 ,流傳,相聲八德的佼佼者又非萬人迷李德钖莫屬。

為什麼說相聲生在北京,長在天津呢?光緒三十二年,也就是1906年,二十五歲的萬人迷已經紅遍北京城。這時,清朝最後一位肅親王認為說相聲的都不說人話,禁止北京說相聲。是以北京相聲藝人流浪到了保定,天津讨生活。萬人迷等相聲藝人來到天津以後,迅速帶動了天津相聲的繁榮。萬人迷短時間内就名聲大噪,婦孺皆知。

萬人迷的相聲表演風格冷俏 诙諧,時人譽為‘相聲大王’,冷面笑匠,他将撂地擺攤帶入茶園劇場。

萬人迷同時使用三個捧哏:張德全(張麻子) 周德山(周蛤蟆) 馬德祿,根據段子需要選擇捧哏,誰适合捧這段誰上場,沒上場的捧哏也照樣拿一份錢。此舉前無古人,時至今日也是後無來者。

号稱一口一個笑,一句一個彩的萬人迷,上台表演不鞠躬,沒有笑臉,帽子一摘,往桌子上一放,表演完戴帽子下台。觀衆像被釘子釘在闆凳上,一動不能動,聽得如醉如癡。

每次表演單口相聲總會以霸氣的定場詩開頭:

滑稽昔說東方朔,

後世遺傳賈俛西;

由清末迨及民國,

稱王惟我萬人迷。

民國以後,萬人迷穿梭京津兩地登台表演,風頭依舊無人能及。北京達官貴人的堂會,必點李德钖。一場堂會的賞錢都是裝滿木箱擡回。盛極必衰,物極必反,天有不測風雲。一次應袁世凱堂會表演相聲吃元宵,段子被懷疑有暗示袁世凱消亡的意思,被袁世凱以诽謗大總統之罪痛打一頓,趕出北京城。

再次流落天津後,心情抑郁,沾染了賭博抽大煙的惡習。屋漏偏逢連夜雨,萬人迷怎麼也想不到,這是他走下坡路的開始。此時的天津衛有一顆相聲新星已然升起,受熱捧的程度已經超過萬人迷。這就是後來的成就完全超越萬人迷,京津相聲界的總門掌張壽臣。作為晚輩,張壽臣受萬人迷提攜,做過他的捧哏。台風穩健 大氣 有王者之氣,加上年輕帥氣的外形,迅速被觀衆接受,熱捧有加。也許是觀衆看厭了萬人迷的冷面,也許是時代進步需要新人新段子,總之,萬人迷人氣一落千丈。曾經的王者,接受不了屈居人後,一山難容二虎,隻得選擇離開,遠走他鄉。

年輕出去闖蕩是豪氣,晚年背井離鄉是凄涼。1926年,流落沈陽的李德钖,窮困潦倒,病入膏肓,最終凍死街頭。時年45歲,真是英年早逝。一生制造快樂,斂财無數的李德钖,最後竟然凄涼困苦,窮病而死。消息傳回京津,無不黯然唏噓。無法想象曾經風光無限的萬人迷會落得如此下場。

有挽聯描述李德钖一生:

時來與君并坐,

運去與丐同眠。

人生之路時而平坦時而坎坷,運勢有起也有落,命運之手總是捉弄人于瞬息之中,1926年,正是張壽臣事業如日中天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