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万人迷李德钖因何被暴打赶出北京

作者:宋二掰开讲
万人迷李德钖因何被暴打赶出北京

相声八德活跃的年代是相声的鼎盛时期,已经是官方和民间的共识了,无数的经典传统相声段子在那时产生,精简 ,流传,相声八德的佼佼者又非万人迷李德钖莫属。

为什么说相声生在北京,长在天津呢?光绪三十二年,也就是1906年,二十五岁的万人迷已经红遍北京城。这时,清朝最后一位肃亲王认为说相声的都不说人话,禁止北京说相声。因此北京相声艺人流浪到了保定,天津讨生活。万人迷等相声艺人来到天津以后,迅速带动了天津相声的繁荣。万人迷短时间内就名声大噪,妇孺皆知。

万人迷的相声表演风格冷俏 诙谐,时人誉为‘相声大王’,冷面笑匠,他将撂地摆摊带入茶园剧场。

万人迷同时使用三个捧哏:张德全(张麻子) 周德山(周蛤蟆) 马德禄,根据段子需要选择捧哏,谁适合捧这段谁上场,没上场的捧哏也照样拿一份钱。此举前无古人,时至今日也是后无来者。

号称一口一个笑,一句一个彩的万人迷,上台表演不鞠躬,没有笑脸,帽子一摘,往桌子上一放,表演完戴帽子下台。观众像被钉子钉在板凳上,一动不能动,听得如醉如痴。

每次表演单口相声总会以霸气的定场诗开头:

滑稽昔说东方朔,

后世遗传贾俛西;

由清末迨及民国,

称王惟我万人迷。

民国以后,万人迷穿梭京津两地登台表演,风头依旧无人能及。北京达官贵人的堂会,必点李德钖。一场堂会的赏钱都是装满木箱抬回。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天有不测风云。一次应袁世凯堂会表演相声吃元宵,段子被怀疑有暗示袁世凯消亡的意思,被袁世凯以诽谤大总统之罪痛打一顿,赶出北京城。

再次流落天津后,心情抑郁,沾染了赌博抽大烟的恶习。屋漏偏逢连夜雨,万人迷怎么也想不到,这是他走下坡路的开始。此时的天津卫有一颗相声新星已然升起,受热捧的程度已经超过万人迷。这就是后来的成就完全超越万人迷,京津相声界的总门掌张寿臣。作为晚辈,张寿臣受万人迷提携,做过他的捧哏。台风稳健 大气 有王者之气,加上年轻帅气的外形,迅速被观众接受,热捧有加。也许是观众看厌了万人迷的冷面,也许是时代进步需要新人新段子,总之,万人迷人气一落千丈。曾经的王者,接受不了屈居人后,一山难容二虎,只得选择离开,远走他乡。

年轻出去闯荡是豪气,晚年背井离乡是凄凉。1926年,流落沈阳的李德钖,穷困潦倒,病入膏肓,最终冻死街头。时年45岁,真是英年早逝。一生制造快乐,敛财无数的李德钖,最后竟然凄凉困苦,穷病而死。消息传回京津,无不黯然唏嘘。无法想象曾经风光无限的万人迷会落得如此下场。

有挽联描述李德钖一生:

时来与君并坐,

运去与丐同眠。

人生之路时而平坦时而坎坷,运势有起也有落,命运之手总是捉弄人于瞬息之中,1926年,正是张寿臣事业如日中天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