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實的王文林絕非綱絲口中那麼不堪!相聲老前輩不該被嘲諷聲淹沒

作者:相聲迷
真實的王文林絕非綱絲口中那麼不堪!相聲老前輩不該被嘲諷聲淹沒

  時光荏苒,十二年前的秋天,如日中天的德雲社裡突然有兩位演員宣布退出,這其中就有被郭德綱奉為“德雲四老”之一的王文林。其實從古至今,相聲演員“辭穴”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各個班社裡的演員本來就流動性頻繁,故而行内有句老話,“散買賣不散交情”。可當年掀起的退社風波還是讓德雲社的擁趸們頗感意外。雖說在王文林、徐德亮二位退出後,德雲社相繼又有多人宣布退出,但并沒對整個班社造成實質性影響。

真實的王文林絕非綱絲口中那麼不堪!相聲老前輩不該被嘲諷聲淹沒

  而王文林則不然,自從離開的德雲社,輿論的負面聲音就接踵而至,且此起彼伏。“工地賣便當的”、“隻會站台上傻樂”、“貪得無厭”、“相聲還說的不如德雲社弟子”......各種批評也好,諷刺也罷,可謂層出不窮。很多不知情的觀衆,也因為這些口徑出奇一緻的負面評價而産生刻闆印象。真實的王文林是不是像綱絲說的那麼不堪呢?到底他是庸庸碌碌混迹相聲界還是被衆口铄金刻意抹黑呢?

真實的王文林絕非綱絲口中那麼不堪!相聲老前輩不該被嘲諷聲淹沒

  王文林此前或許的确賣過便當,自從受邀加入德雲社後,便被班主包裝成了“德雲四老”,額外還用“有點意思”的口頭語來強化個人形象。郭德綱在台上也頻繁強調“王文林的父親是王長友,師父是劉寶瑞。” 當時無論是王文林本人還是郭德綱都從未對觀衆和媒體提起過所謂“工地賣便當”的經曆。觀衆對這位“有點意思”的小老頭兒也甚是喜愛。可就在徐王退出後不久,“工地賣便當”的老底被揭了出來,很快便不胫而走。到底又是誰揭的老底呢?

真實的王文林絕非綱絲口中那麼不堪!相聲老前輩不該被嘲諷聲淹沒

  在很多德雲社的老觀衆眼中,王文林愛笑場似乎成了共識。甚至還有人認為“包袱一出來,觀衆沒樂,他先樂啦。”姑且先認為他有笑場的毛病。通常情況下,演員上台前都要“壓活”,即捧逗二人排練對詞,壓活不可能隻壓一遍,即便段子裡包袱再好,也許第一次對詞被逗的笑場了,可是同一個包袱連續使幾次,觀衆聽着都未必能樂,演員又怎麼會在台上輕易笑場呢?

真實的王文林絕非綱絲口中那麼不堪!相聲老前輩不該被嘲諷聲淹沒

  演員笑場還有一種情況,即搭檔臨時攥出來的現挂,然而王文林在德雲社的固定搭檔是徐德亮,而徐德亮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死綱死口的使活,幾乎沒有現挂包袱。那為什麼每到包袱口總能看到王文林笑呢?答案隻有一個,為了“帶包袱”。這是相聲演員常用的一種表演技巧,演員抖出包袱的同時自己先笑,為的是讓包袱發揮出更好的現場效果。

真實的王文林絕非綱絲口中那麼不堪!相聲老前輩不該被嘲諷聲淹沒

  抛開笑場問題,再來看他的相聲表演水準。自從重新回歸相聲舞台,王文林多以捧哏身份登台亮相,偶爾也說單口相聲。無論給郭德綱、曹雲金還是王玥波、徐德亮量活,他都保持着“随得方,就得圓”的捧哏風格,或許在很多人看來這樣的捧哏風格不如一句一刨聽着過瘾,但順水推舟、烘雲托月的路數,卻給了搭檔充足的施展空間,同時也保證了段子結構的完整性。

真實的王文林絕非綱絲口中那麼不堪!相聲老前輩不該被嘲諷聲淹沒

  衆位不妨回憶一下,王文林給其他德雲社演員捧哏時到底有沒有撒湯漏水的地方?倘若他真是個混迹相聲界的泛泛之輩,郭德綱又怎能在創業階段邀請他加盟?倘若他的捧哏水準還不如德雲社的弟子們,單靠所謂“德雲四老”的商業包裝和世家子弟的身份也是無濟于事。觀衆買票是為了欣賞高品質的演出,不會因為這些虛名而違心捧角。真正一門沒有的相聲演員,即便包裝的再好,早晚有讓觀衆哄下台的時候。

真實的王文林絕非綱絲口中那麼不堪!相聲老前輩不該被嘲諷聲淹沒

  王文林的單口相聲不多,觀衆比較熟悉的就是《邵康節測字》,這段很多相聲演員都使過,王文林使塊活時沿襲着京派相聲文雅大氣的表演風格,由頭至尾節奏把握準确,表演扣人心弦,包袱處理的自然,既沒有外插花的包袱,也看不到嘩衆取衆的洋鬧。能達到如此水準,誰還能說他不會說相聲呢?

真實的王文林絕非綱絲口中那麼不堪!相聲老前輩不該被嘲諷聲淹沒

  平心而論,縱觀相聲界文字輩老先生,王文林的藝術水準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但也絕非綱絲口中的一無是處。不能因為演員不在某個班社演出,就衆口铄金肆意诋毀。假如任由輿論攻擊成風,那今後的相聲班社真的就成了“進來容易,出去難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