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謝宇自曝弑母動機:如今捧在手心的孩子為何心理問題更多?01020304 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

作者:王耳朵的觀點
吳謝宇自曝弑母動機:如今捧在手心的孩子為何心理問題更多?01020304 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

<h1 class="pgc-h-arrow-right">01</h1>

吳謝宇的人生,有着互相交疊的AB面。

他的A面,是一個被北京大學提前錄取,拿到“廖凱原獎學金”,英語GRE的分數高達全球前5%的天才。

他的B面,是網購剔骨刀、菜刀、鋸條、活性炭、紅外線報警儀,布置藏屍房間,騙取親戚巨額錢款,愛上性工作者的殺人犯。

一個高智商兒子,蓄謀殘忍殺害單親生母。

法庭之上,他自我剖析,把自己的變化歸咎于父親的病逝。

“爸爸不在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家。媽媽好多事不和我說,不讓我操心。”

當全家的支柱落在沉默寡言的母親身上,吳謝宇感慨自己内心很孤獨,變得厭世,多次嘗試自殺未成後,決定殺死媽媽。

“媽媽就像《紅樓夢》裡即将死亡的林黛玉,我殺死她,是讓她解脫。”

他為自己找借口,将殺死母親視為“極端的愛”:我們一起死,這樣就可以和爸爸在一起了。

甚至表示,“殺害母親這件事,就像是完成一個數學模式,每一步該怎麼準備、安排、實施都在控制之中”,“當時覺得這種方法是最偉大的”。

是以,他将母親的“死期”,標明在2015年7月10日,與他的生日10月7日相對照。

你賦予我生,我賜你一死。

吳謝宇自曝弑母動機:如今捧在手心的孩子為何心理問題更多?01020304 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

人性慢慢崩塌的時候,一定伴随着蟄伏深處的原因。

看吳謝宇一邊忏悔認罪,一邊又把自己的行為怪罪于父母親的言辭就不難發現,他有非常沖突的心理結構,人性缺陷已經極端異化。

如作家唐映紅所說:“他講受父親病故的影響,講内心的不安和恐懼,講不忍母親獨活。

他對檢方的指控供認不諱,痛哭悔罪,卻絕口不提步步為營的犯罪情節,他在用一層又一層的‘故事’包裝最核心的犯罪動機和犯罪心理。”

他試圖給自己的犯罪做“合理化”的論證,以減輕自己的罪感。

事實上,他根本沒有認識到弑母有什麼不對。

<h1 class="pgc-h-arrow-right">02</h1>

跟蹤完吳謝宇的庭審情況,我試圖尋找吳謝宇如此性格的原因。

直到看到李玫瑾教授的一句話:

“吳謝宇的某些交代并沒有如實地說清楚真實動機過程,這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也是一個高智商的犯罪人。

他的聰明讓他綽綽有餘地應付現實、應付各種人,但他的内心是空的,空到沒有靈魂。”

吳謝宇自曝弑母動機:如今捧在手心的孩子為何心理問題更多?01020304 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

想起吳謝宇在法庭上說的那句,“我念書隻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而不是自己。”

他從小到大都在扮演父母需要的“完美孩子”,連弑母過程也成了“都在控制之中的完美罪行”。

他有着“完美”的表象,内裡卻是個空心的人。

是以他無法在弑母行動前認真地審視自己的行為,更無法在被捕後坦白直視自己的内心。

吳謝宇自曝弑母動機:如今捧在手心的孩子為何心理問題更多?01020304 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

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副主任徐凱文,是第一個提出“空心病”概念的人。

“我們的孩子病了,價值觀缺陷所緻心理障礙。”

他們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發生在非常優秀的孩子,或者說是人們眼中的“好孩子”身上。為獲得成就感而努力地生活、學習和工作,但發現所有那些東西都得到的時候,内心還是空蕩蕩。

他們非常在意别人對自己的看法,維系他人眼裡良好的自我形象,但又因為這一切都是為了别人而做,是以做得非常辛苦,疲憊不堪。

他們有強烈的自殺意念,可能從國中、高中甚至更早就開始迷茫,已經有嘗試自殺的行為。

在應試教育當中是天才,在親情關系上是傻子。

說得再嚴肅些。

也許你我身邊的孩子,還未發展成吳謝宇、黃某陽、小瑤、李某某如此極端的地步。但,父母和子女的沖突,個體與家庭的沖突依舊存在于每一扇門内。

他們不再回到家後親熱地喊一聲“爸媽”。

他們不再熱衷于在餐桌上向你分享學校裡的點滴。

他們不再開口分享自己的小秘密,面部表情的沉默和緊緊關閉的房門,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黑暗裡開始滋生。

多少父母一邊因子女關系而暴躁,一邊又時常陷入困局。

我們的教育,到底是哪裡出了毛病?

<h1 class="pgc-h-arrow-right">03</h1>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存在這麼多心理問題?

寫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有和耳朵一樣的感慨。

我們那個年代,家長和老師根本不講究任何方式方法,挨打挨罵是家常便飯,但轉眼和夥伴們在田裡瘋一遭也就忘了,根本不在意。

然而現在的孩子,為什麼會“輕而易舉”的患上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

上海市心理協會秘書長陳默,花了20年的時間,研究了8000多個家庭案例,最終得出結論:

現在的孩子,是時代和社會的沖突綜合體。他們早就變了,家長和老師還在執迷不悟。

兩三歲就開始背唐詩,四五歲就趕着學英語,國小就找好了家教,再大一點就無縫銜接輔導班……

他們一出生就背負着空前的學業壓力,和與之俱來的沉重的情感負擔。

腳下的這個時代,擷取資訊的管道觸手可及,孩子們積累了太多的情緒,可家庭不允許ta去發洩,沒有人幫ta疏通心理的垃圾。

他們能夠借助網絡不斷拓寬自己,對話語權的要求很高,卻很少能得到平等的對話,在家庭關系中束手束腳。

他們沒有釋放壓力的出口,于是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瘋狂。

吳謝宇自曝弑母動機:如今捧在手心的孩子為何心理問題更多?01020304 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

B站有一個由三個00後高中生制作的抑郁症訪談短片《燈火之下》,這個短片獲得了CTB三等獎(哈佛大學的國際級别高中生跨學科創新學術活動)。

一位名叫“純子”的18歲女孩,吐露内心。

有一段時間,學業壓力、人際關系和不太好的家庭氛圍層層疊加,将她困住。

她開始發呆、整夜失眠,導緻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一下子世界開始倒退,所有東西都變得一團糟。

她說:“一開始隻是生活中心情不好,到後來,心情不好就是生活的全部。”

如今的孩子,被無數雙手推着走,卻沒有一雙手拉住他們,讓他們停下來,歇一會。

當社會以分數、排名、名校和證書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功利性被放大,父母的焦慮,直接架空了孩子的心。

傷得最重的是孩子,也隻會是孩子。

<h1 class="pgc-h-arrow-right">04 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h1>

于丹說過一句話,教育的本質,是用來成全人的。

可遺憾的是,很多家長都被社會逼迫着改寫了“教育”的意義。

我們告訴孩子,學生時代要拼成績,走上社會要拼努力,可卻忘了拯救孩子的心。

忘了告訴他們,人要怎麼去成全自己。

當初《一代宗師》上映,章子怡那句“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成了被傳頌最廣的台詞之一。

這也是我心目中,父母最應當教會孩子的生活理念之一。

吳謝宇自曝弑母動機:如今捧在手心的孩子為何心理問題更多?01020304 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
吳謝宇自曝弑母動機:如今捧在手心的孩子為何心理問題更多?01020304 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
吳謝宇自曝弑母動機:如今捧在手心的孩子為何心理問題更多?01020304 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

見自己,是要自我塑造。

你要幫助孩子學會正确地認識自己,面對自己,接納自己,不驕不躁不卑不亢。

見天地,是說社會地位。

你要帶着孩子去見世面。

看過廣袤大地,才知道自己的渺小;見過浩博汪洋,才知道自己的膚淺;識得高人,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見衆生,是擺正自己的位置後,重新審視這個世界。

你要教會孩子愛,用鋒利的内心,溫柔地擁抱世界,與所有的不完美和解。

告訴他大膽朝着遠方走,哪怕失敗了也别害怕,隻要回頭,就能看到你在招手說“沒關系”。

吳謝宇自曝弑母動機:如今捧在手心的孩子為何心理問題更多?01020304 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

徐凱文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道:

“在這個買椟還珠的時代,我覺得我們扔掉了很多東西。

當我們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掙錢上,沒有給孩子最好的愛和陪伴,這時候孩子不出問題才怪。

我們要給他們世上最好的東西,不是分數,不是金錢,是愛,是智慧,是創造和幸福。”

最極緻的教育,就是在懲罰和寬恕中尋得平衡點,在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把價值觀、社會技能、生活技能教給孩子。

當孩子心性不定的時候,你得是ta的定海神針。

父母子女一場,我們都是對方的一場修行。

張弛有度,磨合彼此,四兩撥千斤,讓話語重回餐桌,讓心門再次開啟。

永遠别把孩子逼得太緊,别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假想敵”。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