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吴谢宇自曝弑母动机:如今捧在手心的孩子为何心理问题更多?01020304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作者:王耳朵的观点
吴谢宇自曝弑母动机:如今捧在手心的孩子为何心理问题更多?01020304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h1 class="pgc-h-arrow-right">01</h1>

吴谢宇的人生,有着相互交叠的AB面。

他的A面,是一个被北京大学提前录取,拿到“廖凯原奖学金”,英语GRE的分数高达全球前5%的天才。

他的B面,是网购剔骨刀、菜刀、锯条、活性炭、红外线报警仪,布置藏尸房间,骗取亲戚巨额钱款,爱上性工作者的杀人犯。

一个高智商儿子,蓄谋残忍杀害单亲生母。

法庭之上,他自我剖析,把自己的变化归咎于父亲的病逝。

“爸爸不在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家。妈妈好多事不和我说,不让我操心。”

当全家的支柱落在沉默寡言的母亲身上,吴谢宇感慨自己内心很孤独,变得厌世,多次尝试自杀未成后,决定杀死妈妈。

“妈妈就像《红楼梦》里即将死亡的林黛玉,我杀死她,是让她解脱。”

他为自己找借口,将杀死母亲视为“极端的爱”:我们一起死,这样就可以和爸爸在一起了。

甚至表示,“杀害母亲这件事,就像是完成一个数学模式,每一步该怎么准备、安排、实施都在控制之中”,“当时觉得这种方法是最伟大的”。

所以,他将母亲的“死期”,选定在2015年7月10日,与他的生日10月7日相对照。

你赋予我生,我赐你一死。

吴谢宇自曝弑母动机:如今捧在手心的孩子为何心理问题更多?01020304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人性慢慢崩塌的时候,一定伴随着蛰伏深处的原因。

看吴谢宇一边忏悔认罪,一边又把自己的行为怪罪于父母亲的言辞就不难发现,他有非常矛盾的心理结构,人性缺陷已经极端异化。

如作家唐映红所说:“他讲受父亲病故的影响,讲内心的不安和恐惧,讲不忍母亲独活。

他对检方的指控供认不讳,痛哭悔罪,却绝口不提步步为营的犯罪情节,他在用一层又一层的‘故事’包装最核心的犯罪动机和犯罪心理。”

他试图给自己的犯罪做“合理化”的论证,以减轻自己的罪感。

事实上,他根本没有认识到弑母有什么不对。

<h1 class="pgc-h-arrow-right">02</h1>

跟踪完吴谢宇的庭审情况,我试图寻找吴谢宇如此性格的原因。

直到看到李玫瑾教授的一句话:

“吴谢宇的某些交代并没有如实地说清楚真实动机过程,这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是一个高智商的犯罪人。

他的聪明让他绰绰有余地应付现实、应付各种人,但他的内心是空的,空到没有灵魂。”

吴谢宇自曝弑母动机:如今捧在手心的孩子为何心理问题更多?01020304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想起吴谢宇在法庭上说的那句,“我念书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不是自己。”

他从小到大都在扮演父母需要的“完美孩子”,连弑母过程也成了“都在控制之中的完美罪行”。

他有着“完美”的表象,内里却是个空心的人。

所以他无法在弑母行动前认真地审视自己的行为,更无法在被捕后坦白直视自己的内心。

吴谢宇自曝弑母动机:如今捧在手心的孩子为何心理问题更多?01020304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是第一个提出“空心病”概念的人。

“我们的孩子病了,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

他们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发生在非常优秀的孩子,或者说是人们眼中的“好孩子”身上。为获得成就感而努力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但发现所有那些东西都得到的时候,内心还是空荡荡。

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维系他人眼里良好的自我形象,但又因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别人而做,因此做得非常辛苦,疲惫不堪。

他们有强烈的自杀意念,可能从初中、高中甚至更早就开始迷茫,已经有尝试自杀的行为。

在应试教育当中是天才,在亲情关系上是傻子。

说得再严肃些。

也许你我身边的孩子,还未发展成吴谢宇、黄某阳、小瑶、李某某如此极端的地步。但,父母和子女的矛盾,个体与家庭的矛盾依旧存在于每一扇门内。

他们不再回到家后亲热地喊一声“爸妈”。

他们不再热衷于在餐桌上向你分享学校里的点滴。

他们不再开口分享自己的小秘密,面部表情的沉默和紧紧关闭的房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黑暗里开始滋生。

多少父母一边因子女关系而暴躁,一边又时常陷入困局。

我们的教育,到底是哪里出了毛病?

<h1 class="pgc-h-arrow-right">03</h1>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存在这么多心理问题?

写到这里,可能很多人有和耳朵一样的感慨。

我们那个年代,家长和老师根本不讲究任何方式方法,挨打挨骂是家常便饭,但转眼和伙伴们在田里疯一遭也就忘了,根本不在意。

然而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会“轻而易举”的患上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

上海市心理协会秘书长陈默,花了20年的时间,研究了8000多个家庭案例,最终得出结论:

现在的孩子,是时代和社会的矛盾综合体。他们早就变了,家长和老师还在执迷不悟。

两三岁就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就赶着学英语,小学就找好了家教,再大一点就无缝衔接辅导班……

他们一出生就背负着空前的学业压力,和与之俱来的沉重的情感负担。

脚下的这个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触手可及,孩子们积累了太多的情绪,可家庭不允许ta去发泄,没有人帮ta疏通心理的垃圾。

他们能够借助网络不断拓宽自己,对话语权的要求很高,却很少能得到平等的对话,在家庭关系中束手束脚。

他们没有释放压力的出口,于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疯狂。

吴谢宇自曝弑母动机:如今捧在手心的孩子为何心理问题更多?01020304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B站有一个由三个00后高中生制作的抑郁症访谈短片《灯火之下》,这个短片获得了CTB三等奖(哈佛大学的国际级别高中生跨学科创新学术活动)。

一位名叫“纯子”的18岁女孩,吐露内心。

有一段时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和不太好的家庭氛围层层叠加,将她困住。

她开始发呆、整夜失眠,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一下子世界开始倒退,所有东西都变得一团糟。

她说:“一开始只是生活中心情不好,到后来,心情不好就是生活的全部。”

如今的孩子,被无数双手推着走,却没有一双手拉住他们,让他们停下来,歇一会。

当社会以分数、排名、名校和证书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功利性被放大,父母的焦虑,直接架空了孩子的心。

伤得最重的是孩子,也只会是孩子。

<h1 class="pgc-h-arrow-right">04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h1>

于丹说过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用来成全人的。

可遗憾的是,很多家长都被社会逼迫着改写了“教育”的意义。

我们告诉孩子,学生时代要拼成绩,走上社会要拼努力,可却忘了拯救孩子的心。

忘了告诉他们,人要怎么去成全自己。

当初《一代宗师》上映,章子怡那句“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成了被传颂最广的台词之一。

这也是我心目中,父母最应当教会孩子的生活理念之一。

吴谢宇自曝弑母动机:如今捧在手心的孩子为何心理问题更多?01020304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吴谢宇自曝弑母动机:如今捧在手心的孩子为何心理问题更多?01020304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吴谢宇自曝弑母动机:如今捧在手心的孩子为何心理问题更多?01020304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见自己,是要自我塑造。

你要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面对自己,接纳自己,不骄不躁不卑不亢。

见天地,是说社会地位。

你要带着孩子去见世面。

看过广袤大地,才知道自己的渺小;见过浩博汪洋,才知道自己的肤浅;识得高人,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见众生,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后,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你要教会孩子爱,用锋利的内心,温柔地拥抱世界,与所有的不完美和解。

告诉他大胆朝着远方走,哪怕失败了也别害怕,只要回头,就能看到你在招手说“没关系”。

吴谢宇自曝弑母动机:如今捧在手心的孩子为何心理问题更多?01020304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徐凯文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说道:

“在这个买椟还珠的时代,我觉得我们扔掉了很多东西。

当我们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挣钱上,没有给孩子最好的爱和陪伴,这时候孩子不出问题才怪。

我们要给他们世上最好的东西,不是分数,不是金钱,是爱,是智慧,是创造和幸福。”

最极致的教育,就是在惩罚和宽恕中寻得平衡点,在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把价值观、社会技能、生活技能教给孩子。

当孩子心性不定的时候,你得是ta的定海神针。

父母子女一场,我们都是对方的一场修行。

张弛有度,磨合彼此,四两拨千斤,让话语重回餐桌,让心门再次开启。

永远别把孩子逼得太紧,别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假想敌”。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