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轉眼到2021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程序中,我們的教育也經曆了一次又一次的變革,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優秀人才。黑闆作為老師傳播知識的載體,其貌不揚,卻哺育了一代一代學生,是老師最摯愛的一方沃土,見證着教育理念的一次次改革。

記憶中,外婆家附近有一所荒廢的學校。教室的黑闆上還留有斑駁的字迹,像是訴說着曾經這裡的朗朗書聲,由于時間久遠,黑闆已經開裂,這是我記憶中最早的黑闆。它用幾塊木頭拼接而成,表面刷上油漆,由于是木質,很費粉筆,而且黑闆擦一擦,會産生很多粉塵,聽外公說,老師們上完課頭發上、臉上、衣服上都是白茫茫的一片,這也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在我讀國小時,教室裡的黑闆換上了水泥黑闆。這種黑闆是用細沙和水泥混合而成,刷在白牆上,再刷一層黑漆,相比較我記憶中那種木質黑闆,它表面光滑,且不易損壞,但會出現反光的情況,坐在兩邊的同學經常會看不到黑闆串座位。印象中那時多媒體教室裡有幻燈片,但需要透明的塑膠幻燈片子,素材不多,每次去多媒體教室會覺得神氣得不得了,可見同學們有多向往多媒體的教學工具。
進入國中生活,進教室後,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如同玻璃一樣的黑闆,老師們叫它毛玻璃黑闆,挂在牆上,多了一些氣派。這種黑闆的好處就是不會反光了,坐在後排兩側同學不用串座位也可以看到黑闆了,而且光滑程度更高,粉筆寫上去很細膩的感覺。但它依舊很容易産生細小的灰塵,前排同學不僅會變成白頭翁,還會因為粉塵飛入嗓子不停地咳嗽。
初三那年,學校暑假期間進行了大修,教室裡的毛玻璃黑闆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鐵皮黑闆,黑闆的顔色也由傳統的黑色變成了墨綠色。墨綠色據說有利于保護視力,寫字的時候刷刷的聲音很好聽,很是流暢,且不易損壞,清晰度也更高。這時候教室裡已經開始裝上電腦,不用去多媒體教室上課了。
國中生活結束後,我就讀的學校黑闆變白闆了,而且粉筆變成了彩筆,藍色和紅色的水彩筆。黑闆擦需要放置一種清洗劑才可以擦幹淨,這樣的白闆解決了粉筆粉塵的問題,更容易書寫。可是水彩筆會往下流水,寫在白闆上的字像是在哭泣一樣。白闆也會因為時間久,有些字迹擦不幹淨,白闆變成了“藍闆”。
來到大學裡,是在階梯教室上課了,黑闆變得更大,占滿了一大面牆,分成了很多塊,可以上下左右移動的。當時,選修的西方經濟學課程,老師上課會示範很多計算過程,這一塊黑闆寫滿,往上一推,另一塊黑闆就下來了。上完一節課,四塊黑闆寫得滿滿的,這時候的多媒體已經是上課必備了,老師們都會用PPT給我們上課。
再後來,我讀研後,開始跟着導師到學校進行參觀通路,驚奇地發現有些學校的白闆變成了電子白闆,不僅可以投放PPT,還可以進行觸摸手寫,有不同的字型和顔色。數學的一些圖形,不再需要拿着很重的教具在黑闆上畫,隻需要動動手指就能夠出現畫出标準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再後來在新學校實習,那裡的教室配備更加“高大上”液晶觸摸式一體機,像一個大的智能手機,可以用手指直接在液晶屏上寫闆書。在液晶觸摸屏上的每一頁闆書都能儲存下來,複習時可以往前翻頁,找之前寫下的闆書。學生課上沒來得及記錄的解題步驟等闆書内容,課下可以翻看記錄再進行抄寫。而且每個教室的電腦是聯網的,可以直接上網搜尋一些視訊資料,非常友善,更神奇的是還可以連接配接手機。小小的黑闆連接配接了大大的世界,真正實作了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芒,一個黑闆可以反映出教育的發展,從最初的木質黑闆到水泥黑闆,從水泥黑闆再到毛玻璃黑闆,從毛玻璃又到鐵皮玻璃,從鐵皮玻璃到手寫白闆、電子白闆,再到現在的液晶屏,記錄了時代發展的軌迹,見證了40年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它的每一次變遷,都澎湃着改革創新的激情;它的每一次變遷,都在向着更高更強更偉大的中國夢前進!
作者:田林三中 郭倩倩
編輯:葉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