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奧斯卡遺珠《原鑽》:瘋狂的石頭不值,貪婪的人性不滅

作者:電影家

之前聊馬丁·西科塞斯的《愛爾蘭人》時,提到了今年“網飛”出品的電影在奧斯卡上的“特殊待遇”。

不過,能提名就算不錯了,而那些有沖奧潛質卻連小金人邊兒都沒摸着的,個中緣由又向誰說?

比如這部由美國新銳獨立導演薩弗迪兄弟執導,好萊塢“爛仔幫”頭牌亞當·桑德勒主演的電影——

原 鑽

奧斯卡遺珠《原鑽》:瘋狂的石頭不值,貪婪的人性不滅

前期呼聲有多高?

從導演到表演,再到劇本,《原鑽》幾乎把紐約影評人協會獎、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美國獨立精神獎占了個遍。

本以為是沖奧黑馬,不料零提名,IMDb評分7.7,國内平台也隻有7.2分。

若僅因評分而錯過這部節奏帶感的犯罪劇情片,未免有些可惜。

奧斯卡遺珠《原鑽》:瘋狂的石頭不值,貪婪的人性不滅

都說“兄弟齊心,其利斷金”,這話放在影壇也不為過。

拍出《血迷宮》《醉鄉民謠》《老無所依》的科恩兄弟,算是反類型片的集大成者。

大神諾蘭要沒有弟弟作為聯合編劇,《記憶碎片》《蝙蝠俠:黑暗騎士》能否封神猶未可知。

還有比利時的達内兄弟,手持攝影、自然光、默片拍法,已讓二位兩次捧獲金棕榈。

今天要聊的薩弗迪兄弟亦是風格鮮明,其特征用可一部黑澤明的電影片名來歸結——亂

奧斯卡遺珠《原鑽》:瘋狂的石頭不值,貪婪的人性不滅

這種糜亂滲透到作品的風格與人物中,甚至會擡高觀衆的接受門檻。

大量的手持鏡頭,暗淡繁多的色調,沖擊感激烈的配樂,松散的叙事線索,這些獨立電影慣用的電影語言,的确太過小衆。

人物多為大城市中的邊緣群體,故事也多描繪他們的幻滅——在一連串充斥着極端情緒與行為的自我救贖後,仍遊離于城市之外。

《天知道》裡的流浪小姐姐,不僅是個瘾君子,而且動不動就為愛癡狂莫名割腕;到了《好時光》,劫匪哥哥為救獄中的弟弟,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一直以來,兄弟倆隻在影迷層面獲得好評,至于想用此類故事核心、表現手法,與大衆産生共情,的确不易。

不過在《原鑽》中,哥倆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脈,通過類型化的非線性故事做包裝,動用風格性的攝影,講了一個永恒的人性話題。

奧斯卡遺珠《原鑽》:瘋狂的石頭不值,貪婪的人性不滅

一句話概括《原鑽》的劇情——由一塊瘋狂的石頭所引發的血案。

紛繁的人物線索與利益糾纏,加上導火索都跟鑽石有關,的确不禁讓人聯想到那部《瘋狂的石頭》。

不同的是,甯浩旨在揭露小人物陰差陽錯下的勝利,而《原鑽》展現的是自命不凡者徹頭徹尾淪陷于欲念的漩渦。

首先,亞當·桑德勒飾演的霍華德,集珠寶店老闆、不稱職的父親、賭徒、球迷等角色于一身,其身份本就是一團亂麻。

當身份迫使其完成實際行動時,又是麻煩事一堆。

嗜賭成瘾的他欠一屁股債,可這邊讨債打手上門,那邊他還在繼續下注。

情感方面,小情人花天酒地,婚姻關系又岌岌可危,盡管如此,霍華德仍舊沉迷球賽,不去珍惜與兒子來之不易的獨處機會。

臨危不亂,隻因他手上有張王牌——一塊未經切割的埃塞爾比亞蛋白石

奧斯卡遺珠《原鑽》:瘋狂的石頭不值,貪婪的人性不滅

把它弄到拍賣會上,大撈一筆,賭債什麼的都能一筆勾銷。

萬萬沒想到,好友兼籃球明星的凱文·加内特看上這塊石頭,并強行借走,說是會帶來好運。而這一借,石頭就沒回來過。

期間,大佬上門,情人惹是生非,連拍賣原鑽的生意都差點告吹。為保收益的霍華德,本想做局擡高價格,結果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一般來說,邊緣人的歸屬會落在情感、家庭、事業上,但面對霍華德,這些都不是他注重的。他隻有一個歸屬,那就是原鑽。

奧斯卡遺珠《原鑽》:瘋狂的石頭不值,貪婪的人性不滅

石頭代表什麼?

影片開頭,象征重工業發展的挖掘機,在第三世界的領土上肆無忌憚地開鑿着,尋得的鑽石竟落到一個美國白人手中。

這一系列場景也暗示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與後現代殖民主義下的資源掠奪。

奧斯卡遺珠《原鑽》:瘋狂的石頭不值,貪婪的人性不滅

随着對寶石五光十色本質的展示,我們看到,像極了宇宙星辰的原鑽,又如同人類内在的組織器官。

向外看,宇宙無垠,浩瀚缥缈;向内看,亦是豐富絢爛,異彩紛呈。

但這個“内”不僅是實體意義上的内,還有内在不可捉摸、難以滿足的人性本質。

挖掘于茫茫荒漠的石頭,揭開了人類原始貪欲的面紗。

奧斯卡遺珠《原鑽》:瘋狂的石頭不值,貪婪的人性不滅

上一秒,霍華德被債主塞進汽車後備箱,下一秒剛出來,雙手又将錢拿去押注球賽。

可能有觀衆會發出質疑:克制一下,忍一忍,把錢還了再去賭,都不會這麼狼狽。

可如果真是這樣,霍華德的妻子也不會對他說:“你是我認識的最煩的人。”

不錯,霍華德的一生都在追求一個煩,一個不安穩,一個蕩漾在虛空之中的可能性。

他的快感不在于賭球後的結果,而在于整個賭的過程。

瘋狂的石頭,不值;貪婪的人性,不滅。

奧斯卡遺珠《原鑽》:瘋狂的石頭不值,貪婪的人性不滅

除了男主霍華德,其他角色也被某種虛妄的東西牽扯着向前。

片中有一重要人物,就是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凱文·加内特,是他強行帶走原鑽,才引起這麼多不必要的沖突。

而他之是以拿走鑽石,原因僅僅是認為它會給自己帶來好運。

在赢得比賽後,加内特說這一切都是自己拼搏而來的結果,球場上的他也用言語鼓舞着士氣。

可鏡頭一轉,努力訓練的信心,全被一塊石頭奪去光芒。他祈求幸運石的魔力,而不是對自己球技的認可。

這裡也有一個關于偶像與粉絲間的暗示:粉絲迷戀的愛豆,也不過是一群虛無的象征。

奧斯卡遺珠《原鑽》:瘋狂的石頭不值,貪婪的人性不滅

還有霍華德的情人,也是對虛無缥缈的東西産生了惰性地執着。

她的日常就是買買買,也不工作也不賺錢,隻知道對着自己喜歡的歌手,和心愛的霍華德犯花癡。

正是對感情的盲目,讓她留在霍華德身邊,心甘情願在身上紋上霍華德的名字。

奧斯卡遺珠《原鑽》:瘋狂的石頭不值,貪婪的人性不滅

觀影時,我們跟霍華德一樣,被時間、鏡頭推着走,沒有一絲一毫喘息的機會。

但事實上,推着他走的是金錢,是内心的原始欲念,對虛幻之物的無限渴望。

《行騙天下:運勢篇》有句台詞:

“把不确定的東西當做救命稻草,東跑西竄,并努力向前,這不就是我們的人生嗎?”

都說目标,但不明确;即使明确,也隻是一個設想。

可就是這些不固定,推着時間前進,推着我們前進,也推着霍華德走到生命的盡頭。

奧斯卡遺珠《原鑽》:瘋狂的石頭不值,貪婪的人性不滅

影片的高潮,也就是最後半個小時:

三個時空,三組人馬,卻被同一個緊張的情緒鎖定。

賽場上,加内特控球不穩定,勝負結局很難預料。

賭場上,小情人一邊躲避打手追捕,一邊還要時刻關注下注資訊。

店鋪内,霍華德困住債主,隻為用加内特的決勝局告訴他們:錢一分也不會少給你們。

千鈞一發之際,加内特赢了!

可萬萬沒想到,被放出來的打手,一槍結果了霍華德的性命。

奧斯卡遺珠《原鑽》:瘋狂的石頭不值,貪婪的人性不滅

喜劇結尾,悲劇收場。

被關在門外的打手氣急敗壞,情緒沖突的他開槍殺人,可這對霍華德或許是一種成全。

上帝若想讓你滅亡,首先會讓你瘋狂。

若瘋狂本身就是霍華德所求的,那麼最後一槍也是使他繼續瘋狂下的辦法:因貪念,在人間瘋狂了一圈。

鏡頭透過霍華德屍體的臉部深入,又看見一個跟寶石一樣的異彩斑斓的世界。

原鑽、人體、珠寶店,窺見的不是宇宙,而是密閉的貪欲。

奧斯卡遺珠《原鑽》:瘋狂的石頭不值,貪婪的人性不滅

不再是漫無目的的都市閑遊,而是關乎人性欲念的現代寓言。

乍一看這部《原鑽》,的确易讓人聯想到上世紀70年代的一些犯罪片。

加上制片人又是馬丁·西科塞斯,也讓本片被一股濃濃的年代感所籠罩。

色調屬于上世紀新好萊塢時期的深藍暗紅,而導演又在此基礎上加了些對比強烈的顔色,形成視覺沖擊,突顯人物激烈的情緒。

奧斯卡遺珠《原鑽》:瘋狂的石頭不值,貪婪的人性不滅
奧斯卡遺珠《原鑽》:瘋狂的石頭不值,貪婪的人性不滅

故事講的都是個體的幻滅,這又與德·帕爾馬《情枭的黎明》不謀而合。

特别是兩部電影的節奏,都有一種互相推趕的感覺,最後到達一個不可逆轉的高潮,迎接主人公的都是死亡。

在帕爾馬那部電影的結尾,阿爾·帕西諾在車站東躲西藏,可最後還是逃不掉那一聲槍響。

不過那是毒枭逃不脫的網,這是每個人都不願離開的富貴鄉。

奧斯卡遺珠《原鑽》:瘋狂的石頭不值,貪婪的人性不滅

有太多關于體育、金錢、欲望的電影,且基調相似:

嘈雜,慌亂,在不安下追求着不可能中的可能。

或許,活着便是如此:在折騰中找到意義,在極端中回歸沉寂。

利益隻是人世間追求的一個借口,真正不舍的,還是步履不停的過程。

畢竟,無意義便是意義所在,無序便是秩序的虛無真理。

奧斯卡遺珠《原鑽》:瘋狂的石頭不值,貪婪的人性不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