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藏身少林三十年,蕭遠山的武功為何會退步?原因與你想的并不一樣雁門關大戰的中原武林人士,水準到底如何三十年後的蕭遠山,功力如何

作者:那些故事有點遠

在《天龍八部》裡面,有一個特别讓人費解的人物,這個人就是蕭峰的父親蕭遠山。蕭遠山原本是遼國的後族,是屬珊大帳親軍總教頭,他年輕的時候跟随一位漢人學習了一身出神入化的好功夫,在為官期間,蕭遠山一直緻力于宋遼兩國的休戰守盟,曾多次向蕭太後和遼帝進言,勸說不要同大宋開戰,成功的消解了很多次的宋遼大戰。

藏身少林三十年,蕭遠山的武功為何會退步?原因與你想的并不一樣雁門關大戰的中原武林人士,水準到底如何三十年後的蕭遠山,功力如何

沒想到的是在一次送妻子回家探親的途中,遭遇了中原武林人士的伏擊,一夜之間家破人亡,這次變故讓原本“意氣風發”的蕭遠山整個人生觀、價值觀全部崩塌,他開始變得“越來越乖戾”,之後更是獨自一人跑到了少林寺潛居,練習少林絕技,每天都晝伏夜出,一年裡都與旁人說不上一句話。

照理說在少林寺練了三十年的絕技,蕭遠山的武功應該有長足的進步,但是當他三十年後再次露面的時候,給人的感覺似乎還不如三十年前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雁門關大戰的中原武林人士,水準到底如何</h1>

三十年前的蕭遠山,對于玄慈、汪劍通等中原武林人士幾乎就是完全碾壓,雁門關那場戰鬥到了後來,根本就不像是一場中原武林人士對蕭遠山的伏擊,簡直就是蕭遠山對于中原武林人士的一場屠殺,根據趙錢孫的回憶,當時蕭遠山隻是幾個起落的功夫,就有十一個人死在了他的手下,那種場面是極其血腥的:“其時夕陽如血,雁門關外朔風呼号之中,夾雜着一聲聲英雄好漢臨死時的叫喚,頭顱四肢、鮮血兵刃,在空中亂飛亂擲。”

藏身少林三十年,蕭遠山的武功為何會退步?原因與你想的并不一樣雁門關大戰的中原武林人士,水準到底如何三十年後的蕭遠山,功力如何

即使是玄慈和汪劍通這樣的高手,在蕭遠山的手下也是毫無還手之力,隻用了兩個回合就被蕭遠山用足尖點中了穴道,趙錢孫看到這樣精妙的武功甚至差點要喝彩。如果不是蕭遠山突然心灰意冷,他完全可以輕松地将這二十一個人全部團滅。就是這場大戰,讓很多人認為三十年前的蕭遠山,在那個時代簡直就是天下無敵。

藏身少林三十年,蕭遠山的武功為何會退步?原因與你想的并不一樣雁門關大戰的中原武林人士,水準到底如何三十年後的蕭遠山,功力如何

那麼這樣的想法對不對呢?我們可以先分析一下這場戰鬥的含金量,也就是這二十一名中原武林人士的實力到底如何,首先來說當年大戰的幸存者有四人,分别是玄慈、汪劍通、智光和趙錢孫,這裡面趙錢孫的實力在聚賢莊的時候已經有過展示,基本上就是被蕭峰一招秒掉的水準,想來在三十年前的水準也不會比這高,而通過杏子林中的對話可以看出,智光比趙錢孫還要差上一些,基本在蕭峰面前不值一提。

藏身少林三十年,蕭遠山的武功為何會退步?原因與你想的并不一樣雁門關大戰的中原武林人士,水準到底如何三十年後的蕭遠山,功力如何

玄慈和汪劍通的水準應該比他們兩人高一些,但應該也高不了多少,因為三十年前的玄慈應該也就在三十歲左右,少林的武功有一個特點,就是通常要年紀大了才能悟出上層的功夫。書中也明确地寫了,玄慈是在四十歲以後武功才得以大成:“老衲在四十歲上見獵心喜,學了大金剛拳,内力走了剛猛路子,自此練般若掌便生窒礙。”另外書中少林寺二十多歲與虛竹同輩的少林僧人,以及三十多歲的“慧”字輩僧人,都沒有出現過什麼高手,這也證明了當年還不到四十歲的玄慈,武功其實并沒有多好。

藏身少林三十年,蕭遠山的武功為何會退步?原因與你想的并不一樣雁門關大戰的中原武林人士,水準到底如何三十年後的蕭遠山,功力如何

另外從智光的話中可以知道,當年千萬雁門關的中原武林人士并不是隻有玄慈他們這二十一人,他們實際上隻是衆多小分隊中的一支,智光的原話是:“當時大夥兒分成數起,趕赴雁門關。”試想當初得到的消息是遼國人要來少林寺搶經,那少林寺肯定還要以守家為主,不可能将主力一股腦地全派出去,萬一走岔了路沒遇到遼國人呢?豈不是讓對手鑽了空子。是以說玄慈這二十一人實力并不見得比後來聚賢莊的群雄水準更高。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三十年後的蕭遠山,功力如何</h1>

既然三十年前的雁門關之戰并沒有辦法證明蕭遠山的真實實力,那麼說三十年後的蕭遠山武功退步,自然也就不那麼準确了。當然還有很多人認為可以用慕容博做參照物來看蕭遠山的武功變化,在少林寺期間,慕容博先後與蕭遠山有過三次交手記錄。

藏身少林三十年,蕭遠山的武功為何會退步?原因與你想的并不一樣雁門關大戰的中原武林人士,水準到底如何三十年後的蕭遠山,功力如何

第一次兩人對了一掌,慕容博被逼得退了一步,并感覺對方“勢道淩厲,内勁雄渾”,之後便示弱沒有再打。第二次兩人鬥了一百多招,慕容博先停手,覺得自己不是對手。第三次兩人都了三百多招,還是慕容博覺得不敵然後收手。

這三次打鬥雖然兩人的戰鬥過程越來越長,可最終還都是以蕭遠山勝出而結束,其實通常在兩人都努力學習的前提下,發生這種實力越來越接近的情況,我們一般都會認為是慕容博進步了,而不是蕭遠山退步了。

藏身少林三十年,蕭遠山的武功為何會退步?原因與你想的并不一樣雁門關大戰的中原武林人士,水準到底如何三十年後的蕭遠山,功力如何

并且慕容博的武功在沒有潛伏在少林寺之前就已經非常厲害了,他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就曾把黃眉僧打出了心理陰影,要不是黃眉僧的心髒長偏了一點,那一指就直接将黃眉的命要了。

是以綜上來說蕭遠山的武功并沒有越來越弱,他隻不過是在雁門關大戰之中受到了刺激,之後的精神狀态一直不好,加上長期不與人接觸,各項能力都有所下降,武功的進展速度沒有那麼快,慢慢的讓慕容博拉近了與他之間的距離。其實在藏經閣中能讓鸠摩智出雙掌抵擋他一拳,就是最好的證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