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散文|遠山:寒夜,有你終可将息

作者:封面新聞

文/遠山

秋從白露至。金秋逼近,豐收的季節,清風不僅送來了涼爽,也送來肥美的大閘蟹。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買一些大閘蟹制作秃黃油。

在我的記憶裡,我是那種不愛吃飯的小孩,我媽總是端着碗,惡狠狠地看着我,旁邊放着雞毛撣子,機械性投食,一勺又一勺往我嘴裡塞……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這種感受叫做:你媽媽覺得你餓。

是以,長大後,我也不喜歡吃飯。直到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吃到了秃黃油拌飯。我對美食的好感瞬間爆炸。我才發現,原來我不是不愛吃飯,而是我沒有吃到喜歡的飯而已。

一勺金紅色澤的醬,抹在如白玉粒般晶瑩剔透的米飯上,溫潤地散開,就是一幅滿是中國式意趣的畫圖。秃黃油色呈深橘紅,似故宮牆面的色調,在白色米飯的搭配下,橘紅色與純白碰撞,色彩在電光火石間,瞬間結合出滿滿的進階感,恰似秋的豐收與喜悅都被如數裝進碗中。

秃黃油,秃,音近似忒(tēi),是古吳語,也是蘇州方言。“隻有”或“獨有”的意思。黃油,指的是高純度,不允許有一絲蟹肉在裡面,這樣才能保證它的品質。這似乎很像飲食男女之間的情感,具有排他性和純粹性。

白米飯,秃黃油,看似随意的組合,一旦吃過,就能了解孔子說的“食不厭精,脍不厭細”是怎樣的一種情不自禁。

蒸熟的大閘蟹,隻取蟹黃和蟹膏,全部細緻地剝離出來。隻有新鮮拆解的黃和膏,才能甘香不腥。把剔出蟹黃、蟹膏的大閘蟹打碎,混合适量五花肉和蔥姜,與植物油慢火熬制6小時,讓蟹的味道盡情釋放,讓油充分吸收蟹香。然後濾去渣,遵循古法傳承,用黑豬闆油熬出的新鮮豬油,混進剛熬好的蟹油裡。

再把蟹黃、蟹膏下鍋翻炒。别以為簡單,不能太碎,不能太整,通俗點說就是要“黏膩”,是以翻炒重要的是特講究技巧。再加入胡椒粉,陳年花雕酒調味,提鮮。加入切碎的姜末,鹽和少許糖。小火慢熬至金黃便可起鍋。

我按照《山家清供》裡所記,以白菊花水泡米,米我用的是泰國的koko,如果沒有koko,東北的長粒香大米也是很好的。蒸飯時,摻上皇菊泡好的溫水,這樣蒸出的米飯帶有菊花的清氣。乘燙盛出米飯,碗用黃菊花點綴,金黃的秃黃油随意一淋,金脂盈溢的膏黃覆寫其上,入口豐腴鮮甜。筷子輕輕挑開,可以清晰感受到蟹膏的粉酥油潤。旁邊再配上紫蘇、泡姜,依次按喜歡的圖形排開,這份屬于金秋時節的快樂,立刻從四周彌漫開來。

米飯的清香與蟹鮮美味融為一體,晶亮亮、黃澄澄的米飯,一口又一口,根本叫人不忍停下。它就像蘇杭一樣,有一種令人醉生夢死的魔力,讓人情不自禁。據上海的朋友講,上海一份精緻的秃黃油拌飯,已經賣到了300多元一盞。

名士階層講究的飲食文化,不能忽視的就是儀式感。秃黃油已經豐腴到了極緻,能夠與它相配的,就是素簡的米飯、豆腐等,越寡淡越能體其豐厚。是互補,也是一種升華。美随處可見,人間清歡于舌尖,這是文人的一種雅趣。

每年在大閘蟹豐收的季節,我都會做很多罐秃黃油,密封起來。在季節過後,仍能享用到這份饕餮美味。裡面的豬油不僅令秃黃油口感香滑,就算沒有冰箱,也能起到隔絕和密閉的保鮮作用。讓人得以在螃蟹不當令時,仍能享用到反季節的美味。

它的鮮美,配上任何寡淡的食物,都能讓你的味蕾瞬間開出美妙花朵。來人間一趟要值得,活着就該對自己好點。在蟹正當令的時節,多做一些秃黃油儲存起來。在呵氣成冰的小寒天,夜裡一碗秃黃油拌飯,是三冬何其之美事。

數九寒冬,雪夜閉門挑燈夜讀時,掌燈揭秃黃油數勺,淋蒸騰白飯上,慰藉身心,寒夜終可将息。

【作者簡介】

遠山,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成都市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詩詞協會會員。主要側重于散文、小說和詩歌創作。作品發表在國内各級刊物(含網絡平台),出版合集《歲月流韻》,獲得多個文學征文獎項和藝術表演獎項。

【“浣花溪”文學欄目征稿啟事】

歡迎投來散文(含遊記)、小小說等純文學作品,詩歌因系編輯部自行組稿,不在征稿範圍内。字數原則上不超過1500字,标題注明“散文”或“遊記”或“小小說”。作品須為原創首發、獨家向“浣花溪”專欄投稿,禁止抄襲、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開發表的作品投過來。作者可以将自我簡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郵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發過來即可。部分作品會被華西都市報《寬窄巷》副刊選用。作者資訊包括銀行卡戶名、開戶行及網點的詳細準确資訊、卡号、身份證号碼、電話号碼。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