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活與夢想哪個更近,《燃燒的梵高》再登北京人藝實驗劇場

澎湃新聞記者 王诤

10月25日,伊非編劇,任鳴導演的北京人藝原創小劇場話劇《燃燒的梵高》再登北京人藝實驗劇場。自2013年首演至今,這部傳記體裁的話劇作品已演出超過100場,通過對荷蘭印象派畫家梵高短暫藝術人生的演繹,塑造出了一個執着于繪畫的悲劇性角色,以戲劇的形式升華了一位偉大畫家的藝術品格——不向生活低頭、不放棄夢想和信仰,堅持自我探索和精神獨立。

生活與夢想哪個更近,《燃燒的梵高》再登北京人藝實驗劇場

話劇《燃燒的梵高》海報

編劇伊非曾表示,“在每個人的奮鬥曆程中,有的人離生活越來越遠,離夢想越來越近;有的人離生活越來越近,離夢想越來越遠。”導演任鳴介紹說,“梵高一生充滿磨難,依然熱愛生活、熱愛藝術,創作出偉大的傳世之作,是勵志的榜樣。劇中探讨了藝術家對待生活、友誼的态度,藝術和商品、死亡與永恒等諸多問題,與當下的創作狀态緊密關聯。這樣一出充滿了喜悅的苦難與沉重的命運的勵志作品也得到了廣大觀衆的認可。”

對于梵高的畫作與充滿争議的人生,中國觀衆并不陌生。以世俗觀之,梵高一生藉藉無名,是活着“一敗塗地”,死後哀榮備至的典型。《燃燒的梵高》通過諸多影響梵高的重要人物、事件與畫作的結合,将梵高的内心世界進行了剖白與展示。劇中,梵高和弟弟提奧、妓女茜恩、好友高更有着相似的人生:不被世人認可,在生活上與精神上都飽受折磨,處在崩潰的邊緣,因而呈現出不尋常的精神狀态。這對于演員的角色塑造能力自然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伴随着《Vincent》(starry starry night,繁星點點)的淺吟低唱,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教授王勁松将梵高這一“偉大的瘋子”演繹得活靈活現、汗透衣衫;人藝青年演員白荟繼續飾演集“女神”與妓女于一體的茜恩,透過兩個截然不同的舞台形象,讓觀衆從另一個角度認識了這樣一個曾讓梵高魂牽夢萦的女人。楊明鑫與石雲鵬兩名年輕演員在劇中分别擔綱起五名性格、造型迥然不同的角色,時而誇張,時而内斂,刻苦磨練出的演技也成為本劇一大看點。

生活與夢想哪個更近,《燃燒的梵高》再登北京人藝實驗劇場

白荟(左)飾演“女神” 劇照攝影/李春光

生活與夢想哪個更近,《燃燒的梵高》再登北京人藝實驗劇場

梵高——王勁松 飾

生活與夢想哪個更近,《燃燒的梵高》再登北京人藝實驗劇場

楊明鑫(右)飾演高更

作為一部小劇場話劇,《燃燒的梵高》在舞台呈現上展示出了極強的創造性,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教授楊慶生通過數字影像技術構成的舞台語言将梵高的畫作與人生進行了緊密的結合,為觀衆帶來更身臨其境的觀劇體驗。就澎湃新聞記者現場觀摩,類似于皮影戲的表現形式,三面幕布挂在舞台上,分别呈現出旖旎的田園風光,碩大的向日葵和熊熊的火焰等意象。同時,幕布中間特意被劃開,既友善演員跳進跳出,也象征了梵高分裂的内心世界。劇末,高喊着“我是一棵永遠不倒的向日葵!” 藝術家用殉道的一生,感動了衆生。

生活與夢想哪個更近,《燃燒的梵高》再登北京人藝實驗劇場

王勁松飾演梵高

生活與夢想哪個更近,《燃燒的梵高》再登北京人藝實驗劇場

舞台上的“梵高之死”

據悉,本輪《燃燒的梵高》将演出至11月8日。而随着該劇上演,位于首都劇場四樓的人藝實驗劇場再度開張。此前随着9月初北京國際戲劇中心的落成啟動,實驗劇場這座頗具傳奇色彩的演出空間已經“暫停”了整整兩個月。

生活與夢想哪個更近,《燃燒的梵高》再登北京人藝實驗劇場

王勁松謝幕 攝影 王诤

責任編輯:梁佳

校對:栾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