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10月25日,伊非编剧,任鸣导演的北京人艺原创小剧场话剧《燃烧的梵高》再登北京人艺实验剧场。自2013年首演至今,这部传记体裁的话剧作品已演出超过100场,通过对荷兰印象派画家梵高短暂艺术人生的演绎,塑造出了一个执着于绘画的悲剧性角色,以戏剧的形式升华了一位伟大画家的艺术品格——不向生活低头、不放弃梦想和信仰,坚持自我探索和精神独立。

话剧《燃烧的梵高》海报
编剧伊非曾表示,“在每个人的奋斗历程中,有的人离生活越来越远,离梦想越来越近;有的人离生活越来越近,离梦想越来越远。”导演任鸣介绍说,“梵高一生充满磨难,依然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创作出伟大的传世之作,是励志的榜样。剧中探讨了艺术家对待生活、友谊的态度,艺术和商品、死亡与永恒等诸多问题,与当下的创作状态紧密关联。这样一出充满了喜悦的苦难与沉重的命运的励志作品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
对于梵高的画作与充满争议的人生,中国观众并不陌生。以世俗观之,梵高一生藉藉无名,是活着“一败涂地”,死后哀荣备至的典型。《燃烧的梵高》通过诸多影响梵高的重要人物、事件与画作的结合,将梵高的内心世界进行了剖白与展示。剧中,梵高和弟弟提奥、妓女茜恩、好友高更有着相似的人生:不被世人认可,在生活上与精神上都饱受折磨,处在崩溃的边缘,因而呈现出不寻常的精神状态。这对于演员的角色塑造能力自然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伴随着《Vincent》(starry starry night,繁星点点)的浅吟低唱,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教授王劲松将梵高这一“伟大的疯子”演绎得活灵活现、汗透衣衫;人艺青年演员白荟继续饰演集“女神”与妓女于一体的茜恩,透过两个截然不同的舞台形象,让观众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这样一个曾让梵高魂牵梦萦的女人。杨明鑫与石云鹏两名年轻演员在剧中分别担纲起五名性格、造型迥然不同的角色,时而夸张,时而内敛,刻苦磨练出的演技也成为本剧一大看点。
白荟(左)饰演“女神” 剧照摄影/李春光
梵高——王劲松 饰
杨明鑫(右)饰演高更
作为一部小剧场话剧,《燃烧的梵高》在舞台呈现上展示出了极强的创造性,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教授杨庆生通过数字影像技术构成的舞台语言将梵高的画作与人生进行了紧密的结合,为观众带来更身临其境的观剧体验。就澎湃新闻记者现场观摩,类似于皮影戏的表现形式,三面幕布挂在舞台上,分别呈现出旖旎的田园风光,硕大的向日葵和熊熊的火焰等意象。同时,幕布中间特意被划开,既方便演员跳进跳出,也象征了梵高分裂的内心世界。剧末,高喊着“我是一棵永远不倒的向日葵!” 艺术家用殉道的一生,感动了众生。
王劲松饰演梵高
舞台上的“梵高之死”
据悉,本轮《燃烧的梵高》将演出至11月8日。而随着该剧上演,位于首都剧场四楼的人艺实验剧场再度开张。此前随着9月初北京国际戏剧中心的落成启动,实验剧场这座颇具传奇色彩的演出空间已经“暂停”了整整两个月。
王劲松谢幕 摄影 王诤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