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尼克松訪華,毛主席執意為尼克松點了道“燒劃水”,意義耐人尋味

剛下了飛機,尼克松就激動地握住周恩來的手,誠懇道:”先生,你的手伸過了世界上最遼闊的海洋!“

尼克松訪華,毛主席執意為尼克松點了道“燒劃水”,意義耐人尋味

周總理歡迎尼克松訪華

尼克松本人都那麼急迫地說這次的握手是”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可見尼克松總統是多麼的期待這次的來華通路,也渴望着和中國這個正在漸漸蘇醒的東方雄獅建立良好的外交關系。

1972年2月21日上午,一隊軍人駐立在北京首都的機場的停機坪内,在瑟瑟寒風中,他們表情嚴肅,如同一棵棵挺拔的白楊,挺拔的身軀駐立在機場内紋絲不動。

原來,這是為了迎接尼克松總統來華通路的儀仗隊,為了能順利展開這次中美關系的破冰之旅,國家對這次的接待流程做了高度的重視,還破格提高了儀仗隊規格人數。

一般來說,國家首腦或者将首來華通路,儀仗隊規格是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多人,這次由三百七十一人組成的超規格儀仗隊的出現,足以看出,國家對這次接待的重視度。

21日的上午11點30分,一架“76年精神号”降落到北京首都機場内,從飛機上下來的正是當時強盛的帝國主義總統,尼克松,攜夫人帕特·尼克松、基辛格等一行人。

來迎接尼克松一行人的還有李先念副總理,以及當時主持中央軍委工作的葉劍英等中國上司人,衆人熱烈的表示了對尼克松訪華的歡迎。

在機場經過短暫的交談,尼克松注意到機場上讓他眼前一亮的儀仗隊,這些動作整齊劃一,不怒自威的軍人正對他齊刷刷的行着注目禮,他走到哪裡,這些軍人的目光也随着他的行動轉移到哪裡,這讓他感到了一股無形的壓力,大受震撼,原來一支隊伍可以這樣整齊,一舉一動宛如一人,讓尼克松不情不自禁的感歎:”中國的這支儀仗隊是我看到過的最出色的一支儀仗隊!”

尼克松訪華,毛主席執意為尼克松點了道“燒劃水”,意義耐人尋味

周總理陪同尼克松檢閱三軍儀仗隊

而他的夫人,帕特·尼克松,一直跟随着尼克松的身邊,在當天的迎接儀式中,雖然沒有紅色地毯,但依舊有一抹顯眼的中國紅。在衆多穿着深黑色大衣的上司隊伍中,金色卷發的帕特夫人穿着鮮豔的橘紅色呢子大衣,猶如正在燃燒的火焰,是那麼耀眼奪目。對于這件紅色大衣,帕特夫人則開心地解釋:“紅色是中國的顔色,這一身代表着吉祥、幸福的幸運色,是對丈夫訪華成功的祝福,是我們這次訪華的幸運色。”

尼克松訪華,毛主席執意為尼克松點了道“燒劃水”,意義耐人尋味

尼克松與夫人帕特·尼克松

其實尼克松下了飛機,原以為迎接他的會是熱烈的掌聲和夾道歡迎的本國人民,但沒想到,不但沒有夾道歡迎的群眾,連紅地毯也沒有。

這未免讓尼克松有些失望,甚至期待着,歡迎的人群是不是在他們的目的地等着,依舊是讓尼克松失望的是,街道上冷冷清清,并沒有他想象中紛紛攘攘的中國群衆。

他這才意識到,中國,和其他國家是不一樣的。在後來的陪同尼克松一起來華通路的基辛格回憶錄中有這樣一段:

“中國人事先沒有告訴我們是否會準備任何形式的群衆歡迎。當我們的車隊駛入市中心的時候,本來認為真正的歡迎儀式可能在天安門廣場等待着我們,那裡會有很适合上鏡頭的人山人海,這個希望落空了。”

事實上,對于一個還未完成建交的國家,周總理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保持我們不卑不亢的風範,樹立一個從容大度、不懼強權的大國形象,讓外界看到我們的态度。

但絕不是對來者的不敬,國家對于接待尼克松訪華這一事,是十分高度重視的,另一方面,這樣安排也是為了保證他們的安全。

21日當晚,在燈火通明的人民大會堂宴會廳,一場盛大的宴會拉開帷幕,對于尼克松訪華時的任何事情,那是萬萬不可疏忽的,不僅在儀仗上是超規格的對待,在晚宴挑選的菜色上,每一道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後才得以上桌的。

為了迎接尼克松夫婦的到來,毛主席還為這次的訪華隊伍特地點了一道上海的名菜,“燒劃水”。

這道菜名字聽起來或許不是那麼大氣,但他的意義可非同凡響。這劃水,就是魚尾巴,名字簡單明了,紅燒的魚尾巴。這道菜的意義深遠,這魚尾巴,是魚兒前進的螺旋槳,是它的動力來源,毛主席也想用這道菜來表示中國的未來,以及這次尼克松訪華後共同向着美好目标前進的美好期盼。

這道菜的來曆可謂不小,據說,這道菜已有500餘年的曆史,清末時,慈禧太後就曾特地請人上京做這道菜,慈禧太後一嘗,驚為天人,當即好好賞賜了做菜的師傅,而這道菜也被世代沿襲,一直到現在,被搬上了國宴的舞台。

尼克松訪華,毛主席執意為尼克松點了道“燒劃水”,意義耐人尋味

燒劃水

負責國宴的大廚程汝明師傅得知毛主席點名要上這道菜,卻憂心忡忡地對毛主席說:”毛主席,這道菜我覺得不合适,外賓能吃得了了魚肉嗎,這個菜刺比較多,萬一出了什麼意外?“。

毛主席聽了笑了:“你說得對”。話雖這麼說,但毛主席還是執意要将這道多刺的菜端上國宴,毛主席的心思細膩,他這麼做肯定有這麼做的理由。

雖然不解,但大家還是以毛主席的意思為主,除此之外,毛主席還特地讓人做了牛排,怕尼克松等人吃不慣中國菜。

21号當天晚上的國宴上,這道承載着毛主席深刻寓意的”燒劃水“就擺在了尼克松夫婦的面前,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尼克松夫婦竟然絲毫沒有嫌棄這道多刺的菜,反而将這道菜吃完了,或許他已經明白了,毛主席對這道菜寄于的深厚期望。

更讓人驚訝的是,在其他外國人用刀叉的情況下,尼克松夫婦使用的卻是筷子,這讓他十分得意。

尼克松訪華,毛主席執意為尼克松點了道“燒劃水”,意義耐人尋味

尼克松使用筷子

原來為了來中國通路,尼克松提前半年就做開始準備,平日裡他沒事就在辦公室練習使用筷子,還嘗試着用筷子夾小球,這才有了今日在國宴上的使用筷子從容品嘗中國美食的這一幕。

在宴會上,周總理還拿出他珍藏了三十年的茅台酒。

尼克松訪華,毛主席執意為尼克松點了道“燒劃水”,意義耐人尋味

尼克松與周總理碰杯

丈夫喜愛中國美食,這讓帕特夫人也對中國美食産生了好奇,她想要知道這些讓人贊不絕口的美味是怎麼做出來的,于是帕特夫人提出想要去廚房看一下,這當然是一個展示中國美食的機會,對于夫人提出的任何疑問,大廚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緻力讓這位一直吃着面包、牛排的夫人見識到一下中國傳統美食的曆史蘊含和魅力。

不得不說,為了這次國宴的完美舉行和展現大國風采,這簡單的四菜一湯,光挑選菜式,也得花不少的心思。中國美食花樣奇多,光是菜系就有八種,究竟要上哪種菜系,衆人都有自己的一番見解,但外國人的口味始終和我們不同,商讨多時也沒分個高低下來。

周總理見狀發言說:”我們不能隻選我們喜歡的食物,這次主要的目的是招待外國人的,也要想想他們能接受什麼口味的菜“。

外國人能吃什麼菜?外國人飲食清淡,甚至偏甜口,那這次的菜系,上司人們首先排出了以麻辣為主的川菜等,還有以湯為主的粵菜,他們把目光放在了魯菜和淮揚菜上面。

這兩種菜系相似處都比較多,都是以清淡為主,比較注意菜的原滋原味,菜品形态上也有諸多講究,精巧細膩,要求大氣、檔次。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宴上,被尼克松贊不絕口,且都吃了個精光的”白袍蝦仁“就是淮揚菜,在此後,這道菜也登上了國宴菜的必備名單。

尼克松訪華,毛主席執意為尼克松點了道“燒劃水”,意義耐人尋味

白袍蝦仁

雖然有周總理陪着,但來訪華之前,尼克松就想見一見毛主席,他想知道帶領中國走向勝利的人,究竟是怎樣一個奇人?

但毛主席身體不好,不便會客,尼克松多有些失望。但到了地方,毛主席還是派人傳話來了:他要和尼克松見面。此事非同下小可,這次談話期間,醫護人員拉響一級警備,時刻準備着,不能以最壞的想法,但要做最壞的打算。

毛主席見了尼克松,就坦言道:“我不和你談政治,我們隻談哲學,政治的事情,你和恩來談吧。”

尼克松欣然答應,和毛主席進行了長達一小時的哲學談話,至于尼克松最關心的政治問題,還是留給周總理吧。

尼克松訪華,毛主席執意為尼克松點了道“燒劃水”,意義耐人尋味

毛主席和尼克松

這一次來華通路,一直陪着尼克松總統的,就是周總理。

1972年2月23日,尼克松總統與周總理在釣魚台會面時,發現周總理脫衣困難,尼克松立馬上前幫助周總理脫去大衣,連秘書都沒來得及,這一幕被記者拍下來,頓時轟動了廣大人民,或許有人不解,但尼克松卻很淡然的表示:"我見到周恩來總理第一面時,就被他那通身的氣質所折服,為他脫去外衣僅僅是要表達我對他的敬仰之情。“

尼克松訪華,毛主席執意為尼克松點了道“燒劃水”,意義耐人尋味

尼克松為周總理脫外套

而繼尼克松之後,日本首相田中角榮首次訪華。巧合的是,在周恩來與田中角榮會面的地方,也是釣魚台國飯店,發生了與尼克松訪華時相似的一幕,田中角榮發現在周總理脫外套時候的不便,上前想為周總理退去外套,但被周總理及時制止,對田中角榮道:“你是我們最尊貴的客人,應該是我們為你服務才是”。

這一話給了田中角榮極大的好感,在後來的訪談中,田中角榮也表示了對周總理的極度贊揚,他說:“如果不是周總理來和我會談,我可能就回去了。”

尼克松訪華,毛主席執意為尼克松點了道“燒劃水”,意義耐人尋味

田中角榮

作為世界九大外交官之首,周恩來的智慧與魄力折服了很多人,要知道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各種情況中從容不不迫,甚至完美解決一件事情,但周總理做到了。

有一次,周總理接待外賓,其中有一道湯,裡面有一個用冬筍雕成的中國文字”卍”字,但恰巧這字在湯裡翻了個身,變成了法西斯标志。這一幕讓經曆過二戰時期的外賓感到十分憤怒,二戰帶給我們的記憶是那樣的慘痛。

外賓們質問這是何意,周總理卻風趣地說:“大家不要誤會,這不是法西斯标志,這是我們中國的卍字,代表了福壽延綿的美好寓意,雖然這字在湯裡不小心翻了個身,不過沒關系,就算它是個法西斯标志,我們一起吃掉它,消滅法西斯“。

這一席說的大家又揚起笑容,緻力于一起消滅掉法西斯,将這湯喝得連一滴都不剩下。

諸如此類的事情在周總理身上發生的次數,數不勝數,我們充滿智慧的周總理,總是能輕而易舉地化解沖突和尴尬,以他的智慧和魄力獲得了衆多人的崇拜和敬愛。

蘇聯前總理柯西金評價他為全世界最偉大的政治家。

尼迪夫人傑奎琳說他是自己唯一崇拜的人。

聯合國前秘書長哈馬哈爾德見到周恩來之後,更是給出了最經典的評價:“與周恩來相比,我們簡直就是野蠻人。”

就像蘇轼所作的那首《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所描述的:“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周總理總是能在談笑間,破碎掉強國不平等的要求和政治強權,保護着我們的國家和人民的人,怎能說比不上千軍萬馬?

後來尼克松因為“水門事件”被定罪,但他再一次被邀請來中國後,這讓當時已經是一介白衣的尼克松大受感動,這一次,他到達的是深圳。

當時的深圳市是中國最為發達的地區,而國貿大廈,是深圳最繁華熱鬧的地方,她标志着中國速度和中國發展的奇迹,是全國遊客和外籍遊客的向往之地。

來到深圳的國貿大廈,讓尼克松非常興奮,随着他的出現,周圍的群衆認出了這位前總統,源于之前的訪華行動,讓這位前總統在中國備受廣大人民喜愛,群衆向他歡呼揮手,尼克松也熱情地回應着群衆,甚至踏上車,站在上面高高舉起手來向群衆揮手示意。

當時的尼克松已經是八十歲高齡,此舉将安保人員吓得夠嗆,連忙上前保護,直到過了好久,尼克松才停下他頑童一樣的行為。

尼克松訪華,毛主席執意為尼克松點了道“燒劃水”,意義耐人尋味

尼克松

在尼克松訪華的一周時間内,尼克松和周總理簽署了《中美上海聯合公報》還堅定表明了我國在領土主權問題上的不退步,聯合公報規定,中美将逐漸展開各方面的中美貿易,且不定時派遣進階代表前往中國,促進兩國建交,交換兩國意見。

在此訪華後,美國逐漸撤走了在台灣的武裝力量和軍備設施,中國強調和反對了兩個中國以及台灣獨立等一些列重大事宜,美方則表示,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他們對這件事是毫無異議的。

這一次的訪華活動,對于中國來說,可謂是及時雨,是中美良好關系的一個裡程碑,也是打破了中美二十二年來的敵對局面的因子,使我國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聯系進一步加深,緊張的關系也得到緩和,不僅結束了中國兩個拳頭大人的被孤立場面,還大大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為以後的改革開放創造了更良好的外交環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