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董竹君,人們可能對她感到陌生。但若是提到錦江飯店,幾乎是人盡皆知。而董竹君則是上海錦江飯店初期的創始人。
俗話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董竹君的一生,坎坷又炫酷可比話本子精彩多了。13歲被賣入青樓;15歲逃出魔窟,嫁給軍官;34歲離婚帶着4個女兒出走;兩次坐牢;最後從一無所有逆襲成錦江飯店總裁,成了人人敬佩的上海灘商界大亨......
1900年,她出生在上海的貧民窟。父親是拉黃包車的,母親是傭人。弟弟妹妹,一個病死,一個活活餓死。
在13歲那年,父親重病。為了償還因病欠下的高利貸,把董竹君抵押給了青樓。
她淪落青樓,賣笑又賣唱。分别前,父親含着淚向她承諾:“你放心,三年後一定接你回家。”

也許上天還是眷顧她的,她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13歲的董竹君在青樓裡遇到了改變自己一生的男人,這個男人就是夏之時。
夏之時曾在日本與孫中山和黃興成立同盟會,又在23歲就做上了四川副都督,可謂是年少有成。
而董竹君見到這麼一位國之棟梁,也是十分喜歡,英雄與美人的故事便展開了。夏之時答應董竹君為她贖身,此時年僅14歲的董竹君便有了非常獨立的人格,出口不凡,她說她要自己想辦法逃出去,不想日後被夏之時說是買回來的,被人輕賤。
董竹君從青樓出逃後,便嫁給了夏之時,結婚前,她對夏之時提出了三個條件:
第一,不做小;
第二,送她去日本求學;
第三,婚後男主外女主内,共同經營婚姻。
僅是豆蔻之年的董竹君能有此番膽識和想法,似乎注定了她今後的人生也必定是不凡的。
夏之時答應了董竹君的要求,1914年,二人在日本旅館淞滬洋行舉行了簡單的婚禮,夏之時身着西裝,英俊挺拔,董竹君身着法式禮服,楚楚可人。夏之時27歲,董竹君15歲。
婚後夏之時履行了承諾,與董竹君一起,東上日本,送她去東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上學。董竹君聰慧過人,隻用了三四年就修完了高中的所有課程。
1917年,董竹君畢業後,應夏之時要求回了四川。夏家是當地的大戶人家、名門望族,又是個封建大家庭,董竹君因為出身而被夏家人瞧不起。夏之時的母親曾直接對夏之時說,青樓女子隻能做小。
董竹君明白,要想在這樣一個大家庭立足,必須用實力說話。于是,她主動承擔,把家裡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條,非常精明能幹。夏家人便逐漸對她改觀,連婆婆都為她和夏之時重新舉辦了婚禮。
夏之時雖是進步人士,但是思想觀念依舊比較守舊,再加上董竹君一連生了四個女兒,重男輕女的夏之時與董竹君的摩擦增多,二人的婚姻逐漸出現了裂痕。而導緻二人分道揚镳的導火索發生在1927年。
這期間,夏之時被免去職務,從一個督軍變成閑人。
為了逃避現實,他抽鴉片,喝醉了便打罵妻子。還時常用封建思想限制董竹君,不許抛頭露面,隻容她做個封建少奶奶。
夏之時對四個女兒不管不顧,甚至不願讓她們上學。董竹君卻堅持要讓她們受到良好教育。
有一次,兩人因為小事吵起來。夏之時一怒之下沖進廚房,拿起菜刀追着要砍死她。這一刻,董竹君徹底心涼——當初那個愛她敬她的男人已經死了。
1929年,董竹君帶着四個女兒,離開四川,去了上海,開始了分居生活。
董竹君的出走在當時非常轟動,甚至有報紙稱她為“中國版出走的娜拉”。夏之時諷刺董竹君,說如果她能在上海立足,就在自己的手掌上煎魚。
離開了夏家,董竹君的日子過得十分艱難。日子都是靠典當為生,從衣服到首飾,甚至女兒的大提琴都典當了,但仍然入不敷出。
獨闖上海的董竹君,雖然生活艱難,但并未消沉,她在四處遊說湊足了4000元錢,開辦了群益紗管工廠,成為當時第一個開辦工廠的女性。
屋漏偏逢連夜雨。 董竹君一方面忙于管理經營工廠,另一方面還要與動蕩時局中的各種勢力打交道,然而時運不濟,1932年,紗管廠在淞滬會戰中被夷為平地,董竹君幾年的心血就這樣沒了。
幸運的是,她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個貴人——李崇高。在他的幫助下,董竹君籌集了2000元,創辦了錦江川菜館。
因經營得當,生意非常興隆。就連杜月笙都常常光顧,并幫董竹君擴大了店面。新中國成立後,錦江飯店接待過許多國家上司人,就連美國總統尼克松都為她點贊。
新中國成立以後,1950年,上海市決定設立一個安全進階的食宿場所接待貴賓,董竹君接受任務将錦江兩店合并,改名為“錦江飯店”,還将自己所賺的15萬美元、飯店全部捐獻給國家。
十年動亂時,董竹君已經67歲了。她被人誣陷是漢奸特務 ,被批鬥并入獄,受了5年牢獄之災,于1972年被準許保外就醫。1979年,董竹君被平反。1997年在董竹君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留給世人了一本47萬字的自傳《我的一個世紀》。
她在書中說到:“我這一生,對于人生的坎坷沒有怨言,隻是對愛有點遺憾罷了。”
出身低微,卻不卑微。平凡卻不普通。
一張爛牌,被她打出了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