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烹無定法,菜無定味,适口者珍

烹無定法,菜無定味,适口者珍

說“吃法”,似乎有些抽象,其實很具體。譬如,有人從市場上買來一條新鮮的黃花魚,為了謀求好吃,問廚師:“這條魚怎麼吃好?意即怎樣進行烹調加工。”我的回答是“吃有法,但無定法。”

“吃有法”,是指廣泛應用的炸、溜、爆、炒等烹調方法:“吃無定法”是指吃菜沒有統一的标準和要求,隻能視各人的食性和口味愛好而言。

人的食性和口味愛好是一個複雜的現象。它涉及的因素有多方面的。諸如風俗習性、生理因素、身體狀況、地區差别所帶來的同一種菜肴,同一種食物,有的喜吃,有的不喜歡吃。有的喜歡甜、有的喜歡鹹,有的喜歡這樣吃,有的喜歡那樣吃。反正不能一概而論。

誠然,作為專門研究“吃”的烹饪科學,菜肴成千上萬,色香味一應俱全,給“吃”創造了可供選擇的餘地,得以滿足人們的口福需求和享受。

就拿黃魚來說,用它做菜少說數十種,多說也有百把種。每種菜肴都是通過一定的烹調方法制作而成的。吃“炸溜”法,其味酸甜,質感焦脆。如果結合一定的刀技美化,炸溜菜的形、味更見别緻。不妨看一看“松鼠黃魚”、“蛙式黃魚”就清楚了。

黃魚,除吃“炸溜”外,其它的各種吃法舉不勝舉。有紅燒黃魚,清蒸的梅頭黃魚,繡球黃魚,白汁黃魚等。滑炒的有:滑炒黃玉片,油爆的辣子魚丁,還有“一魚三吃”等,味型十分豐富。如此種種表明:說“吃有法”并非強求一律;說“吃無定法”并非任意亂來。

甯波人吃黃魚的方法與有的地方的吃法不同。甯波人大多不喜歡把資訊黃魚用作“油炸”吃。他們認為新鮮黃魚“油炸”有損黃魚的本味。是以,甯波人吃黃魚喜歡吃黃魚的本味。最大限度地發揮黃魚特有的新鮮味,使制作的黃魚菜達到“鹹鮮合一”的境地。

所謂“鹹鮮合一”,意思是新鮮的海産魚類,經過加工烹調,仍保持原來的新鮮度。即原味。原味,集中展現了甯波菜的特色,試舉兩例加以說明。

烹無定法,菜無定味,适口者珍

1,蔥油黃魚。洗滌時,去掉黃魚懶頭皮,不破肚,内髒連鰓一同取出。将黃魚兩面分别剞上柳葉花刀。下沸水氽至斷生,平放入長腰盤内。取适量原湯,加點料酒、醬油、鹽調味,滾後勾上薄芡,均勻地淋于魚身上,并撒多量蔥花和澆潑一勺沸熱冒煙的麻油即可。

烹無定法,菜無定味,适口者珍

2,雪菜大湯黃魚。這味黃魚菜無需加任何調味。因為雪菜本是用食鹽腌制而成的鹹菜,具有特有的清香鹹鮮味;黃魚本是剛從海上捕撈具有特有的新鮮度。鹹菜、黃魚分别洗滌後,鹹菜順長切成粗末,黃魚二面剞上斜十字的荔子花刀。烹制時,先将黃魚兩面略煎,以增加香味。随即放入多量清水淹沒黃魚,水開後改用小火,下入鹹菜,燒至魚熟,湯乳白。若不夠鹹,可用食鹽調準,淋上幾點明油出鍋盛裝大湯碗内即可。

兩例菜肴的共同特點:成菜簡便,名副其實,鹹鮮合一,保持原味,魚肉飄香,鮮美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