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省昆明市的東三環,有一家名叫“兩面火”的幹鍋“網紅”小餐館。它走紅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它的名字,而是因為其獨特的味道和主廚人。在這家小餐館裡,每天負責掌勺的大廚并不是真正的職業廚師,而是來自一位神秘的老奶奶。

這家餐館就在寺瓦路上,福澤雅苑小區斜對面。
就是這位老人,兩鬓斑白,由于身高的問題,老人隻能墊着木闆做飯炒菜。從事餐飲工作20餘年,最早在昆明豐甯小區,後來由于拆遷,輾轉了4、5個地方,最後才在這裡落腳。雖然做餐飲很辛苦,但是老人經常說自己很幸運,過着自由的生活,做着自己喜歡的事情。“我的人生是全都給了工作的人生,但是隻要我在店裡,就會覺得非常開心。”
在開店之前,老人沒有任何經商或飯店的經驗,但他依然堅持把小飯館開得每天來吃的人熙熙攘攘,用老人自己的說法,她當時是在“用心經營,而不是靠商業頭腦”。
老人家最出名的,還要算他們家的幹鍋蝦和肥腸,無論多挑剔的嘴巴,隻要吃一口,統統征服掉。
因為他們家的幹鍋太好吃,有的人是開車從滇緬大道那邊過來,簡直是橫跨整座昆明城。每天都會有專人給活蝦開背,去掉蝦線,把可食用部分處理得幹幹淨淨,輕輕一拉就能整隻吞進肚子。
店面裡坐的也滿滿都是人,小編去拍的時候都将近中午2點了,桌子都還是沒有空下的。小編還随機詢問了幾位吃貨,其中竟有名老者在這家店吃了整整20年 ,還有名姑娘說這家幹鍋就是伴随她童年的幹鍋12年,現在還帶着孩子來吃。
因為寺瓦路接近昆明的東三環了,有點偏遠,周邊的好多店鋪都倒閉了,唯獨他們家還依然存活得好好的。
直接多到小哥的電動車都拉不下了。
一臉苦逼的小哥
發完之後,又趕快做記錄,準備下一單。
每天早上7點,每天的食材準時送到,一輛電動車隻有座位是露在外面了,其他的都被各種菜包圍着。
大兜小兜的
一次至少2輛電動車,而且還隻是中午的量,晚上還需要重新去買。
他們家的幹鍋,無論你點幾種都可以拼在一鍋裡面吃,最為推薦的是蝦和肥腸,昆明第一。
我們店了鱿魚、黃喉、牛肉、豬腳這4種。
他們家的幹鍋中有一種秘制醬料,這秘制醬料可算得上是極緻美味,在昆明能讓一個吃遍大江南北的美食編輯說出這樣的話,可是實屬不易,香味十足,不是靠加水加鹽以次充好稀釋過的貨色。
醬料制作更是一絕,老人告訴我看似簡簡單單的辣醬卻用了20多種材料10幾道的工序而且隻多不少,吃了一口吐舌頭,可停下你的味蕾卻在不斷懷念。香辣的滋味湧進饕客們的胃裡、心裡、記憶裡。
鱿魚也混在幹鍋裡面炒,既吸味道又爽脆,咬開後被鎖住的底汁便溢了出來,一香一軟,吃起來很過瘾。
豬腳中的肥油經過幾個步驟的制作,摒除了油膩感,入口度也控制得恰好——就是喜歡這樣克制的小放縱。
幹鍋豬腳我還是頭一次吃,一般都是喝豬腳湯或是烤豬腳,幹鍋豬腳讓豬皮更加軟糯,加上秘制醬料的獨特香味,不一會兒就要吃掉好多豬的腳。
聽網上說,女生多吃豬腳可以變成精緻的豬豬女孩?這說法是真的嗎,那我可以變成精緻的豬豬男孩嗎?那顔值可能要超越劉德華了,可怕,不敢再多想了。
他們家的食材都是先爆油了以後,再炖炒至沒有水分。
幹鍋黃喉吃起來比煮火鍋的口感更佳香脆。
他們家的小吃拼,也是十分好吃的,有雞腳、雞翅中、雞皮。
他們家的小吃雞腳,是提前鹵制過,吃起來脆脆香香的,吃完外面的肉後,掰開骨頭,一個一個嚼,非常香非常帶勁。
雖然看起來韌勁十足,但用嘴輕輕一抿就肉骨分離,麻辣的軟糯膠質刺激得讓人頭皮發麻。連啃帶嘬地吃完,你會發現連雞骨頭裡都是香辣味。
雞皮香脆可口,和燒烤的味道大有不同。
如果覺得上面這兩種肉都不夠的話,可以試試雞翅中。
外香裡嫩,這才是好雞翅的标準。
一邊追劇,一邊啃小吃,這裡需要腦補一下。
除了上面這些還有另外的3種小吃,也是十分可口。
油炸牛腸
如果說花生是世上最平民的下酒菜的話,那他們家的油炸牛腸,算得上是世間最好吃的下酒菜。
外焦裡油,濃濃的牛油香味,一口咬進去會冒油,有點像油炸肥腸。
還有鴨舌,香香脆脆,當零食吃,十分爽口。
雞胗,幹鍋的做法,真是好吃到無敵。
夏天還可以嘗嘗他們家的檸檬蝦,一口就可以消除整個夏天的炎熱。
還有大芫荽
來的時候,剛好遇到送酒水的來他家,一車一車地送,實在是太猛了。
電動車也蓄勢待發,準備到點送貨。
位址:昆明金瓦路95-2(中國石油加氣站前行20米)
一個人,一間小飯館,轉眼就是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