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超愛包子,每條街上都有包子鋪。
外地人都認“狗不理”,天津人卻說“石頭門坎”好。

“石頭門坎”是專做素包的老字号,至今已有100餘年的曆史。
“石頭門坎”最早是清乾隆末年在“天後宮”旁宮南大街營業的“真素園佛素包”。
店主為防夏季雨水倒灌入店,就在門口壘了一道門坎,從此後,就有了“石頭門坎”的稱呼。
給“石頭門坎”做代言的是慈禧太後老佛爺。據說當年,慈禧太後也來天後宮進香,自然也品嘗了“真素園”的包子,吃完後自然是連聲叫好!從此,“石頭門坎”名揚天下……
傳說的真假不必考證,但素包子的确更合老年人的口味。
三月春風,龍貓去古文化街轉轉,卻和百年老字号“石頭門坎”不期而遇。本來不打算在旅遊區用餐,但竟然遇到了,就随遇而安吧。
正是飯點,店中人不多。老闆很熱情,一口一個“妹妹”稱呼我,讓我覺得大家本就是一家人。
店中顧客也是老年人居多。有兩位白發老人見顧客不多,還擔心地問老闆:“姐姐,您能掙到錢麼?”這天津人就是接地氣!
我點了一籠包子,15元。老闆殷勤地提示我三種餡兒都來點,我同意了。結果一籠包子上來,頓時傻眼了!一個包子就有成年人的拳頭那麼大!這就是三個人吃也綽綽有餘啊!
三種餡兒分别是高麗菜餡兒,就是我們說的包心菜;豆芽菜餡兒和野菜餡兒。
其中最好吃的是高麗菜餡兒,爽口鮮香;豆芽菜餡兒裡面全是豆腐乳,喜歡腐乳味的人應該好這口。
野菜餡兒麼——一股怪味,不過還能接受。
經過我不懈的努力,還是沒有吃完,最終打包帶走。
店裡中西結合,還賣咖啡、奶茶、豆漿等飲品。估計旅遊旺季顧客點得多了,老闆也就豐富了自己的菜單。
天津的包子吃了不少,什麼“老勝香”、“狗不理”、“二姑”、“陳傻子”、“佳隆”、“張記”等等,總是品不出天津人說“太好吃了”。這應該就像我能敏銳地分辨出米皮涼皮熱米皮和擀面皮,而我的外地朋友總是一臉疑惑的問我:“它們難道不是同一總東西麼?”
有時候人們說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食物所牽引的鄉情吧——
(關注龍貓,分享旅途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