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新聞網訊“身披羽毛白如雪,耳朵好似綠松石。白鳳仙子出泰和,烏雞天生有麗質。”烏雞是泰和縣對外宣傳的一張重要名片。目前,泰和縣建有泰和烏雞保護區1個、國家級保種場1家、一級擴繁場2家、規模養殖企業23家,預計年飼養泰和烏雞300萬羽,年銷售泰和烏雞鮮蛋3600多萬枚,年産業産值近17億元,成了當地鄉村振興的法寶。
提純複壯,擦亮金字招牌。泰和縣始終把保障泰和烏雞遺傳性狀的穩定和品質提升作為烏雞産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在構築種質資源保護平台、抓好提純複壯的同時,按照科學布局、适當集中的原則,将澄江、南溪、塘洲、馬市、沿溪列為泰和烏雞産業核心發展區,實行統一技術規範、統一提供雞苗、統一飼料配方、統一疫病防控“四統一”生态養殖模式。2017年,該縣籌措3500多萬元在泰和烏雞發源地武山啟動了國家級保種場——新泰和雞原種場建設。新場占地面積約280畝,年存欄種雞可達3萬羽,可向社會提供種苗200萬羽。今年3月,通過公開招标引進了傲農集團傲昕烏雞發展有限公司進行托管營運,并投入1200多萬元,采購安裝了國内一流的飼養、孵化、糞污處理等智能管控裝置,確定了泰和烏雞保種提純、疾病淨化等工作落實落地。
聚焦科研抓對接。2007年,江西汪陂途烏雞發展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成立之初就與南昌大學食品學院簽訂科研合作協定,借助南昌大學食品學院科研力量,推動泰和烏雞加工創新。經過多年發展,該企業已成為國内專業加工泰和烏雞規模最大的企業,從流水式屠宰加工到熟食加工,不僅擁有年産能達1000萬羽的生産能力,還形成了從養殖、生産到銷售的全鍊條閉環。此外,國内首條烏雞肽提取生産線也在該企業落地,年生産3000噸烏雞肽酒,可實作産值5億元。
該縣積極引導烏雞企業與科研院所對接,大力研發新産品。截至目前,全縣先後開發烏雞産品8個系列130多個品種。在抓好新産品研發的同時,該縣在食品工業園中專門安排800畝土地用于發展烏雞食品加工,通過招商,現已吸納4戶從事烏雞食品精深加工的企業落戶園區,共加工消化烏雞200多萬羽。
據泰和縣泰和烏雞産業發展中心副主任肖小勇介紹,目前,泰和縣已将烏雞産業發展納入“十四五”規劃,緻力打造百億泰和烏雞産業。泰和縣政府與浙江大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準備籌建浙江大學——泰和烏雞産業技術研發中心,重點支援泰和烏雞文化和品牌塑造及傳播,講好泰和烏雞故事,通過文化和品牌塑造助力泰和烏雞産業發展。同時,作為全省10大農産品公共區域品牌,泰和烏雞将于第四季度搭乘“2021年生态鄱陽湖·綠色農産品品牌建立廣告”登陸央視。
文/ 井岡山報全媒體記者 劉重耀、肖莉華、楊小兵、羅仁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