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攪團——忘不了的家鄉味兒,割不斷的家鄉情

(圖/水靈兒)

攪團——忘不了的家鄉味兒,割不斷的家鄉情

2000年,剛到一家央企上班,機關夥食不好,就将就着吃幾口,師傅見了很生氣:“幹啥事情,都要能吃,能吃就能幹,吃不成的,往往啥都幹不成”。這話我一直銘記在心,做任何事情都要先吃好,幹啥事情都要把準備工作做好。

攪團——忘不了的家鄉味兒,割不斷的家鄉情

今天就來說說一道西安民間的美食:哄上坡——攪團。

西安人硬,吃面拿盆上;西安人誠,你吃完了,不管夠不夠,還會再下一碗———吃不吃是你是事,下不下是我的事,總之一定要吃美!

西安人有文化,端一碗油潑面就可以侃下整個天下;西安人又很有情調,大道至簡的攪團也可以玩出浪漫。

攪團——忘不了的家鄉味兒,割不斷的家鄉情

攪團,一種懶人飯,做法簡單,但需要真材實料和真勞力;這就是攪團,一種智慧的飯,讓你獲得飽腹感而又養胃滋陰;這就是攪團,刺激而又營養全面。

關中的水土好,苞谷面油性大,香甜而又綿軟。苞谷熟了,新苞谷面是打攪團的最好材料。

當地的井水,無需過濾,更不必漂白和沉澱,富含礦物質,上硬火燒到剛剛翻浪,然後換成麥稭火,一手撒苞谷面,一手用擀面杖攪動,攪動要慢。

攪團——忘不了的家鄉味兒,割不斷的家鄉情

麥稭火軟而大,随氣流扭動,火苗舔着鍋底,左碰一下右挨一下,猴子掰苞谷一樣沒有定性,這讓攪團的溫度不高也不低。随着苞谷面越撒越多,慢慢變稠,攪動頻率也要慢慢增加,具體多快,要根據實際,保障攪團黃澄澄不焦也不生。

這是個體力活,那時候,很多男人都是餓着肚子邊攪邊咽口水的。等到365攪,攪團開始有粘性時,停止攪動。

攪團——忘不了的家鄉味兒,割不斷的家鄉情

這時候,家庭主婦已經用鍋炒好了菜,熬好了醋,燙好了辣子。

吃攪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吃醋、漿水和辣子———自家釀的醋,紅亮亮,香噴噴,聞一下,滿口生津,喝一口,一個酸顫,後味甘甜濃郁,好醋!辣椒是秦椒,細瘦如線,鐵鍋燒熱,秦椒入内,焙幹。有喜歡辣的,顔色變鮮豔即可,不喜歡的,可焙的過一些,辣椒顔色發深就行。

攪團——忘不了的家鄉味兒,割不斷的家鄉情

流着淚,打着噴嚏把辣子放到石窩裡,用石錘砸,不可砸的太細,麥麸一樣大小即可。等砸的大半碗時,燒熱上好的菜籽油,“滋啦”一聲響,整個街道都香了起來。

攪團——忘不了的家鄉味兒,割不斷的家鄉情

放上菜,澆上農家醋或者漿水熬制的汁,放上黑紅的辣子,刺激,非常帶勁!

一碗下肚,額頭上,鼻頭上,全是汗,一個飽嗝打過,一句唱詞就吼出來:“吃飽了,喝足了,我和有錢人一樣了”。

攪團——忘不了的家鄉味兒,割不斷的家鄉情

@陝西本地資訊聯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