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廬山雲霧茶漸成大器——廬山市大力發展茶産業紀實

作者:九江新聞網
廬山雲霧茶漸成大器——廬山市大力發展茶産業紀實

"玉山雲霧茶,味道辣;如果你要長時間喝酒,長壽命法則。這是創始元帥朱德稱贊廬山雲霧茶的詩句。廬山北臨長江,東臨鄱陽湖,綠山綠水創造了廬山獨特的生态環境,滋養了廬山雲茶生長的肥沃土壤,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當山谷雨季時,茶樹在霧中發芽,廬山雲霧茶由此命名, 廬山雲霧茶是中國十大茶葉之一,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曆史。近年來,廬山市充分利用獨特的自然生态資源和人力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山茶種植,做大做強"玉山雲"品牌,通過"村、人、茶、文化、旅遊"五位一體的有機結合,走出以茶葉為主的綠色發展道路。

一片葉子拉動大産業

茶葉産業是一個高效的産業,也是阜民興村的綠色産業,廬山人懂得它的道路。近年來,廬山市深入實施商标品牌戰略,依托廬山雲茶作為地理标志來保護産品和地理标志證明商标,大力發展廬山雲茶産業。以打造地理标志品牌為先導,以服務企業為主體,以增加茶農收入為核心,以提高品質和效益為目标,注重提高茶葉産品的檔次和市場競争力,使茶葉産業真正成為廬山市産業的優勢, 支柱産業和富人産業。

廬山雲霧茶漸成大器——廬山市大力發展茶産業紀實

為加強茶産業建設,廬山市委、市政府先後釋出了《玉山市名飲茶泉發展規劃》《玉山市雲茶現代農業産業園總體規劃》,高标準高起點規劃,建設茶産業帶動鄉村振興"玉山模式";積極承接廬山茶黨、廬山國際茶名春博會、茶文化節等專項推廣活動,編纂出版《玉山茶書》,以整合茶葉品牌,弘揚茶文化,振興茶葉産業,精心搭建技術交流平台和文化交流平台;

據統計,廬山市茶葉總面積3325萬畝,通過有機茶葉生産示範4家企業,一個面積4500多畝,有2家省級龍頭企業,7家市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90多家,形成了茶葉生産、加工、銷售、物流、文化旅遊、科研、休閑體驗等産業鍊, 年産幹茶1000多噸,茶葉相關産值8億元。2020年,廬山雲茶在中國茶區公有品牌市值榜單中排名第17位,品牌市值30.33億元。

一片葉子開辟了一條通往茶葉的新道路

走在山之間,放上燈,放在墨水長卷上,美女。在遙遠的廬山,詩歌就在我們面前。

近日,記者見到了廬山雲浮茶技非遺傳傳承人陳志國。"傳統茶文化不能丢"的談話中,他反複提到傳統茶文化的傳承,陳志國祖代以茶為生,可謂"九代一杯廬山雲茶",生命與生存堅持傳承。手工制作的茶是他每天的必修課,他在爐竈前停留10個小時。陳志國說,他一生中隻想做一件事,就是制作高品質的廬山雲茶,将傳統茶文化代代相傳。作為非遺傳傳承者,陳志國對廬山雲霧茶産業的發展有自己的新思路。

廬山雲霧茶漸成大器——廬山市大力發展茶産業紀實

早在2014年,他就在馬嶺茶園開了一家民宿,每年都有遊客參觀。"很多遊客來到廬山雲霧茶,越來越多的人走進茶園,開啟生态茶園之旅,"陳志國介紹,在向遊客推廣廬山雲霧茶文化的同時,茶園還開發了旅遊體驗茶、茶、品茶、學習茶道等茶葉旅遊融合産品。

"今年4月底,我開始嘗試與集銀團隊合作,在平台上推廣廬山雲霧茶和現場銷售茶,"陳志國告訴記者,并補充說他想更好地推廣廬山雲霧茶,讓更多的人可以喝到最純淨的廬山雲霧茶。僅僅一個月,每天都會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雖然訂單量不大,但他認為堅持品質好,會得到認可。

廬山雲霧茶園,位于廬山西麓,擁有1200多畝标準化有機茶園,是一家集茶文化開發、生産、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農墾企業。目前,該遺址緻力于農業産業現代化科技示範園,正在建設廬山雲茶博物館、茶葉研究基地、非物質文化遺産手工茶坊、茶海素描和茶園攝影基地等項目。茶園園長袁輝告訴記者,通過項目建設打造茶旅融合發展體系,打造廬山雲茶旗艦企業,進而帶動茶農和附近居民增加收入,提升廬山旅遊的文化内涵。

一片葉子豐富了人的一面

山坡上覆寫着一棵茶樹,一縷茶香。在廬山市,茶葉與當地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茶樹是當地人民的"富樹"。

走進白鹭玉井鎮村,在青山綠水之中,仿佛在陶淵明的桃花源頭,一幅生機勃勃的美麗鄉村畫映入眼簾。茶葉是玉井村的傳統特産,近年來,玉景村通過"合作富領、窮戶"的模式,開發了1500多畝高産的廬山雲安德茶園,年産值1000萬元,帶動了60多個貧困家庭脫貧。

廬山雲霧茶漸成大器——廬山市大力發展茶産業紀實

"過去,玉景村的茶葉沒有标準,沒有品牌,沒有市場。沒有深加工,即使春茶品質好,也隻能賣到每公斤600元左右的價格,銷售過于分散,導緻銷售不佳。現在,村裡引進了現代化的茶廠,可以實作茶葉的深加工。後來,除了春茶,村民還可以采摘夏茶和秋茶,加工後價格可以達到每公斤1200元。全體村民采摘茶葉統一标準加工,統一品牌銷售,實作産業發展。村民毛華龍說,玉井村用茶緻富的"神奇配方"。

如今,廬山市15個"十三五"貧困村中有5個以茶葉産業為主導産業脫貧攻堅,形成了廬陵鎮、東陽山林場、海河鎮、白鹭鎮、溫泉鎮等茶葉特有鄉鎮、桃花源地、茶林農場、 玉井村、高嘉嶺、白鶴研究所、馬陵等衆多茶葉專業村,茶園相關從業人員2萬餘人,通過主要利益的經營環節,帶動了200多個家庭脫貧人口收入。

一片葉子,一個行業的成就。廬山市要振興茶葉産業,弘揚茶文化,扶貧茶葉,為鄉村振興注入新鮮活力,走出一條實用的新路子。

(盧安林/溫歐陽海員/攝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