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注冊營養師 陳彩霞
地三鮮起源于東北,是用洋芋、茄子和青椒做成的一道家常菜,其油潤香滑,入口留香,深受不少人喜愛。這道菜雖然使用了營養豐富的食材,但由于烹調方法不合理,導緻大量營養流失,在很多營養師眼中,可以說是最毀營養的一道菜。

傳統地三鮮的制作步驟大緻為:1.洋芋、茄子洗淨削皮,切成滾刀塊,青椒用手掰成小塊;2.洋芋炸至金黃色,茄子炸軟,青椒稍微過油,撈起瀝油備用;3.鍋裡留少許底油,燒熱後,放入姜、蒜、醬油等調料炒香,再倒入炸好的洋芋、茄子和青椒,添加鹽、糖、雞精等調味料,炒勻後即可出鍋。在這個過程中,前兩步對營養的破壞最大。茄子皮富含很多有益健康的活性成分,比如花青素、類黃酮和果膠。其中,花青素抗氧化活性很強,在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和抗衰老方面有一定作用;類黃酮也能抗氧化,有助改善血管彈性;果膠有利于降低血膽固醇。去了皮的茄子,因為失去了這些活性成分,健康價值就打了不小的折扣。油炸更是對洋芋、茄子和青椒中的營養素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并且還引入了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壞分子”。第一,油炸溫度很高,會導緻蔬菜中維生素C、B族維生素等營養素大量流失,類黃酮等活性物質也被嚴重破壞。第二,洋芋富含碳水化合物,在高溫油炸過程中容易産生丙烯酰胺(一種疑似緻癌物)。丙烯酰胺往往和産生香氣的美拉德反應相伴,即香氣越濃郁,丙烯酰胺含量越高。第三,茄子本身脂肪很低,隻有0.2%,可經過油炸後,茄子會像海綿一樣吸收大量的油。資料顯示,炸茄盒(片)吸油率高達17%,意味着每吃100克茄子,就會吃進去17克脂肪。洋芋因為含有澱粉,也很擅長吸油,否則就會粘鍋。可以說,茄子和洋芋好比蔬菜中的“吸油機”,油炸會讓它們“吃盡”油水,每250克配菜烹饪時的耗油量可達到30~40克之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議,每人每天食用油的攝入量控制在25~30克以内。地三鮮雖名為素菜,但吃半斤攝入的油就已經超出一天的量。為了解饞,偶爾吃幾口沒事,但一頓吃太多或吃得太頻繁,就恐傷健康了。
這道菜可改進為少油、低溫的做法,即将鍋留底油、炝香蒜片後加水澱粉,用鹽、醬油調味。再按易熟的程度依次放入洋芋、茄子(不要去皮)和青椒,不但減少了脂肪的攝入,還能保證營養素少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