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本是出身貧寒的皮匠鋪學徒,卻因風雲際會投身軍營,成為指揮千軍萬馬的軍事統帥;他性格耿直、甚至桀骜不馴,敢于頂撞最高統帥,可最高統帥斯大林對他卻信任有加,依若長城;蘇德戰場上,他戰無不勝,所向披靡,不僅被全體蘇聯軍民視為勝利的象征,還被最高統帥斯大林看作是救火能手;他一生戎馬,戰功卓著,既有揮戈東向,橫掃關東軍的驕人戰績,又有劍鋒西指,攻占柏林城的赫赫武功;那麼他到底是誰?他的一生都有哪些傳奇過往。為什麼他能獲得蘇聯軍民上下一緻的贊美和共同的崇拜,甚至連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都對他欽佩不已,把他視為軍人的榜樣,統帥的楷模。甚至還有曆史學家對他不吝溢美之詞,稱贊他是改變二戰曆史程序的傑出軍事将領之一。那麼這個人是誰呢?其實這個人就是被蘇聯軍民譽為“戰神”的蘇軍傑出統帥朱可夫。
朱可夫
溫馨提示:點選下方文字了解這位蘇聯二戰期間戰神早年的成長奮鬥史!
他是鞋匠之子,風雲際會成為蘇聯名将,諾門坎一戰打服日本關東軍
<h1 class="pgc-h-center-line">納粹氣焰嚣張,歐戰一觸即發</h1>
1939年的歐洲形勢,非常糟糕,此時德國的擴張氣焰,十分嚣張。連地處東歐的蘇聯都能感到納粹咄咄逼人的凜凜寒意。出于蘇聯自身安全考慮,斯大林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甚至邀請英法代表團來莫斯科,訂立攻守同盟,共同對付納粹邪惡帝國,但是英法兩國政府上司人奉行“綏靖政策”,對蘇聯又心懷戒心,毫無誠意。
1939年9月1日,也就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之後一周,,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爆發。
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一路勢如破竹的德國軍隊,猶如戰神附體一般,他們橫掃波蘭,閃擊北歐,占領法國,兵鋒直指英吉利海峽,如果沒有海峽阻擋,依照當時德軍勢不可擋的架勢,一鼓作氣,攻滅大英帝國,也不是沒有可能。不過“不列颠空戰”到底是抵擋住了德意志第三帝國前進的兵鋒,自“海獅計劃”受挫後,希特勒就開始集中精力,準備把侵略的矛頭指向東方那片遼闊的土地。
在那部臭名昭著的《我的奮鬥》一書中,為了真正實作他書中的理想,希特勒不計後果,甚至不惜發動戰争。二戰爆發後,德軍一路勢如破竹,銳不可當,在西歐各國均被征服之後,地跨歐亞大陸版圖的蘇聯也就在劫難逃了。
斯大林與希特勒
<h1 class="pgc-h-center-line">德軍三路進軍,蘇軍一敗塗地</h1>
在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醞釀和策劃之後,希特勒抑制不住内心的沖動,他要用實際行動再一次證明:自己的的确确是一位寡廉鮮恥的無恥政客、陰謀家和野心家。
1941年6月22日,二戰進入了更新階段。當天淩晨3時許,德國實施了名為“巴巴羅薩”的軍事行動。此次行動,兵分三路,進攻蘇聯。
一路進攻的德軍裝甲兵
開戰二個多月來,銳不可當的三路德軍齊頭并進,打得蘇軍喪師失地,一潰千裡。最高統帥斯大林萬萬沒想到,德國會在英國沒有完全屈服的情況下,公然出兵,發動對蘇戰争。據後來有人回憶,在一個禮拜的時間裡,斯大林意志消沉,一個人待在莫斯科郊外的别墅内,拒絕辦公。
不過斯大林畢竟是具有鋼鐵般意志的傑出統帥,突如其來的打擊雖說會讓他一時驚慌失措,方寸大亂,卻很難把他徹底擊倒。很快,振作起來的領袖就召集起他的上司班子成員(布瓊尼,伏羅希洛夫、莫洛托夫、鐵木辛哥、庫茨涅佐夫、朱可夫),商量如何對付德軍,研究破敵之策。
鋼鐵領袖斯大林同志
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在博克元帥的帶領下,一馬當先,進展神速,迅速攻占了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莫斯科門戶洞開;北方集團軍群在勒布元帥的率領下,一路向前,揮兵包圍列甯格勒;南方集團軍群在倫德斯泰克元帥的指揮下,橫沖直撞,很快逼近烏克蘭境内第一城市——基輔。此時的西南方面軍指揮混亂、兵無鬥志,軍群司令員基爾波諾斯上将在交戰之初,驚慌失措,根本無法實作有效指揮。緻使斯大林中途一度啟用老元帥布瓊尼,命其飛往基輔,負責臨時指揮西南方面軍的蘇軍。
朱可夫與斯大林争論
<h1 class="pgc-h-center-line">朱可夫直言極谏,斯大林誤判軍情</h1>
1941年7月29日,從基輔乘機傳回莫斯科的朱可夫緊急求見斯大林,向斯大林彙報前線的情況。
當斯大林問朱可夫的應對之策時,朱可夫說:
從西方面軍調集一個集團軍給西南方面軍
斯大林說:
西方面軍部署在白俄羅斯境内,是莫斯科的屏障部隊,你把白俄羅斯境内的軍隊抽調出來,加強烏克蘭軍力,不就等于削弱莫斯科的防禦力量嗎?
這時斯大林的臉色已經非常難看。朱可夫解釋說: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暫時不會強攻莫斯科,我們可以從遠東抽調8個師,加強莫斯科的防守力量”。朱可夫接着說:“我們應該将西南方面軍撤出基輔,退往第聶伯河以東,然後和中央方面軍會合,伺機反攻一路推進的德軍。
斯大林強壓怒火問:
基輔怎麼辦?
朱可夫斬釘截鐵地說了兩個字:
放棄。
斯大林暴跳如雷,厲聲呵斥道:
把基輔交給德軍,虧你想得出來,簡直是胡說八道。
沒想到朱可夫聞言,毫不示弱,當面反駁:
斯大林同志,如果你認為我這個總參謀長隻會胡說八道,請你把我的職務解除好了,把我派往前線,這樣或許對祖國有點用。
由于作戰思路分歧,朱可夫最終被解除了總參謀長的職務,同時斯大林任命他為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
朱可夫閑暇時光
後來希特勒鬼使神差,作出八月分兵決策,并抽調中央集團軍群精華兵力,加強南方集團軍群實力,圍攻基輔,德軍後來這一系列神操作,恰恰從另一方面反證了朱可夫的确是蘇軍内部一位具有戰略眼光的傑出軍事統帥。
由于西南方面軍堅決執行斯大林堅守基輔的錯誤指令,緻使整個西南方面軍陷入坐以待斃的絕境,此戰蘇軍被俘66.5萬人,另外蘇西南方面軍司令員基爾波諾斯、參謀長圖皮科夫、政委布爾米什堅科在突圍中犧牲,蘇第5集團軍司令波塔波夫在戰鬥中被俘。
朱可夫反擊
雖說在衛國戰争初期,蘇軍表現不佳,但也絕不是毫無亮點。新上任的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朱可夫就是例外,他用第24集團軍10個師的兵力于8月30日拂曉,在葉利尼亞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對德軍實施了一次成功的反突擊作戰,收複葉利尼亞突出部,并向西推進了25公裡。雖說此次戰役,殲滅的德軍隻有5萬人,但這畢竟是開戰以來,全體蘇軍唯一的一次勝仗,是以在振奮軍心和鼓舞士氣方面,其作用真的不可小觑,連斯大林都親自打來電話,對朱可夫表示祝賀和感謝。
疾風知勁草,闆蕩識誠臣。開戰以來,通過對蘇軍将領指揮戰役能力的觀察,比方說基輔兵敗和葉利尼亞反突擊戰,斯大林終于認識到:危急時刻,還是朱可夫相對靠譜。至此之後,斯大林對朱可夫的軍事指揮能力充滿信心。套用一句流行廣告詞來表述此時斯大林大元帥的心聲就是:
<h1 class="pgc-h-center-line">列甯格勒危在旦夕 ,朱可夫臨危受命</h1>
剛剛從前線回來,征塵未洗,連氣都沒有喘勻的朱可夫就接到了新的作戰任務。原來,情況千鈞一發,在德軍一波又一波的攻擊下,随時有兵敗城破的危險。
列甯格勒那是蘇聯革命的搖籃,十月革命就爆發在這座城市,為了紀念列甯,蘇聯政府将原來的聖彼得堡更名為列甯格勒。是以列甯格勒對于蘇聯而言,已經不是一座簡單的工業城市,它更是蘇聯紅色革命政權的象征。希特勒之是以急于進攻列甯格勒,就是要用攻克列甯格勒的軍事勝利來坍塌蘇聯全體軍民的抵抗意志。
列甯格勒的軍民
臨危受命的朱可夫當然明白自己責任重大,此次防守任務不同尋常,絕對不能有失。1941年9月13日,朱可夫心急火燎地乘機飛往列甯格勒,一到列甯格勒軍事指揮部,他就将斯大林親筆手寫的字條直呈交給在此督戰的伏羅希洛夫元帥,未費周折,兩人便順利完成了工作交接。
救兵如救火。不過事有輕重緩急之分,剛剛到任的朱可夫首先知會斯大林,請求政府馬上調撥運送生活物資到列甯格勒。因為此時的列甯格勒早被德軍圍困得如鐵桶一般,再不運送物質過來,城裡這300萬軍民就會活活餓死。
為列甯格勒運送物質
另外朱可夫動用了蘇聯的波羅的海艦隊及其航空兵部隊,用來加強火力,阻擊德軍攻勢,另外他還動員全城百姓,挖掘塹壕,遲滞敵人進攻。甚至還征調海軍學院的水兵學生,讓他們手持武器,參與列甯格勒保衛戰。除此之外,朱可夫還将自己帶來的三位手下(霍津中将、費久甯斯基少将和科科佩夫少将)委以重任,參與軍事謀劃和行動決策。并改組現有的指揮體系,費久甯斯基任副司令員,霍津為參謀長,還當場撤換了第42集團軍司令員伊凡諾夫少将和第8集團軍司令員謝爾巴可夫少将的職務。
朱可夫将軍
朱可夫釋出的第一個指令是:
即使戰至最後一人,也要守住列甯格勒。
他的口号是:
不是列甯格勒懼怕死亡,而是死亡懼怕列甯格勒。永遠不要考慮列甯格勒一旦失守怎麼辦,列甯格勒不能失守!
在朱可夫大将的上司下,列甯格勒軍民同仇敵忾,打退德軍一次次瘋狂進攻,粉碎德軍一次次攻占列甯格勒的企圖,最終
列甯格勒戰役中的蘇軍
<h1 class="pgc-h-center-line">莫斯科兵臨城下,朱大将力挽狂瀾</h1>
同年9月底,轉攻為守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補充了元氣,又開始向莫斯科挺進,莫斯科危在旦夕。兵臨城下前夕,朱可夫再一次充當了“救火隊員”的角色,10月6日,他将列甯格勒防守任務移交給參謀長霍津将軍後,直接乘機飛回莫斯科,去迎接新的戰鬥——莫斯科保衛戰。
原來9月底,德軍已開始實施進攻莫斯科的“台風”作戰計劃。為了分割圍殲蘇軍主力于維亞濟馬和布良斯克地區,然後于冬季前迂回包抄攻克莫斯科,希特勒真的是不惜血本,此次德國中央集團軍群一共集結了3個集團軍和3個坦克叢集,以及第2航空隊,共78個師,180萬人。
斯大林發表戰鬥演講
10月10日,朱可夫被斯大林任命為新整編的西方面軍司令員,其主要任務就是負責保衛首都莫斯科。為了鼓舞蘇軍士氣,斯大林甚至主動提出将在11月7日,舉行“十月革命”紀念日閱兵儀式,朱可夫對領袖的提議非常贊同。在作了相關部署之後,閱兵活動如期舉行,
盡管此次德中央集團軍群浩浩蕩蕩,來勢洶洶。其實在經過“八月分兵”,支援南北兩路德軍,到現如今重新集結,這一來一回,德軍折騰得夠嗆,可以說是疲于奔命,此時早已成為強弩之末。再加上冬季到來,蘇聯恐怖的嚴寒更是讓身着單衣的德軍将士苦不堪言,直到12月,蘇軍發動反攻後,很多德軍士兵才在冰天雪地的前線更換冬裝。
威武雄壯的蘇軍
朱可夫是一位智勇兼備,愛兵如子的統帥,他非常注重軍隊的後勤補給,在沒有足夠的兵力和後勤保障情況下,這位傳奇統帥一般不會輕舉妄動。于是他向最高統帥部打了報告,請求斯大林下達反攻指令。
12月5日,在朱可夫的指令下,加裡甯方面軍率先轉入反攻,在蘇軍強大的攻勢面前,德軍開路先鋒,大名鼎鼎的“裝甲兵之父”古德裡安決定放棄既得陣地,退往後方。先讓我們看一下蘇軍反攻的勝利成果:
莫斯科保衛戰
面對蘇軍異常猛烈的反攻,德軍雖然被逐退100—350公裡,但卻沒有重複拿破侖大帝當年一敗塗地的命運。另外德軍人事變動引人注目:由此不難看出,朱可夫指揮的這次莫斯科反擊戰對德軍的打擊有多大。
蘇軍反攻
這是德國陸軍自開戰進攻以來,首次慘敗,是以可以說,莫斯科保衛戰不僅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同時也宣布“閃擊戰”的破産。有德國将領戰後回憶說:
當莫斯科戰役失敗之後,我們就感覺徹底戰勝蘇聯沒有希望了,德國會輸掉這次戰争。
英國軍事史家西頓更是在他的大作《莫斯科會戰》一書中,贊美蘇軍是一支英勇頑強的武裝勁旅,另外還盛贊朱可夫是一個“天賦極高,精力極旺盛的人物”。
莫斯科城下之敗,讓德國軍方高層意識到,蘇德戰場,德軍再想發動全面進攻已不可能。因為從蘇德戰争開打到莫斯科兵敗,德國一共傷亡了110萬人,這對于原本就兵員匮乏的德國而言,自然是不可承受之重。
<h1 class="pgc-h-center-line">德國兵大軍壓境,朱可夫妙計解圍</h1>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裡津,因為地處伏爾加河下遊河畔,是以又名伏爾加格勒,為了紀念早年斯大林曾在此戰鬥,才更名為斯大林格勒。伏爾加格勒是蘇聯内河航線的重要港口,又是蘇聯南方的交通樞紐,而且還是蘇聯最大的拖拉機制造廠——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所在地。斯大林格勒以南和以西的頓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區,更是蘇聯糧食、煤炭和石油重要産區,其戰略地位自不待言,正是基于同樣的理由,希特勒才将德軍主力部隊,集結于此,希望通過軍事征服,拿下該地區。
1942年,秉承希特勒的意見,德國統帥部拟定一份“藍色行動”計劃,用于指導南方德軍夏季軍事行動。為了行動友善,
曼斯坦因将軍在前線
首先動手的是曼斯坦因的第11集團軍,5月初,他率兵發動了克裡米亞戰役,到7月,攻陷了蘇聯黑海重鎮塞瓦斯托波爾要塞。與此同時,鐵木辛哥率領的西南方面軍和南方方面軍發動了“哈爾科夫戰役”,不過損失慘重,蘇軍大敗。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戰役打響,擔任此次作戰任務的德軍将領是保盧斯,他上司的第6集團軍,共計14個師27萬人。一個月後,德國第6集團軍進抵斯大林格勒。這下斯大林真是急了,危急時刻,他又想到了朱可夫,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大将想到一個絕妙戰術,
斯大林格勒戰役
朱可夫親自抓“天王星計劃”準備情況,并負責指揮工作。在經過充分準備之後,蘇軍于1943年1月10日,發動反攻,第6集團軍被重重包圍,插翅難逃,在如此危急時刻,小胡子元首還電令保盧斯,命其不許後撤一步,固守待援。用希特勒的話說就是:凡是德意志士兵軍靴踩到的地方,就是德國領土,納粹旗子但凡升起就不能降下。
不過很快,缺乏補養的第6集團軍就陷入缺衣少彈,缺吃少喝的危險絕境,雖然曼斯坦因元帥奉命帶領頓河集團軍群,拼死沖進蘇軍包圍圈,殺出一條血路,解救保盧斯集團軍,但是在蘇軍如潮水海嘯般的反擊之下,救援行動最終失敗。到2月1日,戰鬥結束,整個第6集團軍全軍覆沒,保盧斯元帥被俘,9.1萬德軍投降。
保盧斯元帥率衆投降
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意義重大,他被視為二戰的歐洲戰場的轉折點,此次德軍傷亡150萬,由于傷亡過大,德軍投入到蘇聯戰場的兵力捉襟見肘,是以蘇德戰場的戰略主動權就不可逆轉地轉移到蘇軍一方。整個戰役,朱可夫居功至偉,至此,人們開始稱呼朱可夫是:斯大林在二戰戰場的救火英雄。
庫爾斯克坦克決戰
<h1 class="pgc-h-center-line">蘇軍一路向西橫掃,納粹德國兵敗投降</h1>
進入1943年,整個戰争形勢開始對蘇聯有利起來,這不僅是因為年初,通過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軍獲得了戰略主動權,還因為這時蘇軍将領的整體指揮能力獲得顯著提高。
德黑蘭會議三巨頭
1943年7月,朱可夫上司蘇聯軍隊和曼斯坦因上司的德軍打了一場人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坦克戰争——庫爾斯克戰役。此次德軍又損失50萬人,坦克千輛,另有千架飛機消耗掉,此次戰役之後,德軍在蘇德戰場徹底喪失掉主動權。因為同一時間,英美盟軍已經登陸意大利本土,墨索裡尼下台,軸心國集團斷鼎一腳。而且同年11月,
蘇軍使用喀秋莎火箭炮
1943年8月,朱可夫上司蘇軍,發動第聶伯河戰役,11月,解放了被德軍占領2年之久的烏克蘭首都基輔。1944年6月,朱可夫率領蘇軍,發動了白俄羅斯戰役,不僅解放了明斯克,還将德軍逐出整個白俄羅斯。1944年年底,英美盟軍已經解放了巴黎,開始醞釀向德國本土推進的軍事計劃,蘇聯也開始集結兵力,向德國東部發起進攻。
蘇軍士兵将紅旗插上德國國會大廈
1945年2月,柏林已處于英美盟軍和蘇軍夾擊之下,希特勒自然不甘于失敗,束手就擒。至此,歐戰結束,蘇德戰争結束。朱可夫因柏林戰役獲得第三枚“蘇聯英雄”勳章。
德國投降
<h1 class="pgc-h-center-line">紅場閱兵風光無限,戰後元帥沉寂落寞</h1>
整個二戰期間,朱可夫上司蘇軍從莫斯科,一路向西,直至攻克德國老巢柏林。他天才般的戰争指揮藝術獲得了全軍上下一緻的認可和肯定,是以戰争結束後,朱可夫俨然成了蘇聯第一英雄,其威望幾乎比肩大元帥斯大林;有一件事特别有意思,耐人尋味。為了慶祝衛國戰争勝利,蘇聯政府決定在當年6月24日舉辦一場盛大的閱兵儀式。按照慣例,閱兵活動期間,檢閱者必須乘坐馬匹。而當時的斯大林已是66歲高齡,再加上為國操勞多年,身體狀況不佳,根本無法承受騎馬帶來的颠簸。
朱可夫檢閱部隊
無奈之際,斯大林隻好讓功勳卓著的朱可夫元帥代自己閱兵,檢閱結束後,朱可夫還站在閱兵台中央,對着三軍将士和觀看閱兵的群眾發表熱情洋溢的演講。整個閱兵過程,朱可夫意氣風發,出盡風頭,而一旁的偉大領袖斯大林,俨然成了随行的扈從和多餘的陪襯。這也成為朱可夫一生之中,最為光鮮榮耀的高光時刻。
人們常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朱可夫耿直的性格也使他樹敵過多,據說晚年,隻有巴格拉米揚元帥、羅科索夫斯基元帥和華西列夫斯基元帥還與他有來往;另外朱可夫元帥和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将軍私交甚笃,民間傳言戰後艾森豪威爾甚至還曾動用關系,偷運可口可樂給朱可夫。在斯大林執掌蘇聯政權晚期,朱可夫就因“過失”和“居功自傲”受到降職撤職和開除等不公正處分。
朱可夫與英美将領在柏林
到了赫魯曉夫時代,朱可夫雖說一度複出,但很快就被解除職務。勃列日涅夫上台後,朱可夫的處境有所改善,但是他在政壇軍界,基本上無所作為,晚年的朱可夫郁郁寡歡、非常落寞。1974年6月18日,沉寂多年、為保衛蘇聯曾立下赫赫戰功的一代名将朱可夫,終于走完了他78年、波瀾起伏而又極不平凡的一生。
朱可夫在前線
<h1 class="pgc-h-center-line">曆史浮雲盡褪,後世銘記緬懷</h1>
回顧過往,朱可夫對二戰的貢獻,自然不言而喻;朱可夫的赫赫戰功,亦不容抹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今天我們高興地看到,時光流逝,沒有淹沒這位天才統帥的曆史功績。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肖洛霍夫就稱朱可夫是可以與沙俄名将蘇沃洛夫相媲美的天才統帥。
朱可夫元帥與巴頓将軍
公道自在人心,當今的俄羅斯群眾,沒有忘記這位在二戰期間,有過傑出貢獻的蘇聯元帥,因為曆史是由人民書寫而成。那些曾經為本民族同胞做出過巨大犧牲和偉大貢獻的英雄,永遠不會被曆史和後世所遺忘,這些民族英雄的光輝業績也将永遠激勵着後人不斷奮勇向前。
行文至此,最後引用朱可夫元帥的摯友艾森豪威爾上将的話作結:
犧牲的軍人們到達天堂時,一定會得到另一枚榮譽勳章,那就是朱可夫勳章,這種勳章将被每一位贊賞軍人的勇敢、眼光、堅毅和決心的人所珍視。
艾森豪威爾與朱可夫
閱覽後請别忘關注、點贊、收藏、分享和轉發支援作者。關注賬号:曆史探佚,精彩内容持續更新。 謹以此文,紀念俄羅斯衛國戰争勝利76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76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