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是清朝最長壽的皇帝,25歲登基,在位60年,而後又當了四年的太上皇,在89歲時崩逝。
乾隆皇帝有位妃子比他還長壽,13歲時便入王府,成為乾隆的格格,一直在乾隆崩逝12年後,這位後妃去世,享年92歲。

這位後妃,在嘉慶年間才封為貴妃,在乾隆當上太上皇後才封妃,在嫔位上待了46年。
相比後宮那些紅極一時的後妃,比如富察皇後、高貴妃、嘉貴妃、令貴妃、那拉皇後、純貴妃,她無子無寵,卻比這些後妃幸運得多。
在《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中都能找到她的身影,乾隆的婉嫔,後宮裡最默默無聞的存在。
史書上對她的家世隻有一句介紹,便是“陳延璋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乾隆的後妃中跟她家世相仿的隻有封号為“慶”的陸氏,家世介紹也隻有一句“陸士隆之女,蘇州人”。
陳氏和陸氏的家世非常相像,都是沒入旗的漢人。而且兩人早期的經曆也非常像,并不受寵,位分也低,但是自陸氏封“慶嫔”之後,恩寵便多了起來,後來還撫養了令貴妃的兒子,皇十五子永琰,此後變成了後宮令貴妃之下的第二人。
再看陳氏,自封“婉嫔”之後,在嫔位上一待就是46年,直到乾隆都退位當太上皇了才再進一步晉封為妃。
在後宮中,陳氏作為潛邸舊人,資曆深厚。但是她不但比不上起點相同的潛邸舊人,連新人也比不上。沒有恩寵,沒有子嗣,沒有像其他漢人嫔妃那樣入旗,連養子養女都沒有。
乾隆還是王爺時,嫡福晉是富察氏,側福晉是那拉氏和高氏,至于後來我們通過《如懿傳》熟知的愉妃珂裡葉特氏、嘉貴妃金氏、純妃蘇氏都是格格,跟陳氏當時的地位是一樣的。
雍正十三年,乾隆繼承大統,第一次封後宮。富察氏封皇後、高氏封為貴妃,那拉氏為娴妃,格格蘇氏封為純嫔,金氏封為金貴人,珂裡葉特氏封為海常在,陳氏封為陳常在。
乾隆二年,純嫔、金貴人、海常在、陳常在各晉一位,是為純妃、嘉嫔、海貴人、陳貴人。
從這裡可知,珂裡葉特氏一開始跟陳氏的地位是一樣的,而且同樣不受寵。
但是珂裡葉特氏在乾隆六年生了皇五子永琪,同年便封為愉嫔。乾隆十年,又晉封為愉妃。
在乾隆的後宮,妃嫔封位分高低由這三個決定:第一,家世;第二,子嗣;第三,恩寵。
珂裡葉特氏便是因為子嗣晉封,純貴妃和嘉嫔子嗣多,而且恩寵也多,在乾隆心中地位也很高,生前就被封為貴妃,令妃從一個宮女一步步成為皇貴妃,也是因為子嗣和恩寵。
但是陳氏一無家世,二無子嗣,三無恩寵。
我們來看看陳氏在後宮有多沒存在感?
乾隆六年,珂裡葉特氏因為生了皇五子晉封為愉嫔。正好趕上太後大慶,乾隆初年進宮的柏氏,是江南進貢的美人,也從貴人晉封怡嫔。同年葉赫那拉氏進宮,封為貴人,二月便晉封為舒嫔,巧的是,這一年舒嫔隻有13歲,和陳氏入潛邸侍奉的年紀是一樣的。
這一年算是乾隆大封後宮了,但是陳氏并未得到晉封。
乾隆十年,令妃魏氏出現了,她本是一個小宮女,這一年先被封為貴人,同年便晉封為令嫔。這一年,珂裡葉特氏也封為愉妃。這次晉封依舊沒有陳氏的事。
直到乾隆十三年,乾隆又一次大封後宮,舒嫔封為舒妃,令嫔封為令妃,金氏晉封為嘉貴妃,後來的慶貴妃,在這一年還隻是陸貴人。在這一年,陳氏終于封為婉嫔,婉這個封号是乾隆親自標明的,當時内務府拟定了三個封号,分别是婉、巽、穎,“婉”在滿語中意思是“柔順的,聽話的”,這個封号可謂是婉嫔這一生的高度概括。
此後,同為潛邸舊人的富察皇後、那拉皇後、純貴妃、嘉貴妃等得寵、生子、又去世,新人入宮,一路晉封,後宮逐漸以令妃權勢最大,陳氏封嫔那年,封為貴人的陸氏也逐漸晉封為妃,隻有陳氏一直在婉嫔的位分上,每年生辰能得到乾隆皇帝二百兩銀子的賞賜。
在後宮,妃位意味着要麼有子要麼有寵,權勢地位已經很高了,隻低一級的嫔位要麼是資曆深厚,要麼是有點寵愛。而且嫔位跟下邊的貴人、常在最大的不同是,嫔位已經是一宮主位,掌一宮事,有正式的編制。可以說,這個位分隻要不惹事不犯錯,也不會被随意欺負。
是以,即便陳氏多年裡隻是一個嫔位,但是她不争不搶,也沒有生育子嗣損耗身體,反而活的時間更長。她熬死了一個又一個寵妃,在後宮裡始終不溫不火地過日子。
在後宮嫔妃眼裡,她就是一個沒什麼用的可憐女人,連利用價值都沒有。這也讓她躲過了嫔妃們的明争暗鬥,讓她能清清靜靜地過自己的日子。
直到乾隆五十九年,乾隆最後一次大封後宮,已經80歲高齡的陳氏,才從婉嫔這個位分上,晉封為婉妃,此時潛邸舊人,隻剩下陳氏一個了。
另外,嘉慶三年,乾隆皇帝還将巴林氏穎妃晉封為貴妃,陳氏意料之中的又沒被乾隆放在眼裡,沒有晉封。
嘉慶四年,乾隆皇帝崩逝,嘉慶六年,嘉慶帝尊封陳氏為婉貴太妃,直到嘉慶十二年,陳氏才薨逝,享年92歲,終生無子無女,是乾隆的後妃中最長壽的一位。
如果說乾隆在世時,陳氏的生活雖然平靜但畢竟因為位分低又沒有寵愛,過得壓抑。那麼在嘉慶皇帝登基後,陳氏就是實實在在的享福了,而且92歲高壽,在古代本就是福氣。
是以,會争不如長壽,陳氏這一生雖然無子無寵,但卻是乾隆的後妃中最有福氣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