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于安樂,死于憂患的清文宗

作者:肆草堂主人

近幾十年來有一股吹捧大清的明君聖主的風潮,網絡上也有很多拍馬文章。但,實際上他們往往把對于清朝的江山穩固起到真正非凡的作用的人給忘記了。清初,把多爾衮給忘記了,提起多爾衮就是和孝莊的纏綿故事。

同樣的,也把晚清的一位真正的明君給忘記了,反而把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寄托在了慈禧以及清末新政的時候。這個被人忽略的明君就是鹹豐皇帝。

生于安樂,死于憂患的清文宗

人們形容鹹豐是生于安樂,死于憂患的皇帝。說鹹豐死于憂患是沒問題的,因為他死時是從北京城逃出來的,英法聯軍剛剛打破北京城,萬園之園圓明園被燒了,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剛剛簽完。而且太平天國依舊存在在南方,依舊強大。但是,要說鹹豐生于安樂,就是明顯的太過擡舉道光皇帝了。鹹豐繼位前十年,大清剛剛簽了第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南京條約》,王朝的統治危機隻要不是誰都看得出來。鹹豐是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時候坐上皇位的,而且果不其然,初一繼位,屁股還沒坐熱就爆發了清朝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

我們可以這麼說,鹹豐是生于憂患死于憂患的悲劇皇帝。

曹操曾經評價自己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霸。我們同樣也可以說,設使沒有鹹豐皇帝,恐怕大清要早亡五十年,根本不可能苟延殘喘到辛亥革命。還能搞出一個“同光中興”的泡沫。

如果沒有鹹豐皇帝,那麼史書恐怕也要說一句,清之亡,實亡于道光,或者實亡于嘉慶,甚至實亡于乾隆。鹹豐皇帝對清朝的改變是翻天覆地的,其個人面對變局的應變能力遠超其父祖,膽略才識也遠超父祖。

抛開一般的打擊貪腐奢華,扭轉乾隆以來的官場風氣不說。他對漢族大臣們的重用提拔,真正放權,也是不能不提的。

生于安樂,死于憂患的清文宗

首先就是诏命曾國藩組建團練,就地鎮壓太平軍。其他的地方上各種人,無論官員還是秀才各種人,隻要你能招到兵,還能搞到錢,然後還能跑去鎮壓太平軍,就立馬發官帽子,要多大給多大。是真正的,招來一個班做班長,招來一個營就做營長,要是招了一個軍立馬就是軍長。不幸戰死了,也立即追封褒獎。是真正的把大權放下,不加以一點限制的。

也許很多人以為這是王朝危亡時期正常的應對,但是并不是每個王朝末期的君主都有這樣的放權的勇氣的。明朝的崇祯皇帝就是不敢放權,最終吊死煤山。元順帝也不想想放權,一直到明軍北伐之前,還在和各地起來的權臣軍閥争權傾軋,最終倉皇出逃。

能夠大膽的放權就是魄力,是以我們看到在太平天國平息之前,清朝統治穩定之前,清朝統治集團特别是滿漢之間是團結,基本沒有争權奪利。情況穩定之後,漢人大臣繼續掌握全權,即便由傾軋,也不劇烈。

生于安樂,死于憂患的清文宗

洋務運動的準備工作實際也是在鹹豐皇帝時候做的,是以太平天國運動一結束,清朝馬上就能開始洋務運動,一絲阻礙都沒有。

對于,清朝不了解的人可能無法了解鹹豐的魄力。清朝是滿洲貴族統治的國家,鹹豐之前,清朝的大權全部掌握在滿洲貴族手中。而從鹹豐開始,大權逐漸轉移到了漢人手中。這是非常了不起的,這實際上是在改變清朝的統治基礎。這是雍正想幹沒幹成,乾隆壓根不想幹的事情。至于嘉慶道光是既不想也沒本事幹,隻能維持着。敢放手改變已經是了不起了,更加了不起的是鹹豐還基本改成了。

自鹹豐之後,五十年清朝統治集團内部,沒有發生過滿漢之間的劇烈沖突。沒有出現兵戎相見的事情。辛亥革命之後,北洋的大員們多以前清故臣自居,對清室多加禮遇。也沒有真正發生大規模的清算運動,這都是鹹豐的功德。

我們可以大膽的做個假設,如果天假以年,鹹豐不是英年早逝,而是像他的祖先們一樣長壽,更加推進的融合滿漢,更加大力的推進洋務運動,那麼很多說的君主立憲制可能真的能建立,我們國家的很多恥辱就可能不會發生……

曆史沒有假設,一代明君沒來得及施展才華就駕崩了,隻留下後世無盡的罵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