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兵法精讀,運動戰戰法之圍城打援、虛實周旋、運動防禦一、圍城打援二、虛實周旋三、運動防禦

作者:軍史瞭望

作者:史倌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一、圍城打援</h1>

“圍城打援”,是以一部兵力圍困或進攻敵人的城市或重要據點,誘使鄰近地區的敵人前來增援,集中主力殲滅援敵于運動之中的一種打法。“圍城打援”,圍城是虛,打援是實。對此,毛主席一語點破:“……作戰方針應着重殲滅敵有生力量,然後敵占各據點自然容易為我收複。

為實作此方針應采取圍城打援辦法。圍攻城之目的不在得城,而在打援但是,圍城也并非虛而無實,如果圍城兵力達不到敲山震虎,調動敵人的目的,打援也就是一句空話。“圍城打援”總的要旨是:“攻敵所必救,消滅其救者,攻敵所必退,消滅其退者。”

實施“圍城打援”的戰術必須做到以下三點:一是正确選擇圍攻目标。這裡所說的目标主要指敵軍的要害部位,我攻擊之,敵人非救不可。選擇圍攻目标一般包括敵部署的戰略戰役要點、交通咽喉、通訊樞紐、後勤基地、敵之首腦機關等等,一旦我對上述目标發起圍攻,一般都能調動敵人前來支援,造就我于運動中消滅援敵之條件;

毛主席兵法精讀,運動戰戰法之圍城打援、虛實周旋、運動防禦一、圍城打援二、虛實周旋三、運動防禦

二是正确選擇打援戰場。“打援地區,自然要標明在敵人派援隊到被援地路線的中間,使敵兩地不能策應;并要距派援地略遠一些,因為派援地的兵力,比被援地多,策應也靈動些,是正确部署兵力(圍城之目的在于打援,是以,圍城的兵力部署相對要少,能迷惑敵人,對敵造成壓力,使其上當受騙即可,而兵力部署的重點應放在打援上,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打擊增援之敵,以保證有足夠的兵力迅速迂回包抄一路或多路援敵,求得全殲。

1947年10月中旬,晉察冀野戰軍遵照毛主席“調動敵人打運動戰”的訓示,采取圍攻徐水以吸引南北兩面敵人增援,殲滅運動之敵的方法,在清風店地區一舉殲滅了由石家莊出動向北增援的國民黨第3軍主力。

10月13日,晉察冀野戰軍第2縱隊向徐水城發起猛烈攻擊。經徹夜激戰,于14日拂曉前占領了南、北城關,緊逼城垣。徐水危在旦夕,敵急調5個步兵師、1個戰車團齊頭并進,解徐水之圍。

毛主席兵法精讀,運動戰戰法之圍城打援、虛實周旋、運動防禦一、圍城打援二、虛實周旋三、運動防禦

野戰軍司令員楊得志和政治委員羅瑞卿,第二政治委員楊成武令第2縱隊的第4、5旅繼續圍攻徐水,以進一步調動敵人。

此時,蔣介石認為我軍兵力不足,已陷入被動,與共軍決戰的時機已到,急令駐守石家莊第3軍軍長羅曆戍率領該軍主力,立即向保定以北開進,南北夾擊,圍殲共軍。

晉察冀野戰軍指揮員全面分析情況後認為,第3軍主力孤軍遠端北上,處于運動狀态,有利于我殲滅該敵,随即當機立斷,決心組織主力部隊秘密向南機動,力求殲敵第3軍主力于保定以南的清風店地區。同時,仍以部分兵力僞裝成野戰軍主力圍攻徐水,抗擊敵94軍和16軍的援兵,拖住敵人,為主力聚殲該敵争取時間。

毛主席兵法精讀,運動戰戰法之圍城打援、虛實周旋、運動防禦一、圍城打援二、虛實周旋三、運動防禦

18日晨,野戰軍首長親自率領第4縱隊,第2縱隊的第4、第6旅及第3縱隊的第9旅共6個旅,星夜兼程,疾馳南下,長途急行軍200至250裡,于19日晨分别到達指定地區,完全堵住了敵第3軍北上的去路。

19日午後,敵人進到清風店時,方知我軍已先期占領附近有利地形,意識到情況的嚴峻和複雜,部隊迅速猬集于清風店及其以東大小20多個村莊内,構築工事,組織防禦。

我軍抓住敵人後,決心早打快打,速戰速決,避免遭敵南北夾擊為此,19日晚,迅速調整部署,将敵人圍得水洩不通,完成了對敵人的戰役合圍。20日拂曉,乘敵人立足未穩,四面發起攻擊至21日12時,敵1萬餘人全部龜縮在這個不足400戶人家的村莊裡。22日3時,我軍以5個旅的兵力,對敵發起了最後總攻擊。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我第6旅主力由北向南攻,第4旅及12旅部分兵力由南和西南向北和東北攻,第10旅、11旅由東和東北向西和西南攻,第9旅由西向東猛攻,使敵人四面八方處處受擊,被動應付。

毛主席兵法精讀,運動戰戰法之圍城打援、虛實周旋、運動防禦一、圍城打援二、虛實周旋三、運動防禦

敵軍長羅曆戎見大勢已去,帶領殘兵敗将300餘人倉皇向東南突圍,途中被我34團和獨立第8旅殲滅。戰至11時30分,我軍殲敵第3軍軍部、第7師全部、第16軍第22師66團全部。俘敵第3軍軍長羅曆戎、副軍長楊光钰、第7師師長李用章以及官兵11400餘人,斃傷敵2000餘人,連同保定以北的阻擊戰,共殲敵1.7萬餘人。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二、虛實周旋</h1>

孫子曰:“兵者,詭道也。”毛主席打運動戰時深悟其道,最善與敵虛虛實實反複周旋,直至引誘敵人做出錯誤判斷,然後乘機殲敵。

毛主席認為,運動戰的最大特點是其“流動性”。這種流動,有時并不一定有全盤的計劃,而是根據戰場情況,敵變我變,調動敵人。毛主席強調,部隊“如果可以打仗,就在當地打仗;如果不能打時,就應不失時機,迅速地轉移到另一方向去有時為着各個擊破敵人,有剛才在這裡消滅了敵人,又立即轉移到另一方向去消滅敵人的;也有在這裡不利于戰鬥,要立即脫離此敵到另一方向去進行戰鬥的。如果情況特别嚴電,遊擊部隊不應久留一地,要像流水和疾風一樣,迅速地移動其位置。兵力轉移,一般都要秘密迅速。經常要采取巧妙的方法,去欺騙、引誘和迷惑敵人,例如聲東擊西、忽南忽北、即打即離、夜間行動等”。

毛主席兵法精讀,運動戰戰法之圍城打援、虛實周旋、運動防禦一、圍城打援二、虛實周旋三、運動防禦

四渡赤水就是毛主席運用虛實周旋最為成功的戰例。

1935年1月19日,紅一方面軍由遵義出發,分三.路的赤水方向開進。29日,紅軍各路縱隊經土城、元厚場向西第一次渡過赤水河。

2月初,川軍以10多個旅和黔軍的一部兵力,分多路圍追紅軍,滇軍3個旅也向這一方向急進,四面圍追堵截,企圖将紅軍殲滅在川黔邊境針對這情況,為儲存軍力,待機殲敵,(今威信)地區集結。2月18日至20日,紅軍在太平渡、二郎灘第二次渡過赤水河,回師黔北,迅速向桐梓、遵義方向前進,完全出敵意外,使追擊之敵已落在紅軍後面3至4天的路程。

毛主席兵法精讀,運動戰戰法之圍城打援、虛實周旋、運動防禦一、圍城打援二、虛實周旋三、運動防禦

此時蔣介石的嫡系部隊第1縱隊星夜兼程增援遵義。其59師和93師充當先鋒,已接近我前沿陣地。毛主席當即決定乘援敵孤軍冒進,隊形分散,而尾追之敵又被阻于婁山關以北的有利時機,集中主力殲敵于遵義以南地區。

28日,紅軍以部分兵力堅守陣地抗擊敵人攻擊,以紅1軍團主力從敵人戰鬥隊形間隙實施猛烈反擊,并直插敵第1縱隊指揮所。敵縱隊指揮官吳奇偉見狀驚慌萬分,丢下59師,率93師殘部約1個團向濫闆凳(地名)力向逃竄,紅1軍團窮追不舍,俘敵1800餘人和大批武器,敵殘兵敗将逃過烏江。

5日之内,中央紅軍連下桐梓、婁山關、遵義,擊潰和殲敵兩個師又8個團,俘敵3000餘人,繳獲槍2000餘支,取得了長征以來最大的勝利。

毛主席兵法精讀,運動戰戰法之圍城打援、虛實周旋、運動防禦一、圍城打援二、虛實周旋三、運動防禦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三、運動防禦</h1>

運動防禦是指敵向我進攻時,我大縱深設防。節節抵抗,不在一處陣地與敵死拼,逐漸遲滞消耗敵人運動防禦相對固守防禦、專守防禦而言,更具有靈活性和流動性它不是在固定地點或線上死守,不以保守某座城鎮或某一陣地為作戰目标,而是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旨毛主席說:“關于喪失土地的問題,常有這樣的情形,這是隻有喪失才能不喪失,這是‘将欲取之必先與之’的原則如果我們喪失的是上地而取得的是戰勝敵人,加恢複土地,再加擴大土地,這是賺錢的生意。”

是以,運動防禦所表現出來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是前所未有的。它可因敵情變化而變化,可以大踏步地前進,也可以大踏步後退,不拘泥于某一地域,隻要能夠在運動中捕捉戰機,殲滅敵人,即達到防禦之目的。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後,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内,連續進行三次戰役未得休整。于是,在第三次戰役結束後,除留少數部隊在第一線擔負警戒外,志願軍和人民軍主力撤退至漢城、橫城一線以北地區轉入休整,準備春季攻勢。

毛主席兵法精讀,運動戰戰法之圍城打援、虛實周旋、運動防禦一、圍城打援二、虛實周旋三、運動防禦

此時,美國當局對北韓戰争形勢已悲觀到了極點,擔心如果志願軍再次發動攻勢,将會把美國第8集團軍趕出北韓,同時也擔心蘇聯會乘機攻擊日本,而美國能夠用于保衛日本的部隊隻有在北韓作戰的第8集團軍。鑒于這種擔心,他們不得不考慮,一旦戰場形勢所迫,美第8集團軍不得不撤回日本。美國決策者們為此大傷腦筋。

在戰場上,于1950年12月下旬接替車禍死亡的沃爾頓·沃克出任美第8集團軍司令官的馬修·李奇微,對他的部隊進行了整頓。

為探明中朝軍隊的實力和部署,于1951年1月15日開始,發動了試探性進攻、當他探明志願軍第一線兵力不足,物資補給困難,短時間内不會發動進攻後,遂于1月25日開始,集中“聯合國軍”地面部隊16個師又3個旅和1個空降團共23萬餘人,将美英軍和南北韓軍混合配置,以美軍為主力。

毛主席兵法精讀,運動戰戰法之圍城打援、虛實周旋、運動防禦一、圍城打援二、虛實周旋三、運動防禦

以西線為重汽,在空軍支援下發動了全線反撲為了粉碎敵軍的進攻,志願軍和人民軍立即停止了休整,轉入第四次戰役此時,志願軍的兵力沒有得到任何補充,物資補給的困難狀況沒有得到任何改善,中朝軍隊第一線兵力共28萬人,與敵軍相比已沒有多少優勢。彭德懷司令員與金日成首相協商确定了“力争停止敵人前進,穩步打開戰局,并從各方面加緊準備,仍作長期打算的方針”。

根據這一方針,并針對敵軍進攻特點,彭德懷決定采取西頂東放的作戰方針,以韓先楚副司令員指揮第38、第50軍和人民軍第1軍團在西線漢城東西地區漢江兩岸,堅決阻擊敵軍進攻,牽制美軍主力,掩護志願軍主力在東線尋機殲敵;以鄧華副司令員指揮第39、第40、第42、第66軍向橫城以北地區集結,在人民軍第2、第3、第5軍團配合下,誘敵深入,尋機殲敵一部。

韓先楚指揮的志願軍和人民軍各部在兵力單薄,糧彈補給困難的情況下,依托野戰工事展開了頑強阻擊雖然敵軍有飛機和地面火力的強大支援,但志願軍和人民軍仍守住了漢江南岸的基本陣地,并斃傷敵1萬餘人有力地牽制了美軍主力,掩護了志願軍主力在東線的展開。

毛主席兵法精讀,運動戰戰法之圍城打援、虛實周旋、運動防禦一、圍城打援二、虛實周旋三、運動防禦

2月11日晚至13日晨,東線志願軍主力4個軍在人民軍3個軍團配合下,于橫城以北地區全殲南北韓第8師3個團和美第2師1個營,并殲南北韓第3、第5師各一部,共殲敵1.2萬餘人。而後以人民軍3個軍團和志願軍2個軍繼續向南發展,以志願軍6個團圍殲橫城以西砥平裡美第2師1個多團和法國營。

志願軍對砥平裡之敵連攻兩夜,雖予其重大殺傷,但未能全殲。15日,敵軍援兵趕到,增加志願軍攻擊的困難同時敵軍在整個戰線上構成新的防線和完成了縱深防禦部署,志願軍即使攻克砒平裡,也難打退敵軍的整個進攻為避免同敵軍拼消耗,志願軍遂于16日拂曉前主動撤出對砒平裡的攻擊,志願軍和人民軍全線轉入運動防禦,掩護志願軍後續兵團開進集結。

在第四次戰役開始以後,毛主席和周恩來鑒于戰場上敵軍在遭到志願軍打擊後撤退快,而志願軍停止攻擊後其轉入反撲也快,不允許志願軍進行休整的情況,于2月中旬決定,志願軍在北韓實行輪番作戰的方針,又以楊得志為司令員、李志民為政治委員的第19兵團(轄第63、第64、第65軍),陳赓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第3兵團(轄第12、第15、第60軍,陳赓未到職,由王近山副司令員率領)和在北韓休整的第9兵團為第二番作戰部隊,指令第19、第3兵團于2月中旬和3月中旬先後入朝,準備4月中旬前後接替第一線作戰。

毛主席兵法精讀,運動戰戰法之圍城打援、虛實周旋、運動防禦一、圍城打援二、虛實周旋三、運動防禦

為掩護志願軍第二番作戰部隊開進集結,創造下次戰役的有利條件,志願軍和人民軍第一線部隊以空間換取時間,從南至漢城、橫城一線,北至三八線地區,部署三道防線,每道防線縱深20-30公裡,采取兵力前輕後重,火力前重後輕的配置,逐山逐水節節抗擊。遲滞敵軍進攻,頑強防禦兩個月。至4月21日,将敵軍阻止于三八線地區志願軍第一番作戰部隊第3、第9、第19兵團到達前線已完成戰役展開,第四次戰役遂告結束。

此次戰役,志願軍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靈活運用堅守阻擊、戰役反擊和運動防禦等多種作戰方式,同人民軍一起共殲敵7.8萬餘人,圓滿完成了防禦任務,為後續兵團的開進集結争取了時間。

作者簡介:史倌,高校曆史老師,曆史研究員。長期耕耘于黨史、軍史、戰争史。歡迎廣大曆史愛好者交流批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