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主席兵法精读,运动战战法之围城打援、虚实周旋、运动防御一、围城打援二、虚实周旋三、运动防御

作者:军史瞭望

作者:史倌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一、围城打援</h1>

“围城打援”,是以一部兵力围困或进攻敌人的城市或重要据点,诱使邻近地区的敌人前来增援,集中主力歼灭援敌于运动之中的一种打法。“围城打援”,围城是虚,打援是实。对此,毛主席一语点破:“……作战方针应着重歼灭敌有生力量,然后敌占各据点自然容易为我收复。

为实现此方针应采取围城打援办法。围攻城之目的不在得城,而在打援但是,围城也并非虚而无实,如果围城兵力达不到敲山震虎,调动敌人的目的,打援也就是一句空话。“围城打援”总的要旨是:“攻敌所必救,消灭其救者,攻敌所必退,消灭其退者。”

实施“围城打援”的战术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正确选择围攻目标。这里所说的目标主要指敌军的要害部位,我攻击之,敌人非救不可。选择围攻目标一般包括敌部署的战略战役要点、交通咽喉、通讯枢纽、后勤基地、敌之首脑机关等等,一旦我对上述目标发起围攻,一般都能调动敌人前来支援,造就我于运动中消灭援敌之条件;

毛主席兵法精读,运动战战法之围城打援、虚实周旋、运动防御一、围城打援二、虚实周旋三、运动防御

二是正确选择打援战场。“打援地区,自然要选定在敌人派援队到被援地路线的中间,使敌两地不能策应;并要距派援地略远一些,因为派援地的兵力,比被援地多,策应也灵动些,是正确部署兵力(围城之目的在于打援,因此,围城的兵力部署相对要少,能迷惑敌人,对敌造成压力,使其上当受骗即可,而兵力部署的重点应放在打援上,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击增援之敌,以保证有足够的兵力迅速迂回包抄一路或多路援敌,求得全歼。

1947年10月中旬,晋察冀野战军遵照毛主席“调动敌人打运动战”的指示,采取围攻徐水以吸引南北两面敌人增援,歼灭运动之敌的方法,在清风店地区一举歼灭了由石家庄出动向北增援的国民党第3军主力。

10月13日,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向徐水城发起猛烈攻击。经彻夜激战,于14日拂晓前占领了南、北城关,紧逼城垣。徐水危在旦夕,敌急调5个步兵师、1个战车团齐头并进,解徐水之围。

毛主席兵法精读,运动战战法之围城打援、虚实周旋、运动防御一、围城打援二、虚实周旋三、运动防御

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和政治委员罗瑞卿,第二政治委员杨成武令第2纵队的第4、5旅继续围攻徐水,以进一步调动敌人。

此时,蒋介石认为我军兵力不足,已陷入被动,与共军决战的时机已到,急令驻守石家庄第3军军长罗历戍率领该军主力,立即向保定以北开进,南北夹击,围歼共军。

晋察冀野战军指挥员全面分析情况后认为,第3军主力孤军远程北上,处于运动状态,有利于我歼灭该敌,随即当机立断,决心组织主力部队秘密向南机动,力求歼敌第3军主力于保定以南的清风店地区。同时,仍以部分兵力伪装成野战军主力围攻徐水,抗击敌94军和16军的援兵,拖住敌人,为主力聚歼该敌争取时间。

毛主席兵法精读,运动战战法之围城打援、虚实周旋、运动防御一、围城打援二、虚实周旋三、运动防御

18日晨,野战军首长亲自率领第4纵队,第2纵队的第4、第6旅及第3纵队的第9旅共6个旅,星夜兼程,疾驰南下,长途急行军200至250里,于19日晨分别到达指定地区,完全堵住了敌第3军北上的去路。

19日午后,敌人进到清风店时,方知我军已先期占领附近有利地形,意识到情况的严峻和复杂,部队迅速猬集于清风店及其以东大小20多个村庄内,构筑工事,组织防御。

我军抓住敌人后,决心早打快打,速战速决,避免遭敌南北夹击为此,19日晚,迅速调整部署,将敌人围得水泄不通,完成了对敌人的战役合围。20日拂晓,乘敌人立足未稳,四面发起攻击至21日12时,敌1万余人全部龟缩在这个不足400户人家的村庄里。22日3时,我军以5个旅的兵力,对敌发起了最后总攻击。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我第6旅主力由北向南攻,第4旅及12旅部分兵力由南和西南向北和东北攻,第10旅、11旅由东和东北向西和西南攻,第9旅由西向东猛攻,使敌人四面八方处处受击,被动应付。

毛主席兵法精读,运动战战法之围城打援、虚实周旋、运动防御一、围城打援二、虚实周旋三、运动防御

敌军长罗历戎见大势已去,带领残兵败将300余人仓皇向东南突围,途中被我34团和独立第8旅歼灭。战至11时30分,我军歼敌第3军军部、第7师全部、第16军第22师66团全部。俘敌第3军军长罗历戎、副军长杨光钰、第7师师长李用章以及官兵11400余人,毙伤敌2000余人,连同保定以北的阻击战,共歼敌1.7万余人。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二、虚实周旋</h1>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毛主席打运动战时深悟其道,最善与敌虚虚实实反复周旋,直至引诱敌人做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

毛主席认为,运动战的最大特点是其“流动性”。这种流动,有时并不一定有全盘的计划,而是根据战场情况,敌变我变,调动敌人。毛主席强调,部队“如果可以打仗,就在当地打仗;如果不能打时,就应不失时机,迅速地转移到另一方向去有时为着各个击破敌人,有刚才在这里消灭了敌人,又立即转移到另一方向去消灭敌人的;也有在这里不利于战斗,要立即脱离此敌到另一方向去进行战斗的。如果情况特别严電,游击部队不应久留一地,要像流水和疾风一样,迅速地移动其位置。兵力转移,一般都要秘密迅速。经常要采取巧妙的方法,去欺骗、引诱和迷惑敌人,例如声东击西、忽南忽北、即打即离、夜间行动等”。

毛主席兵法精读,运动战战法之围城打援、虚实周旋、运动防御一、围城打援二、虚实周旋三、运动防御

四渡赤水就是毛主席运用虚实周旋最为成功的战例。

1935年1月19日,红一方面军由遵义出发,分三.路的赤水方向开进。29日,红军各路纵队经土城、元厚场向西第一次渡过赤水河。

2月初,川军以10多个旅和黔军的一部兵力,分多路围追红军,滇军3个旅也向这一方向急进,四面围追堵截,企图将红军歼灭在川黔边境针对这情况,为保存军力,待机歼敌,(今威信)地区集结。2月18日至20日,红军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回师黔北,迅速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完全出敌意外,使追击之敌已落在红军后面3至4天的路程。

毛主席兵法精读,运动战战法之围城打援、虚实周旋、运动防御一、围城打援二、虚实周旋三、运动防御

此时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第1纵队星夜兼程增援遵义。其59师和93师充当先锋,已接近我前沿阵地。毛主席当即决定乘援敌孤军冒进,队形分散,而尾追之敌又被阻于娄山关以北的有利时机,集中主力歼敌于遵义以南地区。

28日,红军以部分兵力坚守阵地抗击敌人攻击,以红1军团主力从敌人战斗队形间隙实施猛烈反击,并直插敌第1纵队指挥所。敌纵队指挥官吴奇伟见状惊慌万分,丢下59师,率93师残部约1个团向滥板凳(地名)力向逃窜,红1军团穷追不舍,俘敌1800余人和大批武器,敌残兵败将逃过乌江。

5日之内,中央红军连下桐梓、娄山关、遵义,击溃和歼敌两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余人,缴获枪2000余支,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胜利。

毛主席兵法精读,运动战战法之围城打援、虚实周旋、运动防御一、围城打援二、虚实周旋三、运动防御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三、运动防御</h1>

运动防御是指敌向我进攻时,我大纵深设防。节节抵抗,不在一处阵地与敌死拼,逐步迟滞消耗敌人运动防御相对固守防御、专守防御而言,更具有灵活性和流动性它不是在固定地点或线上死守,不以保守某座城镇或某一阵地为作战目标,而是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旨毛主席说:“关于丧失土地的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这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上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的生意。”

因此,运动防御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是前所未有的。它可因敌情变化而变化,可以大踏步地前进,也可以大踏步后退,不拘泥于某一地域,只要能够在运动中捕捉战机,歼灭敌人,即达到防御之目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连续进行三次战役未得休整。于是,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后,除留少数部队在第一线担负警戒外,志愿军和人民军主力撤退至汉城、横城一线以北地区转入休整,准备春季攻势。

毛主席兵法精读,运动战战法之围城打援、虚实周旋、运动防御一、围城打援二、虚实周旋三、运动防御

此时,美国当局对朝鲜战争形势已悲观到了极点,担心如果志愿军再次发动攻势,将会把美国第8集团军赶出朝鲜,同时也担心苏联会乘机攻击日本,而美国能够用于保卫日本的部队只有在朝鲜作战的第8集团军。鉴于这种担心,他们不得不考虑,一旦战场形势所迫,美第8集团军不得不撤回日本。美国决策者们为此大伤脑筋。

在战场上,于1950年12月下旬接替车祸死亡的沃尔顿·沃克出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的马修·李奇微,对他的部队进行了整顿。

为探明中朝军队的实力和部署,于1951年1月15日开始,发动了试探性进攻、当他探明志愿军第一线兵力不足,物资补给困难,短时间内不会发动进攻后,遂于1月25日开始,集中“联合国军”地面部队16个师又3个旅和1个空降团共23万余人,将美英军和南朝鲜军混合配置,以美军为主力。

毛主席兵法精读,运动战战法之围城打援、虚实周旋、运动防御一、围城打援二、虚实周旋三、运动防御

以西线为重汽,在空军支援下发动了全线反扑为了粉碎敌军的进攻,志愿军和人民军立即停止了休整,转入第四次战役此时,志愿军的兵力没有得到任何补充,物资补给的困难状况没有得到任何改善,中朝军队第一线兵力共28万人,与敌军相比已没有多少优势。彭德怀司令员与金日成首相协商确定了“力争停止敌人前进,稳步打开战局,并从各方面加紧准备,仍作长期打算的方针”。

根据这一方针,并针对敌军进攻特点,彭德怀决定采取西顶东放的作战方针,以韩先楚副司令员指挥第38、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在西线汉城东西地区汉江两岸,坚决阻击敌军进攻,牵制美军主力,掩护志愿军主力在东线寻机歼敌;以邓华副司令员指挥第39、第40、第42、第66军向横城以北地区集结,在人民军第2、第3、第5军团配合下,诱敌深入,寻机歼敌一部。

韩先楚指挥的志愿军和人民军各部在兵力单薄,粮弹补给困难的情况下,依托野战工事展开了顽强阻击虽然敌军有飞机和地面火力的强大支援,但志愿军和人民军仍守住了汉江南岸的基本阵地,并毙伤敌1万余人有力地牵制了美军主力,掩护了志愿军主力在东线的展开。

毛主席兵法精读,运动战战法之围城打援、虚实周旋、运动防御一、围城打援二、虚实周旋三、运动防御

2月11日晚至13日晨,东线志愿军主力4个军在人民军3个军团配合下,于横城以北地区全歼南朝鲜第8师3个团和美第2师1个营,并歼南朝鲜第3、第5师各一部,共歼敌1.2万余人。而后以人民军3个军团和志愿军2个军继续向南发展,以志愿军6个团围歼横城以西砥平里美第2师1个多团和法国营。

志愿军对砥平里之敌连攻两夜,虽予其重大杀伤,但未能全歼。15日,敌军援兵赶到,增加志愿军攻击的困难同时敌军在整个战线上构成新的防线和完成了纵深防御部署,志愿军即使攻克砒平里,也难打退敌军的整个进攻为避免同敌军拼消耗,志愿军遂于16日拂晓前主动撤出对砒平里的攻击,志愿军和人民军全线转入运动防御,掩护志愿军后续兵团开进集结。

在第四次战役开始以后,毛主席和周恩来鉴于战场上敌军在遭到志愿军打击后撤退快,而志愿军停止攻击后其转入反扑也快,不允许志愿军进行休整的情况,于2月中旬决定,志愿军在朝鲜实行轮番作战的方针,又以杨得志为司令员、李志民为政治委员的第19兵团(辖第63、第64、第65军),陈赓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第3兵团(辖第12、第15、第60军,陈赓未到职,由王近山副司令员率领)和在朝鲜休整的第9兵团为第二番作战部队,命令第19、第3兵团于2月中旬和3月中旬先后入朝,准备4月中旬前后接替第一线作战。

毛主席兵法精读,运动战战法之围城打援、虚实周旋、运动防御一、围城打援二、虚实周旋三、运动防御

为掩护志愿军第二番作战部队开进集结,创造下次战役的有利条件,志愿军和人民军第一线部队以空间换取时间,从南至汉城、横城一线,北至三八线地区,部署三道防线,每道防线纵深20-30公里,采取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的配置,逐山逐水节节抗击。迟滞敌军进攻,顽强防御两个月。至4月21日,将敌军阻止于三八线地区志愿军第一番作战部队第3、第9、第19兵团到达前线已完成战役展开,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

此次战役,志愿军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灵活运用坚守阻击、战役反击和运动防御等多种作战方式,同人民军一起共歼敌7.8万余人,圆满完成了防御任务,为后续兵团的开进集结争取了时间。

作者简介:史倌,高校历史老师,历史研究员。长期耕耘于党史、军史、战争史。欢迎广大历史爱好者交流批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