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知道“銅臭味”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嗎?

“銅臭味”,這個詞并不生僻,通常是用來形容那些低俗的暴發戶,有時候我們也用來朋友間開玩笑,說某人有錢,滿身銅臭雲雲,總的來說還是帶有比較強的貶義。

那不知道大家是否清楚這個詞的由來嗎?這事還得從漢靈帝說起……

東漢中平二年,漢靈帝劉宏後宮内庫極度缺錢,卻斂财無門,這時就有人給他出了個馊主意。

什麼主意呢?賣官!明碼标價,童叟無欺。

這時候有個叫崔烈的人聽說了這個事,于是便起了心思。這個崔烈是當時的一個名流,還擔任過郡守和九卿的職位,那是相當不錯了。可是這老先生官瘾有點大,他還不滿意,有着更高的追求,他想買個司徒的官做做。

東漢時期,司徒、司空和太尉,稱為三公,差不多是我們現在的總理級别職務吧。

當時漢靈帝對三公的标價是一千萬。不過崔烈不知道是沒錢呢還是覺得這個價格有點虛高,于是就讓漢靈帝給他打個折。

嗯,打幾折呢?五折!也就是說出五百萬。大家都說漫天要價,坐地還錢。說實在的,這個還價有點狠,一般人還真開不了這個口。你想想看,三公啊!那是朝堂上最頂尖的那一撮了,有的是人想要這個位置。

不過你還别說,這事最後還真成了。崔烈通過靈帝的乳母的關系,花了五百萬,搞定!當上了司徒!

據說事後漢靈帝是有些後悔的,覺得這個折扣打得有些大了,在授官那天感歎:“悔不小靳,可至千萬。”

崔烈花錢當上司徒之後,因他以前算是個名流,還是愛惜自己的名聲的,于是有天便問他的兒子崔鈞,說我現在當上司徒後,外面人現在是怎麼議論我的?

崔鈞就答道:“父親大人,你素有名聲,還擔任過郡守等職位,大家都認為你應該官至三公,可你現在當上了司徒,天下人卻對你失望了!”

崔烈驚問:“這是為何?”

崔鈞便超給力地給了一個奇葩的答案:“議論你的人都嫌棄你有銅臭!”

哈哈,這就是“銅臭味”這個詞的由來了!

不過崔烈這個人,雖然他那個三公是花錢買的,但本質不壞,也就是官瘾大了一點,在位期間也沒做過什麼有損國家的事。

他的兒子崔鈞,後來參加過讨伐董卓的行動,崔烈受到牽連,被董卓逮捕入獄,直到董卓被誅後才放出來,當了城門校尉。

初平三年,李催、郭汜縱兵進犯長安。以崔烈的财富和地位,本可以事先安排安全穩妥的逃生路線,但在那個緊急關頭,這位老先生卻迸發出那個時代士族文人的骨氣和血性,并沒有事先逃離,及至亂兵入城,應該還以文弱之軀組織了抵抗,為亂兵所殺。

若以家國論,當為烈士!

竊以為《後漢書》之是以為他立傳,除了他的買官創舉外,這該是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