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犁城文史】邢侗世家

【犁城文史】邢侗世家

明代洪武年間,原居河北省河澗府石門橋的邢氏兄弟二人,奉诏移民,落籍山東省臨邑縣城北門外任家樓村,長兄叫邢伯通,弟弟叫邢伯住。

明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與侄兒建文皇帝争奪皇位,山東、河北慘遭鐵騎踐踏,人不存二三。邢伯住毅然投軍,跟随燕王讨伐天下,因功擢升軍官,落籍喜風口。臨邑僅存邢伯通一支,邢伯通務農種田,三世單傳,直到第四世邢政出世之後,邢氏香火才漸漸旺盛起來。

邢政少年有大志,發憤讀書,成化年間考中舉人,先任靜海縣知縣,任職期滿考核優良,擢升岢岚州知府,因為得罪宦官劉謹,辭官還鄉,隐居任家樓,訓子教孫,病故之後葬于任家樓祖瑩。邢政生邢溥,邢溥官緻博野縣教谕,邢溥生三子,長子邢如默,嘉靖八年考中進士,先任知縣,因政迹顯著,官緻吏科給事中。

次子邢如愚,官緻州斷事 ,三子邢如約,年少多病,在家待奉母親許氏,邢氏漸漸成為臨邑望族。邢如約自幼身體多病,他喜歡閱讀扁鵲醫書,立志長大之後不做良臣,便做良醫。

閑暇之餘,閱讀《論語》和《春秋》,竟然過目不忘,融會貫通,悟出真谛。因他身體嬴弱,又是家中幼子,自幼受到慈母和兄長的呵護,一直未能去參加考試,讓他感到很委屈。

臨邑自古稱犁邱,境内河流衆多,水泊叉道,數不勝數,古代大禹疏通九河,臨邑有四條古河道。任家樓莊北有一塔莊,此處有一大水泊,它西接鈎盤河,寬闊數十丈,深兩丈,水勢浩淼如煙,蘆葦茂密無邊,水泊裡魚蝦成群,水鴨大雁,浮遊覽食,其樂融融,一片田園風光。

邢如約十四歲那一年,村裡幾個小夥伴約他到塔莊水泊釣魚,邢如約征得母親的同意,手持釣魚杆來到塔莊水泊釣魚。幾個小夥伴各自挑選了一個合适的位置,聚精會神釣魚。邢如約無論做什麼事都很認真,他先朝水裡撒了一把魚餌,然後才甩鈎垂釣。

邢如約的魚餌是他自己用香料和小麥面粉精心配制,撒下魚餌不一會兒,水裡的魚兒紛紛前來争食,邢如約手氣很順,很快就釣了半漁婁形形色色的魚。眼見得太陽已經晌午,小夥伴們都開始準備收竿回家,邢如約心滿意足,也正想收竿,忽然,他見水中的魚漂猛然一沉,手中的魚杆也抖動了一下,邢如約順勢将魚杆一甩,将魚兒釣出水面抛到岸邊。

邢如約仔細一看大吃一驚,他發現自己最後釣出來的不是一條魚,而是一隻賴蛤蟆。

臨邑民間有個風俗,認為賴蛤蟆和岐頭蛇是不祥之物,釣魚者最怕釣到賴蛤蟆。賴蛤蟆學名叫蟾蜍,它的身上長滿大小不一的肉疙瘩,很讓人讨厭,更要命的是它身上生有一條毒腺,它能分泌出一種黃色的毒液,中醫稱之為蟾酥,稍不小心,毒液濺到人的眼晴裡,能緻人終生失明殘疾。邢如約讀過很多醫書,他知道蟾酥的厲害,他小心翼翼,伸手去解釣鈎。

突然間,邢如約大驚失色,臉似黃土,他發現自己竟然釣了一隻三足蟾。邢如約失口“嗳呀”一聲,雙手掩面,嚎啕大哭不止。

同來的小夥伴們誤以為邢如約被毒尜魚刺傷了,紛紛放下手裡的釣杆想趕過來慰問,魯北平原的水泊裡生長着一種形似鲶魚、脊背上長着幾根毒刺的魚,人稱尜魚,被這種魚刺傷之後奇疼難忍,釣魚人經常遇到這種事。

邢如約擔心小夥伴們看見賴蛤蟆,連忙大聲喝道:“都别動,誰也不許過來。”衆小夥伴一聽,都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原來,臨邑民間有一種忌諱,傳說誰見到岐頭蛇和三足蟾就大禍臨頭,半月之内必遭橫死。邢如約釣上來的恰好是一隻三足蟾。邢如約擔心禍不單行,再秧及小同伴們,是以才大聲吆喝,不讓他們過來。

邢如約哭了一陣,心想:即然自己大禍臨頭,何必留下它再禍害别人?想到這裡,他毅然掏刀割斷絲線,用腳将三足蟾踩死,将它埋入灣邊的泥沙中,然後,又将漁婁裡的魚統統倒進水裡,灑淚而去。

邢如約的母親許氏,是臨邑許侃孫女,許侃是舉人出身,官緻知府,以清操廉潔著稱,是臨邑名噪一時的人物。許氏出身書香門第,知情達理,善于持家,她的丈夫長年在外做教谕,她一個人在家教養三個兒子,長子、次子長大成人之後,先後外出做官,家中僅有幼子與她相依為命。

【犁城文史】邢侗世家

長子邢如默官緻吏科給事中之後,替嘉靖皇帝督查大臣奏章,深受皇帝信任,先後任戶、禮、吏科給事中。邢如默屢次三番托人捎信,想接母親及幼弟去京城居住,頤養天年。無奈,許氏故土難離,托辭不去,一心想給小兒子完婚之後享受弄孫之樂。

邢如約天生孝順,他回家之後強裝笑顔,擔心母親知道自己遭遇三足蟾的事,惹母親傷心。他草草地勉強吃了幾口飯,佯稱勞累躲進書房裡給父親和長兄各寫了一封書信,述說了自己遭遇三足蟾的事,一邊寫一邊流淚。

寫完書信之後,他思忖母親已經年過半百,世上最讓母親傷心的事就是白發人送黑發人,自己僅有半個月的活頭,他想在半個月之内加倍孝順母親,思來思去,也想不出個孝順母親的好辦法,就擦幹眼淚出來跟母親說話。

不料,母親許氏早已看出兒子蔫頭耷腦的樣子,開始,她認為兒子沒釣到魚不高興,并沒十分在意,兒子自幼嬌生慣養,身體一直不算強壯,是以,她從不大聲呵斥他,平時,兒子很孝順,也很少讓她操心。許氏做事一直很細心,她忽然睨見兒子的眼睛紅紅的,象是剛剛哭過,許氏頓時心神不安,問道:“吉甫,有人欺負你嗎?”吉甫是邢如約的号。邢如約強裝笑顔,答道:“母親多心了,沒人欺負孩兒。”

許氏盯着兒子看了一會兒,又誤以為兒子與小夥伴們打架吃了虧,就責備道:“吉甫,你父親與兩個哥哥不在家,你就是家中的頂梁柱,好男兒有淚不輕彈,你遇到一點委屈怎麼就能哭哭啼啼呢?”邢如約一聽,忍不住淚如雨下,他跪在地上雙手抱着母親的腿放聲大哭道:“母親,孩兒不孝,惹您生氣了,從今之後,母親要多多保重,勿要再挂念兒子……”一邊哭一邊“嗵嗵”磕頭不止。

許氏見狀心疼不已,她雙手抱着兒子的頭,眼裡噙滿了眼花,她不明白兒子是為什麼?兒子長了這麼大,她從未見兒子如此傷心欲絕,她懷疑兒子有什麼事瞞着自己,就厲聲喝道:“吉甫,你有事說事,何故做女兒态?人生最大的事莫過生與死,好男兒即便是死,也該死的轟轟烈烈,頂天立地。你有何事,盡管給母親說,母親替你做主。”邢如約一怔,立刻止住悲聲,他擡頭望了望母親,隻見母親的眼睛裡透出一絲剛毅的神态。

邢如約自幼沒遠離過母親,他很了解母親的性格,她心地善良,樂于助人,勤簡持家,和睦鄉鄰。家中每遇到什麼疑難之事,她總能雷厲風行,遇事果斷,從不拖泥帶水。想到這裡,邢如約一五一十,從頭到尾,向母親述說了自己釣到三足蟾的經過。

許氏聽後呆了片刻,她不僅沒有絲毫的悲傷,反而臉上浮起一縷笑絲,連聲稱贊道:“好,好孩子,你做的對。”邢如約大惑不解,不明白母親為何反而高興,他拭幹了眼淚,疑惑不解地望着母親。許氏歎息道:“吉甫,你踩死三足蟾埋入泥沙之中,是為什麼?”

邢如約答道:“孩兒遭遇三足蟾,自思半月之内必死,惹母親悲傷。孩兒覺的不該再留下它禍害别人,再讓别人家再失去親人。”母親一聽,破涕而笑,說道:“孩子,你大禍臨頭,仍存有這一絲善念,也許你的所做所為能感動佛祖,會保佑你逢兇化吉。”

邢如約一聽,破涕而笑,覺的母親說的很有道理,心裡的恐懼一掃而光。許氏趁機又開導了幾句,勸兒子今後廣做善事。許氏一邊說一邊吩咐婢女陪她去廟裡燒香。

從此,邢如約遵照母親的話,他修橋鋪路,救濟窮人,毫不吝啬,他覺的人的生命無論長短,隻有多做一些善事,心裡才能得到安慰。一晃半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邢如約平安無恙。許氏這才暗地裡松了一口氣,慶幸兒子逢兇化吉。邢如約從此信佛,成為一名虔誠的佛教徒。他終生行善事,人稱“佛子”。 明代著名文學家、南京兵部尚書王世貞贊道:“諸方納子俱稱佛,一邑嬰兒半姓邢。”

第二年,邢如約娶了一位姓趙的女子為妻子,不料,一晃十年過去了,趙氏沒能生育一男半女。母親許氏暗暗着急,屢次去觀音庵燒香許願,求送子娘娘早送貴子,趙氏仍然毫無動靜。許氏大失所望,打算勸兒子另娶别的女子為側室。沒想到,邢如約不肯答應,他怕趙氏傷心。許氏無奈,暗中跟兒媳趙氏商量,讓她勸說丈夫。邢如約仍不肯同意。又過了一年,邢如約原配夫人趙氏因病去世了,

邢如約又續娶了德平萬氏,萬氏是元朝驸馬萬缗的後裔,書香門第,知情達理,萬氏剛剛十五歲,邢如約就把她娶過了門。邢如約的母親許氏憐憫萬氏年少,擔心她進門後不能持家,格外關心疼愛她。萬氏孝順婆婆,和睦姑嫂,格外懂事。萬氏比丈夫小十二歲,她天生賢慧,心地善良。她十九歲生了一個女兒,人稱邢大姊。數年之後,又連生兩個女兒,直到二十七歲時才生下一個兒子。是以,中國明代才誕生了一位名垂千古的人物。

【犁城文史】邢侗世家

作者簡介: 孫建功 ,山東省作協會員,2017年被評為"德州市高層以人才",代表作《路虎子傳奇》、《邢侗研究》、《邢侗、邢慈靜兄妹研究》、《邢侗、邢慈靜兄妹故事》等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