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天是毛岸英的生日,他28歲時以身許國……

今天是毛岸英的生日,他28歲時以身許國……
今天是毛岸英的生日,他28歲時以身許國……

@文/崔東浩 張桂聞 吳滔滔

「普通一兵」

1942年5月,一封不同尋常的信被送到了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的桌前。

時年未滿20歲,正在蘇聯留學的毛岸英主動請纓,在信中表達了奔赴革命一線的強烈願望。

但是信發出十幾天,毛岸英一直沒收到回音。是信還未送到,還是斯大林未曾拆開那封信?抑或斯大林隻是将其當作一位青年的心血來潮……

正當毛岸英心急如焚之時,蘇聯政治部副主任曼努意爾斯基将軍來國際兒童院探望各國的孩子,毛岸英感覺到自己的機會來了。

他想方設法找到了曼努意爾斯基,滔滔不絕地和将軍談論起了衛國戰争的發展态勢和對世界局勢的看法。“謝廖沙(注:毛岸英的外文名),你很有出息,你對戰争的形式、戰争的程序,有分析,有判斷!”直到此時,毛岸英才終于道出願望——奔赴前線。

“這不可能!你沒有加入蘇聯國籍,輪不到你上前線!”曼努意爾斯基直接拒絕了。

“我爸爸在中國打擊日本法西斯,斯大林在蘇聯打擊德國法西斯,目标都是一個。反法西斯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責任。不錯,我是中國人,也沒有加入蘇聯國籍,可這并不妨礙我去履行國際主義的責任啊!我不能眼看着德國法西斯的鐵蹄蹂躏您的國土,我要替千千萬萬被殺害的蘇聯人民報仇。”

看到将軍仍在猶豫,毛岸英便退一步請求道:“請您幫助我上軍校吧!我要掌握好打擊侵略者的本領!”那張略顯稚嫩的臉龐,眼中燃燒着革命的點點火苗,讓曼努意爾斯基将軍為之動容。這一次,毛岸英的請求終于得到了肯定的答複。

今天是毛岸英的生日,他28歲時以身許國……

毛岸英軍裝照

這位普通的中國青年——“謝廖沙”,先後在蘇雅士官學校、莫斯科列甯軍事學校、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深造,并以優異的表現加入聯共,後被授予中尉軍銜。蘇聯反法西斯戰争雖已接近尾聲,但一腔熱血的毛岸英仍堅決要求參戰,白俄羅斯、波蘭、捷克……每一處戰場都有他的身影。在戰火紛飛的歐洲戰場,淬煉出了一個中國青年堅定的共産主義信仰。

“謝廖沙,你這位毛澤東的兒子很勇敢。”紅軍攻克柏林後,毛岸英随部隊凱旋,在莫斯科受到斯大林的親切接見,斯大林表達了對這位革命新星的欣賞。但毛岸英謙遜地回答他:“報告斯大林同志,我和英雄紅軍一起作戰,隻不過是普通一兵。”

「回歸基層」

1946年初春,春寒料峭,毛岸英回到延安,回到了闊别已久的祖國,同年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今天是毛岸英的生日,他28歲時以身許國……

毛岸英回延安後和父親毛澤東的合影

毛澤東給兒子提出了新的要求:“你要補上勞動大學這一課!”

毛岸英爽快答應,并到延安縣柳林區二鄉吳家棗園吳滿有家進行勞動。

見到吳滿有的第一眼,毛岸英就打心底裡喜歡上了這位質樸的陝北叔叔,立即拜吳滿有為“老師”。吳滿有也熱情地接待了這個從莫斯科歸來的帥氣小夥。

今天是毛岸英的生日,他28歲時以身許國……

毛岸英背負行囊前往“勞動大學”

吳滿有是中共七大代表,又擔任延安縣參議會副議長,工作繁忙,經常不在家。他給兩個兒子作了分工:大兒子吳仲富負責手把手教毛岸英開荒種地、收割碾打;二兒子吳仲貴負責帶着毛岸英熟悉鄉裡、城裡和中央的機關。

在毛岸英拜師務農的日子,吳仲富每天早晨起身後就領着毛岸英到山上開荒墾地。最初,毛岸英不會使镢頭,掄起來隻管向上掏,不會左右來回掏,步子也跟不上,镢腦子也掄不圓,趔趔趄趄的。吳仲富橫走一步掏一下,一挪一撬,反反複複地示範動作,毛岸英虛心地學習着,走了幾個來回便熟練了。

為了在南山裡挖出六十多垧坡地,必須把滿坡窪的野草、灌木等全部刨淨。這種勞動強度一般人難以承受,但毛岸英肯吃苦、賣力氣;勤學好問,從不偷懶。手上磨出了血泡,手腕被老镢震得疼痛難忍,他也從不退縮。

今天是毛岸英的生日,他28歲時以身許國……

影視作品《毛岸英》中毛岸英(右)與大家一起勞作

衣服破了自己縫,扣子掉了自己綴,還學着燒火做飯,焖黃米幹飯,炒酸菜粉條,蒸米飯餾馍馍……毛岸英在學習勞動期間,什麼都幹。他不僅和吳滿有一家老小成了至交,而且與幫工後生們也相交甚好,不分彼此。在村裡人眼裡,毛岸英這個“高幹子弟”不僅沒有架子,幹活也有模有樣。

對毛岸英的表現,吳滿有看在眼中,記在心上,更加上心地幫助和教導他,每次向毛澤東提起他時總是贊不絕口。在日複一日的勞動中,毛岸英逐漸學會并掌握了開荒、鋪場、碾場、揚場等本領。他瘦了、黑了,但身體更結實,人也顯得更精神了。

「以身許國」

“嗚——嗚——”汽笛的轟鳴劃破了往日的寂靜。1950年10月,漫天白雪籠罩着被戰火摧殘的北韓半島,淩厲的北風在這無邊無際的荒野上盡情地咆哮,一顆顆碩大的冰粒擊打着大地。

1950年10月7日晚,毛澤東設家宴為彭德懷送行,毛岸英作陪。席間,毛岸英對彭德懷說:“彭叔叔,為抗美援朝,上前線打仗可有我一份。”彭德懷一聽就不同意:“去北韓有危險,美國飛機到處轟炸,在後方搞建設也是抗美援朝。”毛澤東說:“你就收留了他吧。岸英會講俄語、英語,你到北韓,讓他擔任翻譯工作也好。”

1950年,抗美援朝戰争爆發。新婚不久的毛岸英如願入朝參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俄語翻譯和秘書。他工作積極、認真負責,迅速熟悉了機關業務。

今天是毛岸英的生日,他28歲時以身許國……

毛岸英(後排左二)入朝之前最後一張照片

在遠方的戰場,毛岸英未有一絲停歇,到崗後,他就一直忙于整理中朝聯軍會議的記錄,夜以繼日地工作。除了彭德懷等少數幾位上司了解他的身世外,其他人都隻知道他是一個活潑、樸實、能幹的普通年輕人。

1950年11月25日,前線的哨兵拉響了防空警報,毛岸英随着大部隊躲到防空洞裡,内心卻十分焦灼,在戰争的關鍵時刻,還有很多的戰況需要通過作戰室向首長報告,并把首長的各種指令下達到一線部隊。

毛岸英越想越着急,等空襲的警報剛一解除,他就不顧一切地沖向了作戰室。

外面的硝煙仍未散去,毛岸英在作戰室裡争分奪秒地工作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此時,狡猾的美國軍機竟然殺了個回馬槍,投下了幾十枚凝固汽油彈。

作戰室内,熊熊烈火吞噬了一切,作戰室和周圍的大片地區瞬間被濃煙籠罩。在千餘度的高溫中,跑進去的四個人最後隻有兩名參謀成功脫險。毛岸英和作戰參謀高瑞欣不幸消失在了火海中……

今天是毛岸英的生日,他28歲時以身許國……

電影《長津湖》中毛岸英犧牲前的畫面

毛岸英烈士犧牲後,他的遺體被安葬在北韓平安南道侖郡志願軍烈士陵園裡,安息在他生前用鮮血和生命捍衛過的土地上。

今天是毛岸英的生日,他28歲時以身許國……

毛岸英同志之墓

“幾十萬老百姓的孩子,一道指令就上了戰場,我毛岸英有什麼理由不去?” 這句話至今仍然铿锵有力、擲地有聲。

今天是毛岸英的生日,他28歲時以身許國……

山東陽信縣城東約十公裡的張家集村坐落着毛岸英舊居,至今仍保留着毛岸英曾用過的桌椅和生活用品。1947年冬至1948年春,毛岸英化名楊永福,在這裡工作。他從未表明身份,一直穿着一件爸爸給他的肥大舊軍裝,寫字用的是鉛筆,筆記本是用五顔六色的舊紙合訂而成,顯得樸實、親和,深深融入到人民群衆中。

年僅28歲的毛岸英,為了中朝兩國人民的革命事業英勇地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和成千上萬把生命留在北韓的志願軍戰士一樣,以身許國,永垂青史!他代表着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将永垂不朽,他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将永遠教育和鼓舞我們青年一代。

監制:皮鈞

終審:蔺玉紅

審校:陳敏 劉曉 劉博文

編輯:郝志舟 申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