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平王貴為天子,為何自降身份,将太子送到鄭國做人質?

作者:縱橫五千年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為了加強信任、消除隔閡,經常采用質子的方式,将國君的兒子作為人質,送往另外一國作為人質。按理說,質子制度應該是兩個平等政權之間的一種外交手段。可是誰也沒想到,開創這項制度的居然是身為周天子的周平王!那麼,周平王為何要将自己的兒子當成人質呢?

根據史料的記載,周平王在位時期,鄭武公、鄭莊公先後擔任周王室的卿士,可是周平王卻信任虢公忌父,有意任命他為卿士。鄭莊公就向周天子詢問此事,對此周平王一口否認。在這種情況下,周平王與鄭莊公之間進行了一次交換人質的行為,“王子狐為質于鄭,鄭公子忽為質于周”。

周平王貴為天子,為何自降身份,将太子送到鄭國做人質?

身為天子,周平王的這種行為絕對是自降身份!分封制、宗法制是周朝的兩大支柱,從分封制的角度來說,鄭國是周朝的封國,周平王是君,鄭莊公是臣,雙方是君臣關系;從宗法制的角度來說,周平王是周王室的嫡系,屬于大宗,而鄭莊公是周王室的支系,屬于小宗。是以說雙方的地位很懸殊,可是周平王為何卻自降身份呢?

其實這個問題并不複雜,别看周平王是天子,但他從繼位那天開始,就面臨着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那就是他繼位的合法性不足,換言之許多諸侯國壓根就不承認他!事情還得從周平王的父親周幽王說起。周幽王在位時期,寵愛褒姒,就廢掉了王後申後以及太子宜臼(即周平王),改立伯服為太子。

周平王貴為天子,為何自降身份,将太子送到鄭國做人質?

太子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聞訊非常生氣,于是聯合缯國、許國以及犬戎,共同對付西周,之後殺死了周幽王,扶持宜臼為天子。不過當時周平王并沒有得到天下諸侯的認可,與此同時,虢公翰擁立周幽王的弟弟王子餘臣為天子。也就是說,當時的天下出現了兩位天子,一個是周平王,另一位是周攜王。

周平王雖然是周幽王的兒子,但他畢竟道義有虧,畢竟父親周幽王之死與他有關,是以天下諸侯都瞧不起這位天子。可是周平王實力有限,不僅沒能得到天下諸侯的承認,更無法消滅周攜王。直到公元前750年,晉文侯出兵襲殺攜王,才結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可是即使如此,周平王依然沒有得到大多數諸侯的承認。

周平王貴為天子,為何自降身份,将太子送到鄭國做人質?

在這種情況下,晉文侯、鄭武公、秦襄公保護着周平王東遷洛邑,這才成為周朝正統的天子。按理說晉文侯是周平王的“保護神”,可是僅過了一年,晉文侯就死了,自此晉國陷入内亂,幾十年無暇顧及周王室。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鄭國距離洛邑最近,而且還是周王室的旁支,是以鄭武公就做了卿士。

三年後鄭武公病死,鄭莊公接替父職,繼續擔任周朝的卿士,把持東周的大權。此時的周平王既需要得到鄭國的擁護,也想擺脫鄭國的束縛,于是他打算任用虢公忌父。事情敗露後,周平王怕得罪鄭莊公,于是與鄭國進行交換人質的行為。這件事标志着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諸侯國更加瞧不起這位天下之主了。

參考資料:1.《左傳》;2.《史記》;3.《清華簡系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