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範彥萍/文、圖
10月26日,在徐彙團區委與青年發展區校關聯平台的三所高校主辦的徐彙街鎮團(工)委與高校學院團委結對聯建簽約儀式暨高校學生骨幹赴徐彙街鎮政務見習項目啟動會上,來自複旦、華東理工、上外的13名大學生與13個街鎮配對成功,當場被聘為街鎮兼職團工委書記,被一一“認領”。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裡,這些大學生将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參與社群治理,給社群帶去最新的青年智慧。
大學生化身團幹部,希望為社群帶去新活力
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與行政學大三的學生唐瑞和另一位同學是從十幾名報名的同學中層層選拔出來的人選。這一次,她所兼職的街道為徐家彙街道。
現場,她展示了自己前段時間在徐彙區一個路口偶然拍下的一張照片。她告訴記者,去年,她跟随學校城市基層治理研究中心的研究所學生們先後對普陀區長壽路街道的大城市花園、社群治理促進中心,以及浦東新區的環保型社會組織進行了深入的調研。詳細了解了上海街鎮的主體組織架構以及“三駕馬車”的協同運作方式,收獲了很多社群治理的先進經驗,同時她也意識到基層社群治理的重要性。
此前,唐瑞還做過一個課題,了解到徐彙區有名的志願服務隊——梅隴三村的“綠主婦”,讓遠近聞名的“垃圾三村”轉變為“花園三村”,并且通過成立“綠主婦”議事會提高社群管理效率。她希望借助這次見習的機會,深入調研,不僅對徐彙在基層治理方面的優秀經驗進行深挖,也能在此期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複旦大學法學院大三學子吳曉晶此次對接的是斜土街道。在兼職前,她向前任書記取經,發現一名基層團幹部開展的活動還挺豐富多彩。
吳曉晶表示,如果說好奇期待、學思踐悟是最初的參與動因,那麼紮根基層、建設城市便是當代青年恒久的使命追尋。
區校關聯,推動更多學子為社群賦能
互相掃二維碼,介紹社群的情況,現場,田林街道團工委書記明小祥領了華東理工的一名大學生回去。
為了讓兼職新書記盡快掌握社群的情況,他分享了自己對社群青年工作的認識。“要多看多聽多調研,号準社群青年工作的‘脈’,熟谙社群青年的‘體征’。”
讓明小祥感到欣喜的是,自己帶回去的這位新書記專業對口,來自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的方向就是少工委工作。“未來她可以參與基礎團務工作,也可以結合助力‘雙減’主題組織各種青少年喜歡的特色活動。”
據徐彙團區委副書記黃文彬介紹,從即日起至寒假前夕,這些新任的兼職團工委副書記每周将至少花一天的時間線下參與社群事務,其餘時間可采取線上的方式靈活參與。寒假期間,他們則需要全職上班。
黃文彬告訴記者,新一輪政務見習項目推進中建立了相應的可操作、可推廣複制的考核制度,比如複旦大學政務見習生工作導則确定了“六個一”目标任務:參與一個青年志願工作項目;開展一次社群理論宣講;每月進行一次工作交流彙報;每季度完成一刊見習簡報;完成一份見習述職報告;形成一本民情日志。在總結提煉過程中,成功的做到讓青年學子靜心思考下沉社群,體會基層團組織工作的開展與項目事實的全過程。
下一步,徐彙團區委也将繼續充分發揮青年發展區校關聯平台作用,促使更多的團組織結對共建,在全區範圍内開拓創新。
編輯:陸天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