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棋壇的一樁醜聞:僵化守舊、争權奪利——抵制第二屆應氏杯

中國台灣的應昌期先生于1988年創辦的應氏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标賽,對于推動世界圍棋的發展居功至偉。據他自己講,首屆應氏杯是特為聶衛平舉辦,并殷切期望聶衛平奪冠。按照這種情況來看,應昌期先生和中國棋院的關系應該是非常密切的,然而四年之後卻發生了中國棋院抵制罷賽第二屆應氏杯的極端事件。這無疑是中國棋壇的一樁醜聞,讓棋迷感到雲遮霧罩莫名其妙,對未能參賽棋手和中國棋院造成了經濟上的重大損失。那麼導緻這樣的三輸局面的事件是如何發生的呢?

1991年11月,中國圍棋協會和中國棋院(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召開專題會議讨論第二屆應氏杯籌辦和參賽事宜。有關上司在會上通報到東京出席應氏杯賽事籌備會的情況,說與主辦方分歧較大,沒有達成一緻:一是之前講好的由中國圍棋協會在北京承辦,現在的計劃是要改為在上海辦;二是邀請在海外的江鑄久、芮迺偉參賽。

會議讨論的結果有二個:一是多數人對不讓中國圍棋協會在北京舉辦的意見最大。二是個别舉足輕重的國家圍棋隊上司對于邀請江鑄久、芮迺偉參賽絕然反對。為了解決問題,時任中國棋院黨委書記的年維泗便委托郝克強(曾長期擔任《新體育》雜志社社長,當時為中國棋院顧問)去找正在上海的應昌期先生溝通協商。

中國棋壇的一樁醜聞:僵化守舊、争權奪利——抵制第二屆應氏杯

應昌期先生

就在當月,郝克強與有關人士一起到上海,兩次拜訪應昌期先生,兩次都談了應氏杯賽事問題。應昌期先生是這麼解釋的:改主意在上海辦,主要是北京方案費用很高,而上海提出的計劃費用幾乎少一半;再者,第一屆應氏杯在北京辦過了,這次換個地方;關于參賽人員的事情,已經答應江鑄久參加比賽,但可以商議;具體都由沈君山董事長(當時任“應昌期圍棋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解決吧。

沈君山于1992年1月底專程到北京來商談應氏杯賽事問題。來之前他預先發來三條意見:一是接受中國圍棋協會的意見,不再邀請江鑄久參賽。二是請中國圍棋協會同意委托上海體委承辦賽事。三是希望同意邀請世界上唯一的女子九段芮迺偉參賽,不占中國名額。

我個人覺得作為主辦方的應昌期和沈君山兩位先生,還是很有分寸,作出了較大的讓步,給足了中國棋界的面子。

中國棋壇的一樁醜聞:僵化守舊、争權奪利——抵制第二屆應氏杯

陳祖德、聶衛平、王汝南、華以剛

然而中國圍棋協會的态度卻出人意料地分外強硬。在内部開會讨論時很多人認為必須由中國圍棋協會承辦,這是原則問題不能退讓。另外,當時國家圍棋隊上司對芮迺偉參賽很有意見。原因是1987年中日圍棋對抗賽,芮迺偉因為違反隊内規定去依田紀基房間下棋,棋院對其作出書面檢讨、部分賽事停賽的處理。加之其他一些因素,後來芮迺偉申請退出國家隊,被準許後回到上海,後又去日本留學。

最後的結局是:1992年7月,第二屆應氏杯改在日本東京如期舉行,中國圍棋協會沒有參加這屆大賽。江鑄久、芮迺偉被邀請參賽,并且芮迺偉與趙治勳、徐奉洙、大竹英雄等一起挺進四強。這也證明主辦方邀請芮迺偉參賽是有眼光的、是正确的。

中國棋壇的一樁醜聞:僵化守舊、争權奪利——抵制第二屆應氏杯

江鑄久芮迺偉夫婦

關于抵制第二屆應氏杯賽的問題,中國圍棋協會的上司之一、圍棋名宿羅建文先生,很久之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是這麼說的:第二屆應氏杯沒談攏的因素,一個當然是對主辦權的問題有些争執。對于江鑄久、芮迺偉參賽這個事,現在有些書寫得不準确。因為當時他倆還是中國圍棋協會的棋手,還沒入美國圍棋協會,也沒去南韓。我們認為,應氏杯比賽邀請他們參加是可以的,但同意不同意他們參加應該由中國圍棋協會決定,這是國際比賽的慣例。富士通杯、東洋證券杯的人選名單都是這樣,人家沒有指定,誰參賽要由你協會來決定。但是當時應氏杯舉辦方就說:我出錢我願意請誰就請誰。如果你願意請誰就請誰那就等于是一個邀請賽了。應氏杯是世界大賽,世界錦标賽,那這就不符合世界錦标賽的慣例。因為當時芮迺偉是世界唯一的女子九段,後來我們就同意她參加了。而對江鑄久我們當時的意見是,你可以回來選拔。

綜合以上前因後果,我們可以窺探到中國棋院退出第二屆應氏杯的全貌。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芮迺偉的參賽問題,而是由誰舉辦,在哪裡舉辦的問題。顯然當時的棋協和棋院為了争權奪利(争舉辦權,預算費用高棋院有利可圖),加上機制僵化、缺乏靈活度,另外個别上司思想保守、墨守陳規,終于導緻抵制第二屆應氏杯這樣的醜聞發生。